-
1、如图,在△ABC中,AB=AC,∠B=55°,∠DAC是△ABC的外角,则∠DAC的度数是( )
A、100° B、105° C、110° D、115° -
2、在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的问题中,有一种方法叫倍长中线法.
(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AB=8,AC=6,求AD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延长AD到点M,使DM=AD,连接BM,根据SAS可证△ADC≌△MDB,所以BM=AC.接下来,在△ABM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AM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2,AD是△ABC的中线,点E在AC边上,BE交AD于点F,且AE=EF,请参考(1)中的方法求证:AC=BF;(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是AB的中点,连接CE,ED,且CE⊥DE,试猜想线段BC,CD,A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 -
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延长AB至点D,连接CD,以CD为直角边作等腰△CDE,其中∠DCE=90°,连接BE.
(1)、若AD=3cm,求BE的长;(2)、BE与AD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
4、如图,在△ABC中,AB=AC,P为BC上一点,以点P为顶点作∠MPN=∠B,PM交AB于D,PN交AC于E,若BC=13,BP=CE=4,求BD的长.

-
5、如图,在△ABC中,AB=AC,其中AC、AB边上的高BD、CE相交于点O.
(1)、求证:AD=AE;(2)、请判断△BOC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 -
6、如图AD是△ABC的高,BE平分∠ABC交AD于点E.∠C=74°,∠BED=62°.求∠BAC的度数.

-
7、如图,已知△ABC,用直尺和圆规作一点P,使它到点A和点C的距离相等,且到线段AC与线段BC所在直线的距离也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

-
8、如图,在△ABC中,BA=BC,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M、N分别为BD、BC上的动点,若BC=4,△ ABC的面积为6,则CM+MN的最小值为 .

-
9、如图,在等腰△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若AB=6,BC=4,则△DBC的周长为 .

-
10、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CD,∠C=40°,则∠B的度数为.

-
11、请将命题“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
-
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点E,∠ADC+∠ABC=180°,下列结论:
①CD=CB;②AD+AB=2AE;③∠ACD=∠BCE;④AB-AD=2BE.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3、如图,OP平分∠AOB,PC⊥OA于点C,点D在OB上,若PC=3,OD=6,则△POD的面积为( )
A、6 B、9 C、12 D、18 -
14、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上的一点,且BD=BA,延长BC至点E,使得CE=CA.若∠DAE=α,则∠BAC的大小为( )
A、α B、1.5α C、2α D、2.5α -
15、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阴影部分图形面积等于4平方厘米,则△ABC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A、8 B、12 C、16 D、18 -
16、如图,BD=BC,BE=CA,∠DBE=∠C=61°,∠BDE=76°,则∠EBC的度数为( )
A、12° B、13° C、15° D、25° -
17、在△ABC中,∠A,∠B,∠C的度数之比为4:5:9,那么△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
18、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由△ADF≌△ADE可得∠CAD=∠BAD,由作图的过程可知,说明△ADF≌△ADE的依据是( )
A、SAS B、SSS C、ASA D、AAS -
19、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周长相等的两个圆是全等图形 B、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D、有一个角和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0、以下是中国几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图标,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