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沪科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14.1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同步分层练习
- 湘教版(2024)数学七(上)单元分层测第一章 《有理数》提升卷
- 湘教版(2024)数学七(上)单元分层测第一章 《有理数》基础卷
- 湘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同步分层练习
- 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1.5.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综合) 同步分层练习
- 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1.5.4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AAS) 同步分层练习
- 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 同步分层练习
- 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1.3 证明 同步分层练习
- 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1.4 全等三角形 同步分层练习
- 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1.5.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ss) 同步分层练习
-
1、假定鸟卵孵化后,雏鸟为雌鸟与雄鸟的概率相同.如果2枚鸟卵全部成功孵化,那么2只雏鸟都是雄鸟的概率是( )A、 B、 C、 D、
-
2、如果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那么实数m的值是( )A、 B、 C、或 D、且
-
3、为了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生产实践中往往采用多个视图来反映同一物体不同方面的形状,右图中飞机的俯视图是( )A、
B、
C、
D、
-
4、将一个含30°角的三角尺和直尺按如图摆放,若∠1=50°,则∠2的度数是( )A、50° B、60° C、70° D、80°
-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x)2=9x2 B、5x·2x=10x C、x+x2=x3 D、(x-2)2=x2-4
-
6、社会规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要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下列标志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若收入10元记作+10元,则支出10元记作( )A、+10元 B、-10元 C、0元 D、+20元
-
8、 《算法统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典籍,其中有一道题: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都来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问房几间?客几何?意思是:李三公家开店,来了一批客人,一个房间住7位客人则多出7位客人,一个房间住9位客人则多出1个房间,问李三公家的店有多少个房间?来了多少位客人?设李三公家的店有个房间,来了位客人,则可以列出的方程组为( )A、 B、 C、 D、
-
9、 如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平分
-
10、 为了了解全校2500名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了“一周参与家务劳动时间”的问卷调查.在收集到的数据中,一周参与家务劳动时间不少于的学生人数为70人.占抽查学生人数的35%.这项调查的样本容量是( )A、2500 B、200 C、70 D、
-
11、 9的平方根是( )A、3 B、 C、 D、81
-
12、 点到x轴的距离是( )A、5 B、3 C、2 D、1
-
13、 将方程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为( )A、 B、 C、 D、
-
14、 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 B、 C、 D、
-
15、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16、若点的坐标是 , 则它到轴的距离是 .
-
17、如图,内接于 , 是的直径, , 是半径上的一点(不与点 , 点重合),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 连接 , .(1)、求的度数.(2)、线段的延长线与线段的延长线交于点 .
①求证: .
②设与交于点 , 当时,求的值.
-
18、已知二次函数 , 其图象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 , , 且 .(1)、求当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若将抛物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与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 , 且 , 试判断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当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 求的值.
-
19、甲、乙两车沿同一条公路先后从城出发行驶去城,甲车匀速行驶1小时后休息半小时,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比甲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快 , 甲、乙离开城的路程与甲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乙车的速度.(2)、求线段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3)、当乙车到达城时,甲车距离城的路程.
-
20、小林解决如下问题有两种思路:
如图,在等腰中, ,
点是的中点,用尺规作图的方法
在上找一点 , 使得是的中位线.
思路一: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取的中点 , 连结 , 则是的中位线.
思路二:先在上找点 , 使 , 再在上找点 , 使 . 具体分两步,
步骤1:如图,分别以点 , 点为圆心,大于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 作直线交于点 .
(1)、在图中连结步骤1里隐含的两条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2)、小林给出的步骤2:“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 , 连结 , 则是的中位线.”请指出步骤2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