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之实际问题(培优练习)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之几何相关存在性问题(培优练习)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之抛物线型问题(专项练习)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之系数k的几何意义培优练习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勾股定理的探究培优练习(一)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专项练习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之蚂蚁爬行最短路径问题同步练习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整式的加减之代数式排列规律同步练习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整式的加减之计算专项同步练习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整式的加减之实际问题的应用专项练习
-
1、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已知AB=6,AD=4,在长方形 ABCD 外画△ABE,使E点在 CB 延长线上,AE=10,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各顶点的坐标.

-
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1)、如果以点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B,CD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 B , C(0,0),D;(2)、如果以点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AB 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 , C , D;(3)、如果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平行于DA,AB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 B , C ,D. -
3、填空: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于、相交于点、 , , 试说明 .

解:∵ ,
∴(),
又∵ ,
∴(),
∴().
-
4、已知点B在直线上,点M , N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1)、如图①,点B在线段上, , 求的长;(2)、如图②,点B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 点C为直线上一点, , 求的长. -
5、如图,若 , , , , 试说明 .

-
6、已知平面上的三个点、、和直线 , 根据要求画图.
(1)、画射线;(2)、确定点的位置,使得点既在直线上,又在直线上;(3)、在直线上确定点的位置,使得点到点与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
7、填空并在括号内加注理由.
已知:如图, , , , , 求证: .

证明:∵ , (已知)
∴()
∴()
∴()
∵(已知)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已知)
∴
∴
∴()
-
8、钟面上的数学
基本概念:钟面角是指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如图1,即为某一时刻的钟面角,通常

[简单认识]时针和分针在绕点O一直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针每小时转动的角度是 , 分针每小时转动一周,角度为 . 由此可知:
(1)、时针每分钟转动°,分针每分钟转动°:(2)、[初步研究]已知某一时刻的钟面角的度数为 , 在空格中写出一个与之对应的时刻:
①当时,;
②当时,;
(3)、如图2,钟面显示的时间是8点04分,此时钟面角 .(4)、[深入思考]在某一天的下午2点到3点之间(不包括2点整和3点整).
①时针恰好与分针重叠,则这一时刻是 ;时针恰好与分针垂直,求此时对应的时刻是 ;
②记钟面上刻度为3的点为C , 当钟面角的两条边所在射线与射线中恰有一条是另两条射线所成角的角平分线时,请直接写出此时对应的时刻.
-
9、已知、 , 求作: , 使(保留作图痕迹).

-
10、计算:
⑴;
⑵;
⑶;
⑷ .
-
11、如图,能用字母表示的以点C为端点的线段的条数为m , 能用字母表示的以点C为端点的射线的条数为n , 则的值为 .

-
12、在同一平面内,若 , 则与的位置关系是 .
-
13、如图所示,和是直线 , 被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的内错角有 .

-
14、如图,已知 , 过点画 , 画的平分线 , 、交于点 , 量一量的度数,约为( )
A、 B、 C、 D、 -
15、图中直线的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16、若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 , , 之间满足: , 则与之间的位置关系为( )A、与平行 B、与垂直 C、与相交 D、以上都有可能
-
17、如果从某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作2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4 B、5 C、6 D、7
-
18、如图,平分 , 平分 , , , 则的度数为( )
A、45° B、50° C、65° D、70° -
19、下列直线、射线、线段中,能相交的是( )A、
B、
C、
D、
-
20、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BCA=90°,在 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得 点 E 是AB 的中点,连结DE,M为ED的中点,连结CM,AD.
(1)、试判断 CM 与 E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ED=105°,请求出∠BAC 的度数.(3)、如果将题中“在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改为“在C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D”,其余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若∠AED=165°,请求出∠BAC 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