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进制也就是进位制,是人们规定的一种进位方法,对于任何一种进制-X进制,就表示某一位置上的数运算时是逢X 进一位.十进制是逢十进一,十六进制是逢十六进一,二进制就是逢二进一,依此类推,X进制就是逢X 进一.为与十进制进行区分,我们常把用 X 进制表示的数a写成(a)x.类比于十进制,我们可以知道:X进制表示的数(1111)x中,右起第一位上的1表示1×X⁰,第二位上的1表示1×X¹,第三位上的1 表示 1×X2第四位上的1 表示 1×X3故 1111X=1×X3+1×X2+1×X1+1×X0即:(1111)x转化为十进制表示的数为 X3+X2+ X1+X0.如:(1111)2=1×23+1×22+1×2¹+1×2⁰=15,(1111)5=1×53+1×52+1×5¹+1× 5=156.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把下列进制表示的数转化为十进制表示的数:

    1010112=3024=2578=.

    (2)、若一个五进制三位数(a4b)5与八进制三位数(ba4)8之和能被13整除(1≤a≤5,1≤b≤5,且a,b均为整数),求a 的值.
  • 2、【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 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若a>b,则可简化为AB=a-b;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a+b2.

    【感受新知】如图1,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8,点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 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t>0).

    (1)、求线段 AB 的中点表示的数;
    (2)、求当t 为何值时, PQ=12AB.
    (3)、【学以致用】

    如图2,点M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 N 从点B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求当t为何值时, MN=12AB

    (4)、【综合运用】

    在(3)的条件下,求当t为何值时,线段MN 的中点C 与表示-3的点重合;

    (5)、【拓展提升】

    在(3)的条件下,若E 为MA 的中点,F为MB 的中点,点M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 EF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EF 的长.

  • 3、数轴上有三点A,B,C,其中点A,B分别表示数-6,-2,现以点C 为折点将数轴向右折叠(如图),若点A 的对应点A'落在数轴上,且A'与B 之间的距离是2,则点 C 表示的数是(    )

    A、-5 B、-4 C、-3 D、-5或-3
  • 4、将一个破损的刻度尺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刻度尺上的“0cm”和“3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8和10,则数轴上的数40对应刻度尺上的cm.

  • 5、如图,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 1 cm),刻度尺上表示“0 cm”和“8cm”的刻度分别对应数轴上的是-3和x所表示的点,那么x 的值为(    )

    A、5 B、6 C、7 D、8
  • 6、如图,在一条可以折叠的数轴上,A和 B 表示的数分别是-2和6,C为A,B 之间的一点(不与A,B 重合),以点C 为折点,将此数轴向右折叠,使点A 的对应点A'落在直线CB上,且满足 A'B=23BC则点 C 表示的数为.

  • 7、如图,一条数轴上有点A,B,C,其中点A,B 表示的数分别是-14,10,现以点C为折点,将数轴向右折叠,若点A 的对应点A'落在直线CB上,并且A'B=6,则点C 表示的数是.

  • 8、如图1,点A,B,C是数轴上从左到右排列的三个点,分别对应的数为-5,b,4.某同学将刻度尺如图2放置,使刻度尺上的数字0对齐数轴上的点A,发现点 B 对应刻度1.8cm,点C 对应刻度 5.4 cm.

    (1)、在图1的数轴上,AC=个单位长度;在图2中,AC= cm;

    数轴上的一个单位长度对应刻度尺上的cm;

    (2)、求在数轴上点 B 所对应的数b.
  • 9、如图,某同学用直尺画数轴,数轴上点 A,B分别在直尺的 1 cm,9 cm处,若点 A对应-4,直尺的0 刻度位置对应-6,则点 B 对应的数为.

  • 10、对于有理数a,b,定义了一种新运算 ab={2a-b(ab)a-23b(a<b)如:5★3=2×5-3=7,1★3= 1-23×3=-1.
    (1)、计算:①2★(-1)= , (-4)★(-3)=
    (2)、若 A=-x3+4x2-x+1B=-x3+6x2-x+2.

    ①比较A 与B 的大小;

    ②若A★B=-3,求 2x3+2x的值.

  • 11、定义:我们把有序实数对(a,b,c)叫做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 ax2+bx+c的附属系数对,把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 ax2+bx+c叫做有序实数对(a,b,c)的附属多项式.
    (1)、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 3x2+2x-1的附属系数对为
    (2)、有序实数对(2,a,1)的附属多项式与有序实数对(1,-2,4)的附属多项式的差中不含一次项,求a 的值.
  • 12、定义:若a+b=2,则称a 与b 是关于2的平衡数.
    (1)、3与是关于2的平衡数,7-x 与是关于2的平衡数;
    (2)、若 a=x2-4x-1b=x2-2x2-2x-1+1判断a 与b 是否是关于2的平衡数,并说明理由.
  • 13、对于数轴上的A,B,C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联盟点”.例如:数轴上点 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此时点 B 是点A,C 的“联盟点”.

    (1)、若点 A 表示数-2,点 B 表示的数是4,下列各数3,2,0所对应的点分别为C1 , C2 , C3 , 其中是点 A,B 的“联盟点”的是
    (2)、点A 表示数-10,点B 表示的数是30,点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若点 P 在线段AB 上,且点 P 是点 A,B的“联盟点”,求此时点 P 表示的数.
  • 14、【概念学习】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 , 读作“2的圈3次方”,(-3)÷(-3)÷(-3)÷(-3)记作(-3) , 读作“-3 的圈4 次方”,一般地,把a÷a÷a÷÷ana(a0)记作a , 读作“a 的圈n次方”.
    (1)、【初步探究】

    填空: 2= -12= 

    (2)、【深入思考】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那么非零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例如: 2=2÷2÷2÷2=2×12×12×12=122.

    想一想: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 的圈n 次方写成幂的形式, a=

    (3)、算一算:-13×-12--13÷36
  • 15、如图,数轴上有A,B,C三点,点 A,B 表示的数分别为-8,2,点 C 在点B 的右侧,AC-AB=2.线段 EF=a(点E 在点F 的左侧,a>0),线段EF 从点A 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向 B 点运动(点F 不与B 点重合),M是EC 的中点,N是BF 的中点,在EF 运动过程中,MN 的长度始终为1,求 a 的值.

  • 16、如图,线段AB 和线段CD 都在数轴上,AB=2,CD=4,开始时,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8,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线段AB 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 t秒.

    (1)、运动后,点A 表示的数是    ▲    ;点 C 表示的数是    ▲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若AC=8,求t 的值;
    (2)、若Q 是BC 的中点,P 是AD 的中点,求运动过程中线段 PQ 的长.
  • 17、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0,点B 表示的数为11,点C 表示的数为18.动点 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 Q 从点C 出发,沿数轴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在点 Q 出发后到达点B 之前,当t 为何值时,点P 到点O 的距离与点Q 到点B 的距离相等;
    (2)、在点 P 向右运动的过程中,N为数轴上一动点,且到 A,P两点的距离相等.在点 P 到达点C 之前,求2CN-PC 的值.
  • 18、如图,有理数-8,4,0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 从点C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当点Q 到达点A 时,两点停止运动.求点 P,Q 在运动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AP=3CQ?

  • 19、如图,在数轴上点 A 表示数为-3,点B 表示数为9,AB 表示A,B两点之间的距离.点 P 从点A 以3个单位长度每秒向右运动,点Q 同时从点B 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向左运动,若AP+BQ=2PQ,求此时运动的时间t.

  • 20、【综合与实践】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在纸条上画一个数轴,并按照以下操作进行探究.

    (1)、【探究一】平移

    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处,先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的数是

    (2)、一机器人从点 M 开始,第1次向右跳1个单位长度,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2个单位长度,第3次向右跳3个单位长度,第4次向左跳4个单位长度,…,依此规律跳,当它跳 101次时正好落在原点上,则点 M 表示的数是
    (3)、【探究二】折叠

    如图1,折叠纸条使数轴上表示-1的点与表示5的点重合,则折叠点表示的数是

    (4)、如图2,若将此纸条沿A,B两处剪开,将中间的一段纸条对折,使其左右两端重合,这样连续对折4次后,再将其展开,则最左端的折叠点表示的数为 
    (5)、如图3,一条数轴上有点A,B,C,其中点A,B 表示的数分别是-11,8,现以点C 为折叠点,将数轴向右折叠,若点 A 落在数轴上且到点B 的距离为1,求点 C 表示的数.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