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力表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如:每个“E”形图都是正方形结构,同一行的“E”是全等图形且对应着同一个视力值,不同的检测距离需要不同的视力表.

    素材1 国际通用的视力表以5m 为检测距离,任选视力表中7个视力值n,测得对应行的“E”形图边长b(mm),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如图 R8-1①.

    ⑴探究1 检测距离为5m 时,归纳n与b 的关系式,并求视力值1.2所对应行的“E”形图边长.

    素材2 图②为视网膜成像示意图,在检测视力时,眼睛能看清最小“E”形图所成的角叫做分辨视角θ.视力值n与分辨视角θ(分)的对应关系近似满足 n=1θ0.5θ10.

    ⑵探究2 当n≥1.0时,属于正常视力,根据函数增减性写出对应的分辨视角θ的范围.

    素材3 如图③,当θ确定时,在A处用边长为b1的Ⅰ号“E”测得的视力与在B处用边长为b2的Ⅱ号“E”测得的视力相同.

    ⑶探究3 若检测距离为3m,求视力值1.2所对应行的“E”形图边长.

  • 2、 如图①是某一遮阳篷支架从闭合到完全展开的过程,当遮阳篷支架完全闭合时,支架的若干支杆可看作共线.图②是遮阳篷支架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支杆MN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墙壁上,支杆CE与水平地面平行,且G,F,B三点共线,在支架展开过程中,四边形ABCD始终是平行四边形,展开时∠GHB=90°.

    (1)、若遮阳篷完全展开时,CE长2米,在与水平地面呈60°的太阳光照射下,CE在地面的影子有米(影子完全落在地面上);
    (2)、求长支杆与短支杆的长度比(即CE 与AD 的长度比).
  • 3、 马家窑文化以发达的彩陶著称于世,其陶质坚固,器表细腻,红、黑、白、彩共用,彩绘线条流畅细致,图案繁缛多变,形成了绚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创造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彩陶艺术精品,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图①的彩陶纹样呈现的是三等分圆周,古人用等边三角形三点定位的方法确定圆周的三等分点,这种方法和下面三等分圆周的方法相通.如图②,已知⊙O和圆上一点 M.作法如下:

    ①以点 M为圆心,OM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A,B两点;

    ②延长MO交⊙O于点C;

    即点A,B,C将⊙O的圆周三等分.

    (1)、请你依据以上步骤,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图②中将⊙O的圆周三等分(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根据(1)画出的图形,连结AB,AC,BC.若⊙O的半径为 2 cm,则△ABC的周长为cm.
  • 4、某临街商铺想做一款落地窗以展示商品,为防止商品久晒受损,需保证冬至日正午时分太阳光不能照进落地窗.如图,已有的遮阳棚AB=130 cm,遮阳棚前段下摆的自然垂直长度 BC=40 cm,遮阳棚的固定高度AD=240cm,sin∠BAD= 1213

    (1)、求遮阳棚上的点 B到墙面AD 的距离;
    (2)、冬至日正午时,该商铺所在地区的太阳的高度角约是53°(光线 EC与地面的夹角),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商铺的落地窗方案是否可行.(参考数据: sin530.8cos530.6 tan5343)
  • 5、 如图①为我们常见的马扎,马扎上层是可以折叠但不能伸缩的帆布,图②是马扎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其中腿AB 和 CD 的长度相等,O是它们的中点,AB=60 cm,AD=41 cm,当有人坐在马扎上时,马扎侧面示意图变成图③(假设AE与 DE都是线段),且AE=DE,点 E离地面BC的距离即马扎实际支撑的高度.若某人坐在马扎上时测得∠AOD=83.6°,他要求实际支撑高度为40 cm,则这款马扎能否符合他的要求?

    (参考数据: sin41.823cos41.834)

  • 6、 如图①是瓦片做成的窗花,可以从中分离出一朵“花”的图案,如图②,它是由八片相同的瓦片组成的,其中间四片“对扣”,外围截面恰好抽象成一个圆,如图③,A,B,C,D表示瓦片的交接点.

    (1)、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B=20cm,求图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 7、 如图,粮库用传送带传送粮袋,大转动轮的半径为 10 cm,传送带与水平面成30°角.假设传送带与转动轮之间无滑动,当大转动轮转 140°时,传送带上点 A处的粮袋上升的高度是多少?(传送带厚度忽略不计)

  • 8、 如图,ED为一条宽为4米的河,河的西岸建有一道防洪堤,防洪堤与东岸的高度差为3米(即CE=3米),因为施工需要,现准备将东岸的泥沙通过滑轨送到西岸的防洪堤上,防洪堤上已经建好一座固定滑轨一端的钢架,现准备在东岸找一个点 P 作为另一端的固定点,已知吊篮的截面为直径为1米的半圆(直径MN=1米),绳子QM=QN=1.3米,钢架高度2.2米(AB=2.2米),距离防洪堤边缘为0.5米(BC=0.5米).

    (1)、西岸边缘点 C 与东岸边缘点 D 之间的距离为米;
    (2)、滑轨在运送货物时保持笔直,要想做到运输过程中吊篮一定不会碰到点C,则DP 的长度应大于米.
  • 9、 如图①为《天工开物》记载的用于春(chōng)捣谷物的工具——“碓(duì)”的结构简图,图②为其平面示意图.已知AB⊥CD 于点 B,AB 与水平线 l相交于点O,OE⊥l. 若 BC= 4 dm,OB = 12 dm,∠BOE=60°,则点 C 到水平线 l 的距离 CF为dm(结果用含根号的式子表示).

  • 10、综合与实践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数学体验,让我们一起动手来折一折、转一转,体会活动带给我们的乐趣.

    折一折:将正方形纸片 ABCD 折叠,使边AB,AD 都落在对角线AC 上,展开得折痕AE,AF,连结EF,如图①.

    (1)、∠EAF=°,写出图中两个等腰三角形:(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转一转:将图①中的∠EAF 绕点 A 旋转,使它的两边分别交边 BC,CD 于点 P,Q,连结PQ,如图②.
    (2)、线段 BP,PQ,DQ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3)、连结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若图②中的∠PAQ的边AP,AQ分别交对角线BD于点M,N,如图③,求 CQBM的值.
  • 11、 如图,在△ABC 中,∠BAC=45°,AD⊥BC,垂足为 D.若BD=6,CD=4,求高线AD的长.

  • 1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y=kxx0)的图象经过点A(3,4),在该图象上找一点 P,使∠POA=45°,则点 P 的坐标为 .

  •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2x-2 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直线 BC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C.若∠ABC=45°,则直线 BC的函数表达式是(    )

    A、y=3x-2 B、y=13x-2 C、y=12x-2 D、y=-23x-2
  • 14、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4,E 是BC边上一点,且 BE=6,连结 AE,AC.若∠CAE=45°,则CE的长为 (   )

    A、20 B、29 C、142 D、173
  • 15、题目:“如图 ,∠B=45°,BC=2,在射线 BM上取一点A,设AC=d,若对于d的一个数值,只能作出唯一一个△ABC,求d的取值范围.”对于其答案,甲答:d≥2,乙答:d=1.6,丙答: d=2则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答得对 B、甲、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C、甲、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D、三人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 16、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D 是AC上一点,CE⊥BD交直线 BD 于点E,且∠AEB=45°.若BE=7,AE=3 2 , F为BC的中点,连结EF,则EF的长为  (    )

    A、922 B、722 C、522 D、322
  • 17、如图,在△ABC中,分别过点 B,A 作 BD⊥AC于点 D,AE⊥BC于点 E,BD,AE交于点 F.若∠BAC=45°,AD=5,CD=2,则线段 BF的长度为  (   )

    A、2 B、32-2 C、3 D、52
  • 18、 

    (1)、如图①,已知 OC 是∠AOB 的平分线,P是OC上任意一点,点D,E分别在边 OA,OB 上,连 结 PD,PE,∠AOB +∠DPE=180°.若∠AOB=60°,OD+OE= 53 , 则OP的长为
    (2)、如图②,在▱ABCD 中,∠ABC=60°,BE平分∠ABC交AD 于点E,连结CE,将CE 绕点 E 旋转,当点 C 的对应点 F 落在边AB 上时,若 BF+BC=123求四边形BCEF的面积.
  • 19、 在△ABC中,AB=AC,∠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 D.

    (1)、如图①,F 为 BC 上一点,连结 AF交BD于点E.若AB=BF,求证:BD垂直平分AF;
    (2)、如图②,CE⊥BD,垂足 E 在 BD 的延长线上,试判断线段CE,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F 为 BC 上一点,∠EFC= 12∠ABC,CE⊥EF,垂足为E,EF与AC 交于点M.直接写出线段CE,FM之间的数量关系.
  • 20、 如图,四边形 ABCD为平行四边形,∠BAD的平分线AF交CD 于点E,交 BC的延长线于点 F,连结 BE.若 BE⊥AF,EF=2BE=23 , 则AB的长为

上一页 335 336 337 338 3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