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范围:12-14章)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 1.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C、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 据人民网消息,2024年国庆假期,我国国内旅游出游约7.65亿人次.其中近似数“7.65亿”精确到的数位是(       )
    A、百分位 B、十分位 C、千万位 D、百万位
  • 3. 若分式mm2有意义,则m满足的条件是(     )
    A、m2 B、m>2 C、m0 D、m<2
  • 4. 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的度数是(       )

    A、115° B、65° C、40° D、25°
  • 5. 将分式x2x+y中的x,y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    )
    A、扩大到原来的3倍 B、缩小到原来的13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 6.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9=±3 B、273=3 C、±16=4 D、(2)2=2
  • 7. 实数 13a 有平方根,则 a 可以取的值为(    )
    A、0 B、1 C、2 D、3
  • 8. 如图,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用角尺在∠AOB的两边分别截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 M,N重合,这时OC 就是∠AOB 的平分线,则用角尺作角平分线的过程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HL B、SSS C、SAS D、ASA
  • 9. 已知x24x3÷x29 , 这是一道分式化简题,因为一不小心一部分被墨水污染了,若只知道该题化简的结果为整式,则被墨水覆盖的部分不可能是(       )
    A、x3 B、x2 C、x+3 D、x+2
  • 10. 实数5+1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可能是(  )

    A、点P B、点Q C、点M D、点N
  • 11. 如图,小明做了一个长方形框架,发现很容易变形,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好的加固方案(  )

    A、 B、 C、 D、
  • 12. 如图,在BAC的两边上截取AB=ACAD=AE . 连接BDEC交于点P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ΔABDΔACE;②ΔBEPΔCDP;③ΔAPBΔAPC;④ΔAPEΔAPD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 13. 写出命题“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
  • 14. 如图是一个电脑运算程序图,当输入不相等的ab后,按照程序图运行,会输出一个结果.若a=5b=x时,输出的结果为2,则x的值为

  • 15. 已知113=1331123=1728133=2197143=2744 . 若n为整数,且n<20233<n+1n=
  • 1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40 ,ABCB于点BADCD于点DEF分别是CBCD上的任意一点,且EAF=70 ,下列说法:DF=BEADFABEFA平分DFEAE平分FABBE+DF=EFCF+CE>FD+EB.其中正确的是.(填写正确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8小题,共72分.

  • 17. 计算:
    (1)、2aa+4·a2+8a+164a2
    (2)、x22x÷x22x
  • 18. 先化简,再求值: (11x1)÷x24x+4x21 ,从 1 ,1,2,3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数代入并求值.
  • 19.  义务献血利国利民,是每个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一个采血点通常在规定时间接受献血,采血结束后,再统一送到市中心血库,且采血和送到血库的时间必须在4小时内完成,超过4小时送达,血液将变质. 已知A、 B两个采血点到中心血库的路程分别为30km、36km,经过了解获得A、B两个采血点的运送车辆有如下信息:

    信息一: B采血点运送车辆的平均速度是A采血点运送车辆的平均速度1.2倍;

    信息二:A、B两个采血点运送车辆行驶的时间之和为2小时.

    (1)、 求A、B两个采血点运送车辆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若B采血点完成采血的时间为2.5小时,判断血液运送到中心血库后会不会变质?
  • 20. 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DE,②BF=EC,③∠B=∠E,④∠1=∠2.

    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

    已知条件:.

    结论:(均填写序号).

    证明:

  • 21. 阅读理解,观察下列式子:

    83+83=2+2=0

    13+13=1+1=0

    10003+10003=10+10=0

    1273+1273=13+13=0

    根据上述等式反映的规律,回答如下问题:

    (1)、根据以上式子的规律,写出一个类似的等式:______.
    (2)、由等式①,②,③,④所反映的规律,可归纳为一个这样的真命题: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b , 若______,则a3+b3=0;反之也成立.
    (3)、根据上述的真命题,解答问题:若32x3x+53的值互为相反数,求x的值.
  • 22. 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如图所示,池塘的两端有A,B两点,现需要测量该池塘的两端A,B之间的距离,需要如何进行呢?

    【提出方案】同学们想出了如下的两种方案:

    甲同学:如图(1)所示,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 , 并分别延长AC至点D,BC至点E,使DC=ACEC=BC , 最后量出DE的距离就是AB的距离;

    乙同学:如图(2)所示,过点B作AB的垂线BF , 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 , 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 , 在垂线上选一点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测出DE的长即是AB的距离.

    【问题解决】请你选择一位同学的方案,判断其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23. 八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测量学校教学楼高度AB的实践活动,测量方案如下表: 

    课题

    测量学校教学楼高度AB

    测量工具

    测角仪、皮尺等

    测量方案示意图

    测量步骤

    (1)在教学楼外,选定一点C

    (2)测量教学楼顶点A视线AC与地面夹角ACB

    (3)BC的长度;

    (4)放置一根与BC长度相同的标杆DEDE垂直于地面;

    (5)测量标杆顶部E视线与地面夹角ECD

    测量数据

    ACB=68.2°ECD=21.8°BC=DE=2.5mCD=12m

    请你根据兴趣小组测量方案及数据,计算教学楼高度AB的值.

  • 24. 综合与探究:问题情景:如图1所示,已知,在ABC中,AC=BCACB=90°ADABC的中线,过点CCEAD , 垂足为M , 且交AB于点E
    (1)、(探究一)小虎通过度量发现BCE=CAD , 请你帮他说明理由;
    (2)、(探究二)小明在图中添加了一条线段CN , 且CN平分ACBAD于点N , 如图2所示,即可得CN=BE , 符合题意吗?请说明理由;
    (3)、(探究三)小刚在(2)的基础上,连接DE , 如图3所示,若AB=4CN=43 , 求ADE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