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直线l1:kxy+1+2k=0kR过定点P , 且交x轴负半轴于点A、交y轴正半轴于点B , 点O为坐标原点.

       

    (1)、求PAPB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1的方程.
    (2)、ABO的面积为S(O为坐标原点),求S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1的方程.
  • 2、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 , 点EDD1的中点,EB1平面ACE

    (1)、求DD1的长;
    (2)、求平面ACE与平面CEC1夹角的余弦值;
    (3)、求点A1到平面ACE的距离.
  • 3、已知直线l过点A4,1
    (1)、若直线lx轴上的截距是在y轴上的截距的2倍,求直线l的方程;
    (2)、求与x+6y2=0平行时的直线l的方程.
  • 4、如图,已知P是半径为2,圆心角为π3的一段圆弧AB上一点,AB=2BC , 则PCPA的最小值为

  • 5、已知点A3,2B2,3 , 直线l:kxy2k=0 . 若直线l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直线l经过点A(32) , 且与直线x+2y2=0垂直,则直线l的方程为(       )
    A、x+2y1=0 B、x2y+7=0 C、2x+y+4=0 D、2xy+8=0
  • 7、已知向量e1,e2,e3 , 是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且a=3e1+2e2e3,b=e1+2e3 , 则6a12b等于(  )
    A、15 B、3 C、-3 D、5
  • 8、已知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是a=3,2,1 , 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是u=1,2,1 , 则lα的位置关系是(       )
    A、lα B、lα C、lα D、lαlα
  • 9、强基计划某试点高校为选拔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对考生设置两项能力测试: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指标x(考察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指标y(考察逻辑推理、问题建模等能力).随机抽取5名考生的测试结果如下表:

    x

    6

    8

    9

    t

    12

    y

    2

    3

    4

    5

    6

    (1)、若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指标的平均值x¯=9

    (ⅰ)求t的值;

    (ii)求y关于x的经验回归方程y^=b^x+a^ , 并估计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指标为14时的创新思维能力指标;

    (2)、现有甲、乙两所试点高校的强基计划笔试环节均设置了三门独立考试科目,每门科目通过情况相互独立;

    甲高校:每门科目通过的概率均为25 , 通过科目数记为随机变量X;

    乙高校:第一门科目通过概率为m0<m<1 , 第二门科目通过概率为14 , 第三门科目通过概率为23 , 通过科目数记为随机变量Y;

    若以笔试环节通过科目数的期望为决策依据,分析考生应选择报考哪所高校.

    (附:经验回归方程y^=b^x+a^b^a^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b^=i=1nxix¯yiy¯i=1nxix¯2

  • 10、根据下列条件,求函数fx的解析式.
    (1)、已知函数fx是一次函数,若ffx=4x+8 , 求fx的解析式.
    (2)、已知fx+1=x2x , 求fx的解析式.
  • 1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围成一圈玩传球游戏,通过掷骰子决定传球的次数,按照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的顺序循环,初始时球在甲手中,掷出几点就向后传几次球,若抛掷3次骰子后,球还在甲手中,则不同的掷骰子方法有种.
  • 12、已知函数fx=x2,x1x+4x6,x>1 ,则ff2=fx的最小值是.
  • 1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命题“x0x2x0”的否定是“x>0x2x<0 B、函数y=x2+4+1x2+4最小值为52 C、函数y=lg10xy=10lgx是同一个函数 D、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1<x<3 , 则不等式cx2+bx+a<0的解集为x13<x<1
  •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命题“x0R2021x022x0+10”的否定是“x0R2021x022x0+1>0 B、a2=1”是“直线x+y=0和直线xay=0垂直”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命题“若m2+n2=0 , 则m=0n=0”的否命题是“若m2+n20 , 则m0n0 D、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则pq一真一假
  • 15、下列图象中,函数fx=x4x21的部分图象有可能是(       )
    A、    B、    C、    D、   
  • 16、设xR , 则“x2+x2>0”是“x2<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17、已知集合U=xN1<x<5A=0,1,3B=1,4 , 则UAB=(     )
    A、2,3 B、1,2,4 C、0,1,2 D、0,1,2,4
  • 18、设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 已知a3=8,S2=6 , 数列bn满足bn=log2an.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 , 若不等式2Tn+1M(n+b32)bn+22(nN)恒成立,求M的最小值.
  • 19、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 且对任意正整数nan=34Sn+2成立.
    (1)、bn=log2an , 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设cn=1n+1n+1bnbn+1 , 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
  • 20、已知函数f(x)=2lnx+ax.
    (1)、若函数f(x)有极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当a=1时,若函数f(x)x=x1x2(x1x2)处导数相等,证明:f(x1)+f(x2)>2.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