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矩形ABCD中,AB=1,O是BD的中点,点E在直线AD上,且DE=3,若△BOE与△DOE关于直线OE对称,则AD的长为  .
  • 2、幻方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最早出现在夏禹时代的“洛书”.把洛书用今天的数学符号翻译出来,就是一个三阶幻方(如图1),若满足每一横行、每一竖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就得到一个广义的三阶幻方.图2的是一个未完成的三阶幻方,则m+n=  .

  • 3、若m=2+5 , 则代数式m2-4m+2021的值为  .  .
  • 4、如图1,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B=∠C=∠D=90°,AB=CD=6,BC=AD=8,点P是射线BC上的动点,连接AP,△AQP是由△ABP沿AP翻折所得到的图形.

    (1)、若连接AC,当点Q落在AC上时,QC的长为 ;
    (2)、如图2,点M是DC的中点,连接AM.当点Q落在AM上时,求BP的长;
    (3)、如图3,点M是DC的中点,连接MP,MQ.

    ①MQ的最小值为    ▲    

    ②当△PMQ是以PM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BP的长.

  • 5、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交AC于点F,连接BE.

    (1)、求证:AE=BE;
    (2)、若AB=AC=5,BC=6,求△ABE的周长.
  • 6、已知a-12+212-a=b+8
    (1)、求a的值;
    (2)、求a2-b2的平方根.
  • 7、先化简,再求值:(2a+b)2-(2a+b)(2a-b)-2b2 , 其中a=6+1,b=6-1.
  • 8、计算:

    17+28-700

    ②|5-2|-315+(π-3.14)0

    ③ 4(x+1)2=1;

    ④(2x-1)3=-27.

  • 9、如图,点DΔABC中,BDC=90°AB=9AC=BD=6CD=3 ,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0、已知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2-|b+c|的结果为  .

  • 11、比较大小:(填>、<或=号)
    (1)、23  4;
    (2)、5-12  1.
  • 12、如图,高速公路上有A、B两点相距10km,C、D为两村庄,已知DA=4km,CB=6km.DA⊥AB于A,CB⊥AB于B,现要在AB上建一个服务站E,使得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A的长是(    )km.

    A、4 B、5 C、6 D、20
  • 13、已知代数式x+2x-3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2 C、x>-2且x≠3 D、x≥-2且x≠3
  • 14、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b:c=1:2:5 C、(b+c)(b-c)=a2 D、∠A:∠B:∠C=3:4:5
  • 15、在数227 , 2-π,1.212112111…(相邻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1),-0.16,3 , 0,27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 16、 如图1,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G是AC^上一点,AG,DC的延长线交于点F,作AH⊥DG于点H.

    (1)、求证:∠FGC=∠AGD;
    (2)、如图2,若GD=GF,GC平分∠DGF,则SCGFSAGH的值为
    (3)、猜想线段DH,HG,C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 17、许多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如图1是撑开后的户外遮阳伞,它的外形可以近似地看成抛物线.在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伞柄在y轴上,坐标原点O为伞骨OA,OB的交点.点C为抛物线的顶点,点A,B在抛物线上,OA,OB关于y轴对称.点A、C的坐标分别是(6,2),(0,4).

    (1)、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
    (2)、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自变量x取值范围); 
    (3)、如图2,以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S1 , 将抛物线向左平移m(m>0)个单位,得到一条新抛物线,以新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S2 . 若S1=2S2 , 求m的值.
  • 18、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结ED、EC,EC交AD于点G,作CF//ED交AB于点F,DC=DE.

    (1)、求证:四边形CDEF是菱形;
    (2)、若BC=3,CD=5,求AG的长. 
  • 19、已知二次函数y=12x2-mx+m-1(m为常数).
    (1)、若点(2,-1)在该函数图象上,则m= ;    
    (2)、证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3)、若该函数图象上有两个点A(m+1,y1)、B(m+p,y2),当y1<y2时,直接写出p的取值范围.
  • 20、如图,AB是⊙O的一条弦,OD⊥AB于点C,交⊙O于点D,点E在⊙O上.

    (1)、若点B是DE^的中点,求证:AB=DE;
    (2)、若CD=2,AB=12,求⊙O的半径r.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