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初始500时在3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测得反应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kJmol1

    容器

    容器类型

    恒温恒容

    绝热恒容

    恒温恒压

    反应物投入量

    2molSO3

    2molSO21molO2

    2molSO3

    平衡常数

    k1

    k2

    k3

    SO3体积分数

    φ1

    φ2

    φ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反应的能量变化

    吸收akJ

    放出bkJ

    吸收c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1=k2 B、φ1>φ2 C、α1+α2>1 D、a>c
  • 2、二氧化碳制甲醇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I: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41kJmol1

    在一个定容密闭容器中,按照nCO2:nH2=1:3投料,平衡时,COCH3OH在含碳产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及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可提高CH3OH的产率 B、270H2的平衡转化率低于24% C、27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约为0.015 D、270~400范围内,反应Ⅱ平衡常数增大的幅度小于反应I平衡常数减小的幅度
  • 3、采用COH2反应合成可再生能源甲醇,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 ,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5molCO10molH2 , 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 , 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C点的逆反应速率 B、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 C、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5L , 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1L D、A点时,若再充入5molCH3OHg , 再次平衡时CO转化率α减小
  • 4、某学习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图像(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Ⅰ:2A(g)+B(g)2C(g)

    Ⅱ:2A(g)C(g)

    Ⅲ:3A(g)+B(g)2C(g)

    Ⅳ:A(g)+B(g)2C(g)

    A、反应Ⅰ:p1>p2 B、反应Ⅱ:T1<T2 C、反应Ⅲ:若ΔH>0 , 则T1<T2 D、反应Ⅳ:若ΔH<0 , 则T1<T2
  • 5、一定条件下,ABC三种气体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各气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02min内该反应共吸收了akJ(a>0)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A的分压不再变化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Ag3Cg+Bg C、由图可知,2min内,C的反应速率为0.6molL1min1 D、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40%
  •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两支试管分别盛有4mL0.1molL14mL0.2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同时各加2mL0.1molL1的草酸溶液

    盛有0.2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紫色消失更快

    其他条件相同,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g1molI2g发生反应

    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气体红棕色加深

    2NO2gN2O4g   ΔH<0

    D

    1mL0.1mol/LKI溶液中加入5mL0.1mol/LFeCl3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Fe3+与I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 7、氮化硅陶瓷球具有耐高温、电绝缘、密度小等优良性能,工业上常在非氧氛围中制备氮化硅,其反应为: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   ΔH<0。若上述反应在绝热恒容容器中发生,则下列状态不能表明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B、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vN2:vHCl=1:6 C、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 8、祖母绿被称为绿宝石之王,属于绿柱石家族中最“高贵”的一员。其化学式常表示为XaYa1ZWa6。已知XWRYZM为前三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L层只有2个电子,R没有正化合价,WR相邻,YX在周期表上处于对角线位置,Z的氧化物可制作光导纤维,M可组成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单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的大小关系:R>W>Y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R>M>Z C、X的单质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D、Y的单质与M的单质化合形成的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
  • 9、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l2中的HCl并干燥

    B.实验室制NH3

    C.验证氧化性:Cl2>Fe3+>I2

    D.制备NaHCO3固体

    A、A B、B C、C D、D
  • 10、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SO20.5molO2 , 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akJ , 则:2SO2g+O2g2SO3g   ΔH=2akJ/mol B、已知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   ΔH=57.3kJ/mol , 则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57.3kJ/mol C、已知H+aq+OHaq=H2O   ΔH=57.3kJ/mol , 则稀溶液中1molH2SO41molBa(OH)2反应放热为114.6kJ D、已知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
  • 11、对于可逆反应4Ag+3Bs5Cg+Dg , 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2.8molL1s1 B、vB=1.2molL1s1 C、vC=2.0molL1min1 D、vD=1.6molL1s1
  •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4.48LCO2N2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NA B、用含0.1molFeCl3的饱和溶液制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中胶体粒子数目为0.1NA C、1molCl2和足量的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D、50mL18molL1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共热,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45NA
  • 1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CaO2的电子式: B、CCl4的电子式: C、A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用电子式表示K2S的形成:
  • 14、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斗三号卫星搭载精密的铷原子钟,铷(Rb)是第五周期元素 B、三星堆黄金面具出土时光亮且薄如纸,说明金不活泼且有很好的延展性 C、大洋锰结核广泛分布于世界的洋底,其中的金属元素多以金属单质的形式存在 D、天宫二号所用太阳能电池材料砷化镓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15、以石油裂解产物烯烃为原料合成一些新物质的路线如下。

    已知:i.

    ii.

    (1)、生成X的反应类型是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
    (3)、F的结构简式是
    (4)、若D可在Br2CCl4溶液中转化为E,则EF所需的试剂及条件应是
    (5)、ZW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铜质电路板可采用酸性蚀刻与碱性蚀刻两种方法,将二者的废液混合可实现回收再利用,其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i.水合肼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为N2

    ii.Cu2+形成配合物后,氧化性降低。

    (1)、蚀刻

    ①酸性蚀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

    ②将碱性蚀刻铜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Cu+O2+☐_______+☐_______=☐[CuNH34]2++☐_______

    ③关于蚀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用H2O2 H2SO4 NaCl也可以使Cu溶解

    B.碱性蚀刻和酸性蚀刻分别利用了O2的氧化性和H2O2的还原性

    C.在碱性蚀刻和酸性蚀刻中,溶解相同质量的Cu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

    (2)、滤液1的pH约为5,其中除少量Cu2+外,还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3)、除铜

    ①利用水合肼N2H4H2O还原Cu2+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已知滤渣中除金属铜外不含其他形式的含Cu沉淀。测得铜去除率、水合肼还原能力随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溶液pH>6.3时,铜去除率随pH增大而减小,结合图给信,息和已知信息分析其原因:

  • 17、有机反应一般速率较小,副反应多,产物复杂。
    (1)、常见的有机反应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实验室用乙醇制乙烯,应选择装置(填上图装置序号)。

    ②装置C可以做1-溴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室可用装置D制溴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圆底烧瓶中所装试剂为苯和浓溴水

    b.冷凝管的作用是导气和冷凝回流,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c.停止反应后,可直接通过分液将溴苯与苯分离

    ④写出上述①~③实验中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检验反应的产物是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主要方法。下面是关于1-溴丙烷的实验及产物检验。

    步骤I:向试管中加入少量1-溴丙烷,再加入1mL5%NaOH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到溶液分为两层。

    步骤Ⅱ:稍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吸取少量上层液体,移入另一支盛有试剂a的试管中,然后滴加2滴2%AgNO3溶液。

    步骤Ⅲ:将下层液体取出,分离主要得到两种物质。经核磁共报氢谱验证,物质1分子中含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其个数比为1:2:2:3 , 物质2分子中含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其个数比为2:2:3

    ①步骤I中,1-溴丙烷主要存在于溶液的层(填“上”或“下”)。

    ②步骤Ⅱ中,试剂a为 , 加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Ⅲ③写出步骤中物质2的结构简式:

    ④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实验中发生了取代反应,判断的理由是

  • 18、研究物质的结构对理解其性质有重要的作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①四种元NaMgAlCa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②工业上常通过PI3的水解来制备HI和一种磷的含氧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该反应可知,电负性PI(填“>”、“<”或“=”)。

    CH3ICF3I发生水解时的主要反应分别是:CH3I+H2OCH3OH+HICF3I+H2OCF3H+HIO

    结合电负性解释CF3I水解生成HIO而非HI的原因:

    (2)、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

    丁二酮肟()可选择性地与Ni2+配位,因而常用于溶液中Ni2+的检验及分离。在丁二酮肟与Ni2+形成的配合物中,配位原子只有N,通过配位键与氢键可以形成2个五元环和2个六元环。

    ①请在图中补全该配合物结构中的配位键和氢键

    ②推测上述氢键的形成(填“增大”或“减小”)了该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3)、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分析以下有机物的结构,回答相应的问题:

    a.CH3CH2OCH2CH3          b.CH3CH2COOCH3          c.

    d.          e.          f.

    ①其中属于酯类的是(填字母);属于苯酚的同系物的是(填字母)。

    ②c的系统命名是;f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③写出d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i.遇FeCl3溶液可呈紫色

    ⅱ.苯环上有2种化学环境的氢

  • 19、

    一碳化学是CO2资源化利用中的重要部分。

    I.CO2合成甲醇是一种有效利用CO2的方式。研究发现,用钴氧化物负载的锰氧化物纳米粒子可在低压下较好地催化该反应。

    (1)Mn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周期、第族、(填“s”、“p”、“d”或“ds”)区。

    (2)基态Co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其所含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II.甲醇空气氧化法是生产工业甲醛的常用方法。发生的反应为:

    (3)HCHO的空间结构为 , 它是一个(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甲醇氯化生成HCHO时,会产生COCO2等副产物。相间条件下,CO2的沸点比CO的高,主要原因为

  • 20、某同学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

    反应i:Fe3++3SCN-Fe(SCN)3

    反应ii:Fe3++3C2O42-FeC2O433-(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c中红色更深,即可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i平衡正向移动 B、观察到现象b比现象c中红色浅,即可说明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 C、进行IV对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于溶液体积变化引起各离子浓度变化而干扰实验结论得出 D、III中溶液一开始无Fe2+ , 12小时后检出Fe2+ , 可能的原因是C2O42还原Fe3+的速率较慢,反应ⅱ速率较快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