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等级考化学试题【网络回忆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11 类型:高考真卷

一、碳酸丙烯酯 PC的合成

  • 1.

    已知反应1ΔH1=215kJ/mol

    反应2的ΔH2=xxkJ/mol

    反应3的ΔH3=xxkJ/mol

    反应4的ΔH4=?kJ/mol

    物质

    ΔH/kJmol1

    CO2(g)

    394

    环氧丙烷g

    145

    PC1

    675

    (1)计算出ΔH4=_______kJ/mol

    A. 613.2B. 613.2C. 395.2D. 395.2

    (2)ΔG=ΔHTΔS随温度T的变化趋势________。

    (3)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

    A.C       B.H       C.O

    (4)1mol分了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_。

    A. 7B. 12C. 13D. 14

    已知:环氧丙烷生成会发生副反应

    选择性=转化生成A的环氧丙烷/消耗环氧丙烷×100%

    M(环氧丙烷)=58g/mol                                ρ(环氧丙烷)=1.2g/mL

    容器容积25mL的高压反应釜反应后体积缩小为10mL , 选择性为95%,反应4h

    (5)求环氧丙烷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mol/(Lh)

    (6)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得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变大_______。

    A. 升高温度B. 增大CO2浓度C. 压缩容器D. 充入惰性气体

    (7)碳酸丙烯酯相同时间内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请解释产率随温度先升后下降的原因________。

    (8)达到平衡的判据_______。

    A. v正CO2=v逆PCB. 体系总质量不变
    C. 气体体积不再变化D. 混合气体密度(可能是摩尔质量)不变

    (9)制备还有一种光气法,用。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解释,写出3点与光气-二醇法相比,CO2法合成PC的优势________。

二、“重石头”元素——钨

  • 2.

    (以下题目中的图片根据回忆所得信息结合文献资料重新整合所得,仅供参考)

    (1)钨作灯丝与_______性质有关(不定项)。

    A.延展性    B导电性    C.高熔点    D.高密度
    (2)钨有金属光泽的原因___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

    (3)Ca原子在晶胞中的_______位置。

    A. 顶点B. 棱上C. 面上D. 体心

    (4)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A. 第五周期第ⅡB族B. 第五周期第ⅣB族C. 第六周期第ⅡB族D. 第六周期第ⅥB族

    (5)根据价层电子对斥理论,WO42的价层电子对数是________。

    (6)图晶胞18号O原子,若晶胞仅含1个完整WO42四面体,组成该四面体的O编号是________。

    表格(各种矿石密度)。

    (7)给出晶胞参数,求ρCaWO4并说明“重石头”俗名依据________。(有V和M?)

    电解制备CaWO4是光电陶瓷材料

    已知KspCaWO4=8.7×109,KspCaCO3=2.7×108

    (8)写出电解的阳极方程式________。

    (9)为获取高纯产物,制备时需要不断通入N2的原因________。

三、福辛普利中间体合成

  • 3. (以下题目中的流程根据回忆所得信息结合文献资料重新整合所得,仅供参考)

    已知:

    (1)、A中含氧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1的作用是:
    (3)、反应2为(反应类型)。
    (4)、D中有_______个手性碳原子。
    A、1 B、2 C、3 D、4
    (5)、生成E的同时会生成其同分异构体H,H的结构简式为:
    (6)、关于化合物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碳的杂化方式有sp2sp两种 B、能与茚三酮反应 C、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D、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7)、F的同分异构体I水解后生成J、K,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I即可

    i.J是有3个碳原子的α-氨基酸

    ii.K遇FeCl3溶液溶液能显色

    iii.由核磁共振氢谱分析,K的苯环上有2种氢,个数比为2:2

    (8)、反应FG的反应条件是:
    (9)、以HCHO为原料,合成(无机试剂任选)

四、锗的工业提取

  • 4.

    工业从低品位锗矿中提取精锗,使用分步升温的方法:

    (1)验证矿石中的锗元素可使用的方法为________。

    A.原子发射光谱法       B.红外光谱法       C.X射线衍射

    (2)GeO既能和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由此推测GeO是________氧化物。

    已知矿中含有H2O、煤焦油、As2O3等杂质,相关物质的熔、沸点如下表所示:

     

    H2O

    煤焦油

    As2O3

    GeO

    GeO2

    熔点

    0

    20~30

    312

    710升华

    1100

    沸点

    100

    70~80

    465

     

     

    (3)使用分段升温的原因是________。

    (4)下图为在不同温度下,使用不同浓度的NaH2PO2H2O真空还原时,Ge元素的萃出率,图可知真空还原采用的最佳温度及浓度为_______。

    A. 1000 , 2.5%B. 1000 , 5.0%C. 1100 , 2.5%D. 1200 , 2.5%

    (5)真空还原阶段用NaH2PO2H2OGeO2 , 产物还有GeO,Na4P2O7,H3PO4等生成,写出该阶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采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Ge元素含量的方法如下:

    (以下实验过程根据回忆所得信息结合文献资料重新整合所得,仅供参考)

    准确称取mg含锗矿石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0mL浓盐酸和FeCl3溶液,加热至微沸(溶解)冷却后,加入0.5gLiH2PO2 , 搅拌至溶液变为无色。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用稀盐酸1:1冲洗烧瓶并入锥形瓶中。

    加入(5mL)磷酸H3PO4 , 冷却溶液至10以下(冰水浴),用橡胶塞密封锥形瓶。向锥形瓶中加入1mL10%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用cmol/LKIO3标准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

    记录消耗的KIO3体积为VmL

    Ge+4FeCl3Δ__GeCl4+4FeCl2

    GeCl4+LiH2PO2+H2O=GeCl2+LiH2PO3+2HCl(还原)

    3GeCl2+KIO3+6HCl=3GeCl4+KI+3H2O(主反应)

    5KI+KIO3+6HCl=3I2+6KCl+3H2O(终点反应)

    (6)装置a名称为_______。

    A. 锥形瓶B. 恒压滴液漏斗C. 球形冷凝管D. 滴定管

    (7)滴定终点时,颜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半分钟不褪色30s

    (8)滴定时为什么要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________?(真空还原)

    (9)已知M(Ge)=73gmol1 , 求mg样品(固体)中Ge元素的质量分数【纯度】________(用c、V、m表示)。

    (10)滴定结果纯度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 未用KIO3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B. 未用HCl将样品从冷凝管中洗入锥形瓶(仪器a)
    C. 滴定结束后,在滴定管尖嘴处出现气泡
    D. 在常温下滴定(未保持在10以下滴定)

五、铁及其化合物

  • 5. 铁红是颜料,什么什么自古以来使用很多的……(题干缺失)。
    (1)、赭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A、Fe2S3 B、Fe3O4 C、FeS D、Fe2O3
    (2)、饱和氯化铁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常温显中性 B、加铁粉变红褐色 C、遇沸水后得到胶体 D、加氨水有白色沉淀
    (3)、有关铁原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不定项)
    A、有4个不同能级的电子 B、有5个未成对电子 C、占据15个原子轨道 D、有26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4)、加热试管中固体至红热,则_______。(不定项)

    A、移开酒精灯后固体保持红热 B、S只做还原剂 C、主要产生的气体附产物为SO3 D、最终得到黑色的Fe2S3
    (5)、Fe(SCN)H2O5Cl2内界为 , 配体有
    (6)、Fe3+(aq)+xCl(aq)FeClx3x(aq)(x=1,2,3,4) , 加水稀释至体积为原来的2倍,则nFe3+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并用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解释原因

    (7)、已知cCl=12mol/L , 求FeCl3的分布系数

    cFeCl3cFe3++c(FeCl)2++cFeCl2++cFeCl3+cFeCl4

    x

    1

    2

    3

    4

    K

    30.2

    134.9

    97.72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