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23 类型:高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与生活相关的叙述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助力舞台云雾形成 B、珍珠遇酸后失去光泽 C、加酶洗衣粉清洗蛋白质污渍 D、植物油久置氧化变质
  •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甲醛(HCHO)的分子空间结构模型: B、制备聚乙炔:nHCCH C、碳酸银溶于硝酸的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 D、1molSO42含有4NAσ键电子对
  • 3.  下列描述不能正确地反映事实的是(   )
    A、室温下SiO2与碳不发生反应,高温下可生成SiCO B、室温下苯与溴不发生反应,温度升高生成大量溴苯 C、通常含硒的化合物有毒性,但微量硒元素有益健康 D、某些镇痛类生物碱可用于医疗,但滥用会危害健康
  • 4.  下列化学实验目的与相应实验示意图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目的

    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食盐水

    实验示意图

    选项

    C

    D

    实验目的

    在铁片上镀镍

    转移热蒸发皿至陶土网

    实验示意图

    A、A B、B C、C D、D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 B、合成高分子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一类纯净物 C、配位化合物通过“电子对给予-接受”形成配位键 D、超分子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
  • 6.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XY2Z。X、Y、Z三种元素位于同一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者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与未成对电子数之和相等,Z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中Z的原子半径最大 B、三者中Y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C、X的最高化合价为+3 D、XZ3NH3键角相等
  • 7.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应用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或应用

    解释

    A

    石蜡油的流动性比水的差

    石蜡油的分子间作用力比水的小

    B

    NH3溶于水显碱性

    NH3可结合水中的质子

    C

    OF2可以氧化H2O

    OF2中O显正电性

    D

    石墨作为润滑剂

    石墨层间靠范德华力维系

    A、A B、B C、C D、D
  • 8.  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固体A与固体B研细后混合,常温下搅拌产生气体C和固体D,温度迅速下降。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G是一种强酸。H是白色固体,常用作钡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C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A,溶液pH升高 B、D为可溶于水的有毒物质 C、F溶于雨水可形成酸雨 D、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来盛装G的浓溶液
  • 9.  SO2晶胞是长方体,边长abc ,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O原子 B、晶胞中SO2分子的取向相同 C、1号和2号S原子间的核间距为22a2+b2pm D、每个S原子周围与其等距且紧邻的S原子有4个
  • 10.  制备α-氯代异丁酸的装置如图。在反应瓶中加入异丁酸与催化剂(易水解),加热到70 , 通入Cl2 , 反应剧烈放热,通气完毕,在120下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常压蒸馏得产物。反应方程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燥管可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瓶 B、可用NaOH溶液作为吸收液 C、Cl2通入反应液中可起到搅拌作用 D、控制Cl2流速不变可使反应温度稳定
  • 11.  桥头烯烃Ⅰ的制备曾是百年学术难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Ⅰ的分子式是C7H12 B、Ⅰ的稳定性较低 C、Ⅱ有2个手性碳 D、Ⅱ经浓硫酸催化脱水仅形成Ⅰ
  • 12.  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LiFePO4 , 负极材料为嵌锂石墨。利用人工智能筛选出的补锂试剂LiSO2CF3 , 能使失活的电池再生并延长寿命,且保持电池原结构。将LiSO2CF3注入电池后充电补锂,过程中[SO2CF3]转化为气体离去。下列有关充电补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SO2CF3]在阳极失去电子 B、生成气体中含有氟代烃 C、过程中铁元素的价态降低 D、[SO2CF3]反应并离去是该电池保持原结构的原因
  • 13.  N和P为同主族相邻元素。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KNO3的熔点比K3PO4的低,因为KNO3的离子键更强 B、磷单质通常不以P2形式存在,因为磷磷之间难以形成三键 C、次磷酸比硝酸的酸性弱,因为前者的HO键极性小 D、P形成PF5而N形成NF3 , 因为P的价层电子轨道更多且半径更大
  • 14.  铜(I)、乙腈(简写为L)的某水溶液体系中含铜物种的分布曲线如图。纵坐标(δ)为含铜物种占总铜的物质的量分数,总铜浓度为1.0×103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Cu++3L[CuL3]+lgK=0.27 B、c(Cu+)=c{[CuL]+}时,c{[CuL2]+}=2.0×104molL1 C、n从0增加到2,[CuLn]+结合L的能力随之减小 D、c{[CuL]+}=c{[CuL3]+} , 则2c{[CuL2]+}<c{[CuL]+}+3c{[CuL3]+}
  • 15.  某电化学制冷系统的装置如图所示。[Fe(H2O)6]3+[Fe(H2O)6]2+在电极上发生相互转化,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经由泵推动电解质溶液的循环流动()实现制冷。装置只通过热交换区域Ⅰ和Ⅱ与环境进行传热,其他区域绝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阴极反应为[Fe(H2O)6]3++e=[Fe(H2O)6]2+ B、已知②处的电解液温度比①处的低,可推断[Fe(H2O)6]2+[Fe(H2O)6]3+稳定 C、多孔隔膜可以阻止阴极区和阳极区间的热交换 D、已知电子转移过程非常快,物质结构来不及改变。热效应主要来自于电子转移后[Fe(H2O)6]2+[Fe(H2O)6]3+离子结构的改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氟化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氟化试剂,通过以下两种工艺制备:

    已知:室温下,TiO2是难溶酸性氧化物,CaTiO3的溶解度极低。

    20时,NaF的溶解度为4.06g/100g水,温度对其溶解度影响不大。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氟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20时,CaF2饱和溶液的浓度为cmolL1 , 用c表示CaF2的溶度积Ksp=
    (3)、工艺Ⅰ中研磨引发的固相反应为CaF2+2NaOH=Ca(OH)2+2NaF。分析沉淀的成分,测得反应的转化率为78%。水浸分离,NaF的产率仅为8%。

    ①工艺Ⅰ的固相反应(填“正向”或“逆向”)进行程度大。

    ②分析以上产率变化,推测溶解度s(CaF2)s[Ca(OH)2](填“>”或“<”)

    (4)、工艺Ⅱ水浸后NaF的产率可达81%,写出工艺Ⅱ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5)、从滤液Ⅱ获取NaF晶体的操作为(填标号)。

    a.蒸发至大量晶体析出,趁热过滤    b.蒸发至有晶膜出现后冷却结晶,过滤

    (6)、研磨能够促进固相反应的原因可能有(填标号)。

    a.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b.破坏反应物的化学键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研钵表面跟反应物更好接触

  • 17.  化合物G是某药物的关键原料,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A分子内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化合物AB的反应类型为反应。B的核磁共振氢谱有组峰。
    (3)、能用于分离化合物B和C的试剂为(填标号)。

    a.NaHCO3水溶液    b.Na2CO3水溶液    c.Na2SO4水溶液

    (4)、CD的反应方程式为。在A的氮原子上引入乙酰基(CH3CO)的作用是
    (5)、化合物D与间的反应方程式:

    用类比法,下列反应中X的结构简式为

    (6)、E存在一种含羰基异构体F,二者处于快速互变平衡。F与HF反应可生成G,写出F的结构简式
  • 18.  某小组在探究Cu2+的还原产物组成及其形态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预测有差异。根据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向2mL10%NaOH溶液加入5滴5%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

    ①反应产生的砖红色沉淀为(写化学式),葡萄糖表现出(填“氧化”或“还原”)性。

    ②操作时,没有加入葡萄糖溶液就加热,有黑色沉淀生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该沉淀产生的原因:

    (2)、向20mL0.5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使蓝色完全褪去,再加入盐酸并加热至溶液中无气泡产生为止。过滤得固体,洗涤并真空干燥。

    ①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②同学甲一次性加入1.18gZn粉,得到0.78g红棕色固体,其组成是(填标号)。

    a.Cu    b.Cu包裹Zn    c.CuO    d.CuCu2O

    ③同学乙搅拌下分批加入1.18gZn粉,得到黑色粉末X。分析结果表明,X中不含ZnCu()。关于X的组成提出了三种可能性:Ⅰ CuO;Ⅱ CuOCu;Ⅲ Cu , 开展了下面2个探究实验:

    由实验结果可知,X的组成是(填“Ⅰ”“Ⅱ”或“Ⅲ”)。从物质形态角度分析,X为黑色的原因是

  • 19.  CaH2(s)粉末可在较低温度下还原Fe2O3(s)。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一定温度下:

    CaH2(s)+6Fe2O3(s)=Ca(OH)2(s)+4Fe3O4(s)ΔH1=mkJmol1

    2CaH2(s)+Fe3O4(s)=2Ca(OH)2(s)+3Fe(s)ΔH2=nkJmol1

    3CaH2(s)+2Fe2O3(s)=3Ca(OH)2(s)+4Fe(s)ΔH3=kJmol1(用m和n表示)。

    (2)、图1分别是260280300CaH2(s)还原Fe2O3(s)过程中反应体系电阻R(Ω)随反应时间t(h)变化的曲线,可用(填标号)表示反应的快慢。

    a.Rt    b.ΔRt    c.RΔt    d.ΔRΔt

    (3)、图1中曲线(填“Ⅰ”“Ⅱ”或“Ⅲ”)对应反应温度最高。
    (4)、研究发现CaH2(s)Fe2O3(s)的还原性主要来自于其产生的H2。一般认为H2Fe2O3表面被氧化成H2O有两种可能途径,图2是理论计算得到的相对能量变化图,据此推测途径(填“a”或“b”)是主要途径。

    (5)、CaH2(s)产生H2的可能反应:①CaH2(s)=Ca(s)+H2(g)或②CaH2(s)+2H2O(g)=Ca(OH)2(s)+2H2(g)。将CaH2(s)放在含微量水的N2气流中,在200300的升温过程中固体质量一直增加,由此可断定H2的来源之一是反应(填“①”或“②”)。若要判断另一个反应是否是H2的来源,必须进行的实验是
    (6)、已知3H2(g)+Fe2O3(s)3H2O(g)+2Fe(s)。研究表明,在相同温度下,用CaH2(s)还原Fe2O3(s)比直接用H2(g)还原更有优势,从平衡移动原理角度解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