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下为一种以含铅废料(、、、、及炭黑)制备纳米PbO和的工艺流程。
已知:①炭黑是一种碳单质,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②、均为难溶于水的固体。
③易溶于水,电离方程式为。
(1)、Pb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请写出过程I中PbO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①过程I中,在催化下,Pb和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②过程I中,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i:
ii:…
写出ii的离子方程式:。
(3)、过程I过滤除去的物质是。(4)、①写出过程II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结合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反应规律,说明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
(5)、过程II过滤除去的物质是。(6)、过程III所得滤液中检出 , 请简述过程III通入的作用。(7)、①生成纳米的离子方程式是。②生成纳米PbO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先按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关闭活塞a、b,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通过控制活塞a和b,有节奏(间歇性)地通入气体。已知:乙醛可被氧化为乙酸,乙醛的沸点为乙酸的沸点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快速制备氧气,写出的结构式:。(2)、从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受热的铜丝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请写出实验过程中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开始后,实验小组将酒精灯去掉之后,依然能观察到铜丝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试解释其原因:。(3)、实验中A和D均用到了水浴作用。A的作用是 , D的作用是。(4)、C中的实验现象是。(5)、经检测,实验小组发现E中收集到的液体除含有乙醛(易溶于水)外还含有杂质。要除去乙醛中的 , 可采取的方法为。(6)、该小组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做出了如下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填标号)。a.表面被氧化为黑色的铜丝在酒精灯焰心处灼烧,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b.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时,乙醇分子中只有O—H键发生断裂
c.利用金属钠能检验试管E中有没有未反应的乙醇
-
3、回答下列问题(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 ; , (填“>”、“<”或“=”),原因是(3)、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如下:
化学键
P-P
P-O
P=O
O-O
O=O
键能(kJ/mol)
a
b
c
d
e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用代数式表示)
(5)、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生成和水蒸气。已知:①
②
写出肼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银锌纽扣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源,以Zn和Ag2O为电极,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其电池反应为: , 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 B、Zn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 C、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Zn经氢氧化钾溶液流向Ag2O -
5、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全部被消耗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 , 则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B、 C、 D、
-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Y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Z的非金属性比X的弱 B、X、Y可形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
7、在实验室中测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焓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测定时使用温度计的次数为3次 B、测量终止温度时,应当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C、为了使酸碱充分反应,应当缓慢分次倒入溶液并搅拌 D、若用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代替盐酸,测得的变大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B、和互为同系物 C、H、D、T互为同位素 D、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
-
9、已知碳、一氧化碳、晶体硅的燃烧热分别是、、 , 则工业冶炼晶体硅的反应为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B、 C、 D、
-
10、某兴趣小组发现铜锈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受热时能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式碳酸铜属于碱 B、属于酸性氧化物 C、属于电解质 D、干冰属于混合物
-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H2O的电子式:
B、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C、HCl的结构式:H=Cl D、Cl-的结构示意图:
-
1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中含共价键数目为 B、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C、足量的与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D、标准状况下,与足量充分反应后,所得氨分子的数目为
-
13、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和稀硫酸反应 B、在中燃烧 C、溶于稀盐酸 D、过氧化钠投入水中
-
14、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诗“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描述了古代淘金的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雾是一种常见的气溶胶 B、雾中分散质的粒径比钠离子小 C、阳光透过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金从“沙中浪底来”不涉及化学变化
-
15、在温和条件下,将转化为烃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电化学-化学串联催化策略可将高选择性合成 , 该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池中电极M与电源的极相连。(2)、放电生成的电极反应式为。(3)、在反应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反应i:
反应ii:
计算反应的 , 该反应(填标号)。
A.高温自发 B.低温自发 C.高温低温均自发 D.高温低温均不自发(4)、一定温度下,和(体积比为)按一定流速进入装有催化剂的恒容反应器(入口压强为)发生反应i和ii。有存在时,反应ii的反应进程如图1所示。随着x的增加,的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选择性)如图2所示。根据图1,写出生成的决速步反应式;的选择性大于的原因是。
②结合图2,当时,混合气体以较低的流速经过恒容反应器时,反应近似达到平衡,随着x的增大,的转化率减小的原因是;当时,该温度下反应ii的(保留两位小数)。0.16
-
16、化合物F是治疗实体瘤的潜在药物。F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略去部分试剂和条件):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名称是、。(2)、B的结构简式是。(3)、E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4)、F所有的碳原子共面(填“可能”或“不可能”)。(5)、B在生成C的同时,有副产物G生成。已知G是C的同分异构体,且与C的官能团相同。G的结构简式是、(考虑立体异构)。(6)、C与生成E的同时,有少量产物I生成,此时中间体H的结构简式是。
(7)、依据以上流程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以和为原料合成
的路线(无机试剂和溶剂任选)。
-
17、一种从深海多金属结核[主要含 , 有少量的]中分离获得金属资源和电池级镍钻锰混合溶液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金属氢氧化物胶体具有吸附性,可吸附金属阳离子。
②常温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假定浓度均为)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
开始沉淀的
1.9
3.3
4.7
6.9
7.4
8.1
完全沉淀的
3.2
4.6
6.7
8.9
9.4
10.1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酸浸还原”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还原的化学方程式为。(3)、“沉铁”时,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 , 加热至的主要原因是。(4)、“沉铝”时,未产生沉淀,该溶液中不超过。(5)、“第二次萃取”时,、(填离子符号)与混合萃取剂形成的配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M表示金属元素)更稳定,这些配合物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18、苯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实验室制备原理如下:
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硝基苯
123
5.9
210.9
1.20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
苯胺
93
184.0
1.02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
乙酸
60
16.6
117.9
1.05
与水互溶
乙醚
74
34.5
0.71
微溶于水
反应装置Ⅰ和蒸馏装置Ⅱ(加热、夹持等装置略)如下:
实验步骤为:
①向装置Ⅰ双颈烧瓶中加入铁粉、水及乙酸,加热煮沸;
②稍冷后,通过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入硝基苯 , 再加热回流;
③将装置Ⅰ改成水蒸气蒸馏装置,蒸馏收集苯胺-水馏出液;
④将苯胺-水馏出液用饱和后,转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分出有机层;水层用乙醚萃取,分出醚层;合并有机层和醚层,用粒状氢氧化钠干燥,得到苯胺醚溶液;
⑤将苯胺醚溶液加入圆底烧瓶(装置Ⅱ),先蒸馏回收乙醚,再蒸馏收集馏分,得到苯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硝基苯的玻璃容器是(填标号)。(2)、装置Ⅰ中冷凝管的进水口为(填“a”或“b”)。(3)、步骤④中将苯胺-水馏出液用饱和的原因是。(4)、步骤④中第二次分液,醚层位于层(填“上”或“下”)。(5)、蒸馏回收乙醚时,锥形瓶需冰水浴的原因是;回收乙醚后,需要放出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再蒸馏,这样操作的原因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A、缓慢滴加硝基苯是为了减小反应速率 B、蒸馏时需加沸石,防止暴沸 C、用红外光谱不能判断苯胺中是否含有硝基苯 D、蒸馏回收乙醚,无需尾气处理(7)、苯胺的产率为。 -
19、环氧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钛掺杂沸石为催化剂,由丙烯(
)为原料生产环氧丙烷(
)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中Ⅱ是催化剂 B、过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烯与双氧水反应生成环氧丙烷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
20、草酸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了草酸的性质:
实验1:向溶液中滴入一定量溶液。混合溶液的与的关系如图所示。
实验2: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已知:时,。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1,当溶液中时, B、实验1,当溶液呈中性时: C、实验2,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D、实验2,溶液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