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如Cu2+ , Sn2+可通过转化为CuS,SnS除去。已知室温下Kₐₗ(H2S)=9×10-8 , Kₐ2(H2S)=1×10-1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L1的Na2S溶液中:c(OH)=c(H2S)+c(HS)+c(H+) B、0.1mol·L1的NaHS溶液中:c(Na+)<c(HS)+2c(S2) C、向10mL0.001mol·L1的CuSO4溶液中加入10mL0.001mol·L1的Na2S溶液,有沉淀析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则说明.Ksp(CuS)>2.5×107 D、室温时,向0.001molSnS粉末中加入10mL0.1mol·L-1的CuSO4溶液,充分浸出后所得溶液中c(Cu2+)<c(Sn2+)Ksp(CuS)<Ksp(SnS)
  • 2、铁酸锌(ZnFe2O4)是效果较好的脱硫剂,脱硫反应为ZnFe2O4(s)+3H2S(g)+H2(g)2FeS(s)+ZnS(s)+4H2O(g)  ΔH,经实验测定在不同的投料比x1x2x3[投料比=n(H2S)n(H2)]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现向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3molH2S、2molH2与足量ZnFe2O4 , 初始压强为p0 , 平衡时H2O(g)的体积分数是H2的两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O B、x1>x2>x3 C、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p=102427 D、恒温恒容条件下,若混合气体压强不变,则说明反应已到达平衡
  • 3、工业废水中常含有氮、氯元素,可用电解原理对含有高浓度氯离子的工业废水中的氮进行脱除。用NH4NO3和NaCl分别模拟工业废水中的氮和氯,电化学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在电解过程中,模拟工业废水中ClO-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图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方法能脱除废水中的NO3 , 无法脱除NH4+ B、A电极接电源的正极,B电极接电源的负极 C、B电级的反应式为:2NO3+10e+6H2O=N2+12OH D、电解过程中,A电极附近的溶液pH值降低
  • 4、K3[Fe(C2O4)3]⋅3H2O为草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用FeC2O4制备,流程如下已知:FeC2O4+3H2O2+6K2C2O4=4K3[Fe(C2O4)3]+2Fe(O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不可用酸性KMnO4溶液替代H2O2 B、步骤Ⅱ中加热煮沸是为了除去多余的H2O2 C、步骤Ⅲ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降低三草酸合铁酸钾的溶解度 D、可用亚铁氰化钾溶液来检验翠绿色溶液中是否还有Fe2+ 未被氧化
  • 5、BAS是一种可定向移动的“分子机器”,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在顺反异构 B、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C、中间产物结构简式: D、①为加成反应,②为消去反应
  • 6、W、X、Y、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10电子分子,X与Y、Z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简单原子半径Z>X>Y>W B、ZX3Y-中Z原子采取sp3杂化 C、W2X和WY两种分子间可以形成四种氢键 D、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WZX3Y为强酸
  • 7、当新鲜的牛奶被加热后,其表面会凝结成一层奶皮,这层奶皮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分子内含有氢键 C、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来识别葡萄糖分子中的官能团 D、灼烧蛋白质时会散发出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
  • 8、粗盐提纯实验是初中阶段的一项基础实验内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时加热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食盐的溶解度 B、该实验过滤通常要进行2~3次,若跳过首次过滤,则应控制后续添加的Na2CO3的用量 C、第二次过滤的滤渣主要为碱式盐和复盐 D、若粗盐中含有钾离子,则加热时不能用余热蒸干
  •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gCaC2中含有的离子数是0.15NA B、17gNH3通入水中,溶液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C、50g质量分数为60%的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5.5NA D、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2NA
  • 10、已知反应: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作氧化剂 B、H2O2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C、消耗1molLiCo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mol D、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值为2:1
  • 11、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Fe3+、ClO-、Cl- B、K+ 、Na+ 、NO3 、CO32 C、H+、K+、F-、Cl- D、NH4+Al3+HCO3SO42
  • 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的电导率高,可用于制造超级电容器 B、高分子分离膜因其对不同物质的透过性差异,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可用于制造肥皂 D、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
  • 13、氰化钠泄露时,喷洒双氧水可将NaCN氧化为无害的NaHCO3 , 从而安全处理泄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N是强电解质 B、侯氏制碱法制备的工业产物是NaHCO3 C、NaHCO3受热易分解 D、CNO-为直线型结构
  • 1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3-甲基-1,3-戊二烯的键线式: B、P4(正四面体结构)的键角大小:109°28' C、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H3OCHO D、淀粉的分子式:(C6H12O6)。
  • 1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Na2C2——电石 B、Na2SiO3——泡花碱 C、CaSO4·2H2O——熟石膏 D、CH3I——碘仿
  • 16、有机物G是合成中草药活性成分Psoralidin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酯分子中的α-碳原子上的氢比较活泼,使酯与酯之间能发生缩合反应:

    R1COOR+R2CH2COOR'C2H5ONaOH|R1CORR1COCHCOOR'+ROH||R2CHCOOR'R2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A的名称为;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结合已有知识,写出E→F的方程式:;该反应类型为
    (3)、下列关于反应F→G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A、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B、化合物F存在顺反异构体 C、该反应有乙醇生成 D、化合物G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两种
    (4)、化合物E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有种,

    a)只含一种官能团且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O2

    b)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分子中有9个化学环境相同的氢原子。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结构简式为。(写出一种即可)

    (5)、对甲氧基苯甲酸()可用作防腐剂或制备香料,结合上述信息,写出以苯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 17、金属钛(Ti)重量轻、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TiO2)转化为TiCl4 , 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2)、TiO2转化为TiCl4有直接氯化法(Ⅰ)和碳氯化法(Ⅱ)。

    Ⅰ.TiO2(s)+2Cl2(g)__TiCl4(g)+O2(g)  ΔH1=+172kJmol1

    Ⅱ.TiO2(s)+2Cl2(g)+2C(s)__TiCl4(g)+2CO(g)  ΔH2

    已知:C(s)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CO(g)的燃烧热为283.0kJmol1

    ΔH2=

    ②碳氯化反应过程中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如图1所示,下列关于碳氯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O2生成CO反应为放热反应

    B.升高温度,TiO2平衡转化率减小

    C.增大压强,碳氯化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如图2所示TiO2晶胞中Ti4+位于O2所构成的正八面体的体心,则Ti4+的配位数是6

    ③碳氯化法中生成CO比生成CO2更有利于TiO2转化为TiCl4 , 从熵变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3)、经光谱分析在碳氯化反应中有光气(COCl2)生成,后COCl2继续反应,有理论认为机理如下:

    一分子COCl2含有个σ键,决速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

    (4)、在1.0×105Pa , 将TiO2、C、Cl2以物质的量比1∶2.2∶2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①反应C(s)+CO2(g)__2CO(g)的平衡常数Kp(1400)=Pa。

    ②图中显示,在200℃平衡时TiO2几乎完全转化为TiCl4 , 但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却远高于此温度,其原因是

  • 18、工业上用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O,含CoO、FeO、Fe2O3Al2O3、MgO、CaO和SiO2)制备NiSO47H2O。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H2SO4在高压下进行酸浸。充分浸取后过滤出的酸浸渣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由NiSO4溶液获取NiSO47H2O的操作是、过滤、洗涤。
    (3)、沉镁沉钙加入NaF溶液,生成MgF2CaF2若沉淀前溶液中c(Ca2+)=1.0×103molL1 , 当沉淀完全后滤液中c(Mg2+)=1.5×106molL1时,除钙率为(忽略沉淀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已知:Ksp(CaF2)=1.5×1010Ksp(MgF2)=7.5×1011
    (4)、“萃取”可将金属离子进行富集与分离,原理如下:M2+()+2RH()MR2()+2H+()。工业上用25%P5O7+5%TBP+70%磺化煤油做萃取剂,萃取时,Co、Ni的浸出率和Co/Ni分离因素随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萃取时,选择pH为左右。

    ②反萃取的试剂为

    (5)、氧化、沉铁沉铝时,需加入NaClO溶液起氧化作用。写出FeSO4与NaClO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Ni(NH3)6](PO4)2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 19、某科学小组进行浓硫酸性质的相关实验如下:
    (1)、Cu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装置如图:

    ①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U型管中品红试纸的作用为 , 蓝色石蕊试纸出现的现象为

    (2)、实验(1)反应完成后,试管中看到大量白色固体生成,初步推测是因为浓硫酸吸水产生水合硫酸,导致分散系中水的量减少,生成的CuSO4较难溶解在水中,以白色固体析出。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浓硫酸吸水性实验如下:

    ①室温下,利用如图所示数字化装置进行浓硫酸吸水性的探究实验,测定数据如下表。

    质量分数

    体积

    实验开始时湿度

    实验结束时湿度

    98%

    50mL

    a

    6.8%

    90%

    50mL

    a

    8.9%

    85%

    50mL

    a

    10.1%

    80%

    50mL

    a

    c

    实验结束时湿度:10.1%c(填“>”、“<”或“=”)

    ②浓硫酸的吸水性源于其能与水形成一系列较为稳定的化合物,反应方程式如下:

    H2SO4(l)+H2O(l)__H2SO4H2O(l)  Kθ=1.19×104

    H2SO4H2O(l)+H2O(l)__H2SO42H2O(l)  Kθ=1.35×102

    H2SO42H2O(l)+H2O(l)__H2SO43H2O(l)  Kθ=18.0

    H2SO43H2O(l)+H2O(l)__H2SO44H2O(l)  Kθ=6.82

    结合①中实验数据和Kθ(标准平衡常数)可以判断,硫酸浓度越小吸水倾向(填“越强”、“越弱”或“无法判断”)。水合的同时硫酸分子间会因共价键极化断裂而发生类似水的自耦电离(2H2OH3O++OH),则其电离方程式为

    (3)、硫酸表面饱和蒸汽压中水的分压p(水)可以间接表示水经蒸汽流入硫酸的倾向,如下表所示:

    质量分数/%

    50

    55

    60

    70

    75

    80

    90

    95

    p(水)/kPa

    1.12

    1.04

    0.51

    0.144

    0.055

    0.016

    1×103

    8×103

    CuSO45H2O可以写为[Cu(H2O)4]SO4H2O , 请解释CuSO45H2O呈蓝色的原因是:

    ②根据数据分析,硫酸表面p(水)越小,硫酸的吸水效果(填“越强”、“越弱”或“无法判断”)。经典观点认为:CuSO45H2O失水过程为CuSO45H2OCuSO43H2OCuSO4H2OCuSO4 , 已知CuSO45H2O分步失水时水分压p(水)如下

    CuSO45H2O(s)=CuSO43H2O(s)+2H2O(g)  p()=1.06

    CuSO43H2O(s)=CuSO4H2O(s)+2H2O(g)  p()=0.52

    CuSO4H2O(s)=CuSO4(s)+H2O(g)  p()=1.43×103

    推测若使将CuSO45H2O加入浓硫酸中,变为白色固体,硫酸质量分数至少大于

  • 20、为解决铜与稀硝酸反应过程中装置内氧气对实验现象的干扰,以及实验后装置内氮氧化物的绿色化处理问题。某实验小组对装置进行微型化改造,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试管底部有孔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__3Cu(NO3)2+2NO+4H2O B、实验开始前需除去试管内的氧气,可拉动注射器B C、该装置可通过控制止水夹和注射器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D、实验终止时,需将铜丝提拉上来后再拉动注射器A
上一页 509 510 511 512 5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