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维生素C是重要的营养素,又称“抗坏血酸”,在空气中易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易溶于水 B、上述转化发生了氧化反应 C、维生素C体现出的酸性可能与a、b两个羟基有关 D、抗坏血酸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 2、下列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A、KI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I+O2+2H2O=2I2+4OH B、铅酸蓄电池放电的负极反应:Pb2e+SO42=PbSO4 C、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OH__CH2OH(CHOH)4COO+Cu2O+3H2O

    D、煅烧黄铁矿制SO2:4FeS+7O2 __2Fe2O3+4SO2
  • 3、关于有机物分析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X射线衍射可确定乙酸的空间结构 B、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以鉴别己烯和己醛 C、红外光谱图可获得分子中所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D、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滴加AgNO3溶液后根据沉淀颜色可判断卤原子种类
  • 4、某兴趣小组用CaSMgCl2反应制备高纯H2S ,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A内产生的H2S气体中含有酸性气体杂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的反应利用了水解原理 B、为了简化装置,B可以省略 C、装置C中的Ba(OH)2可以换成NaHS D、为了快速排除体系内的空气,可先断开装置F和装置G的连接
  • 5、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推测其性能变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物质

    组成和结构变化

    性能变化

    A

    纯铝

    加入少量Cu、Mg、Mn、Si

    增大硬度和强度

    B

    饱和一元醇R-OH

    增加烃基R碳原子的个数

    水中溶解度增大

    C

    二氧化硅

    加热熔融后快速冷却

    各方向导热性相同

    D

    阿司匹林

    使其与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连接起来

    得到缓释阿司匹林

    A、A B、B C、C D、D
  • 6、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B.验证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

    C.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

    D.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A、A B、B C、C D、D
  • 7、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Fe3+Mg2+INO3 B、Mg2+S2CO32NH4+ C、Cu2+CNClK+ D、Fe2+K+Na+SO42
  • 8、运动会上发令枪所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硫磺、木炭,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KClO3+S+2C=2KCl+SO2+2CO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化产物只有SO2 B、反应中氯酸钾是氧化剂 C、发令时产生的白烟主要是KCl固体颗粒 D、反应中消耗3mol氯酸钾时,转移电子数18NA
  • 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说明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B、硫酸沸点高,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C、将浓硫酸和铜片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说明产生漂白性气体 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CuS不溶于稀硫酸
  • 10、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甲胺的电子式: B、某烷烃名称为2,5-二甲基戊烷 C、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67C D、SO3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 1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常用作防腐剂的是(   )
    A、NH4HCO3 B、苯甲酸 C、CaSO4 D、碘酸钾
  • 12、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路线合成一款新型抗惊厥药F。

    已知:。请回答:

    (1)、化合物E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A→B为取代反应 B、1mol C完全转化为D需要消耗3mol H2 C、E在酸性条件下可转化为D D、1mol F最多可消耗4mol NaOH
    (4)、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5)、请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的同分异构体

    a.分子中含六元环

    b.无氮氮相连的键

    b.H1-NM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有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6)、以丙酮(CH3COCH3)和尿素()为主要原料合成(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 13、半水煤气(含有CON2H2H2O , 以及少量的H2SCO2O2)经提纯后可获得工业合成氨所需的N2H2混合气。过程如下:

    已知:①C(s)+H2O(g)=CO(g)+H2(g)ΔH>0

    H2SNa2CO3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H2S=NaHS+NaHCO3

    CO(g)+H2O(g)380500°CCuCO2(g)+H2(g)ΔH<0。请回答:

    (1)、半水煤气通过溶液(填化学式)可证明有H2S气体。
    (2)、在“催化转化炉”的后半段补充通入120°C H2O(g)作“冷激气”,原因是
    (3)、已知:高压下CO2极易溶于水;用醋酸亚铜氨溶液(易被氧化)溶液可吸收CO , 碱性焦没食子酸溶液(易受酸性气体影响)可吸收O2。“精制过程”需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COO2H2O , 请排序: 

    (a)

    (b)

    (c)

    (d)

    (4)、通过测定“催化转化炉”进出口气体中CO体积分数以确定CO转化率。取标况下VL进口或出口气体,经历的实验过程以及反应前后每个装置的质量变化(Δm)如下:

    ①I、II的目的是

    CO体积分数为(用含VΔm的式子表示,忽略空气影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煤气发生炉”应先通O2后通H2O(g) B、采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H2S会造成管道堵塞 C、吸收塔内放置空心瓷环可提高H2S的吸收率 D、半水煤气中的O2会导致Cu催化剂失效
  • 14、金属钨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请回答:
    (1)、I.用Pt电极电解NaClKClNaF2Na2WO4熔融盐体系,可小规模生产高纯金属钨。
    其阴极的反应式为
    (2)、II.工业上利用“蒸气转移法”提纯金属钨的原理为:

    W(s)+I2(g)WI2(g)ΔH<0。模拟装置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能量(选填“高于”“低于”)。

    (3)、已知瞬时速率r(I2)I2的浓度c、平衡浓度c的定量关系为r(I2)=k[1cc](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向恒温恒容容器中加入0.1mol WI2(g) , 当固体为0.01mol时,r(I2)最大。当WI2转化率为0.9%时,r(I2)=(用含k的式子表示)。
    (4)、粗钨中的杂质与碘不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计量数相等,故反应的ΔS=0 B、高温区中I2(g)的平衡浓度大于低温区 C、粗钨应放入高温区 D、分批取出纯钨比一次性取出纯钨,可得到更多纯钨
    (5)、1200°C时反应平衡常数K=12000°CK=13

    ①若气体在低温区与高温区循环一周称为一次转移。向装置内充入0.01mol I2(g)与足量粗W(s) , 则理论上至少需要次转移才能得到0.01molW(s)(两区连接部分体积忽略不计)。

    ②已知I2要先吸附到固体W的表面才能发生反应生成WI2。向容器中充入xmol I2(g)与足量粗W(s) , 获得xmolW(s)所需时间(t)I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当x>x0后所需时间增大的原因是

  • 15、一种制备Cu2O的工艺路线如图所示,反应②所得溶液pH在3~4之间,反应③需及时补充NaOH以保持反应在pH=5条件下进行。

    已知:常温下,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3×102Ka2=6.3×108。请回答:

    (1)、溶液①中阴离子浓度大小(用“>”表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反应①、②和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气体①和②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 C、往反应①后的溶液中加水可得到硫酸铜溶液 D、溶液Y可循环用于反应②进行吸收气体①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低温真空蒸发”可防止X被氧化。请设计实验证明X是否被氧化。若X部分被氧化,为不降低Cu2O的产率,补充NaOH的量应适当(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16、CHON是生命元素。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第一电离能:O>N>C>H B、电负性:O>N>C>H C、酸性:HCOOH<CH3COOH<CH2ClCOOH D、键角:CH3+>CH4>NH3>NH2
    (2)、NH4+键中N的杂化方式;画出NH4+的结构式(用“→”表示配位键)
    (3)、HNOCu能形成一种阳离子M , 呈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阳离子M的化学式为 , 加热时M首先失去的组分是 , 该组分的分子空间构型为

    ②可选用(填“X射线衍射仪”或“质谱仪”)判断M中的CuN键是否相同。

    Cu2+转化为M阳离子时,需逐级结合NH3分子,各级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K4 , 如K2=c[Cu(NH3)2]2+c[Cu(NH3)]2+×c(NH3)

    请从结构角度解释K1>K2>K3>K4的原因

  • 17、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SO2的溶解平衡

    将收集有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

    水进入试管占据试管容积四分之三

    SO2溶于水,达到溶解平衡

    B

    比较金属A和B的活动性强弱

    将金属A、B分别与镁条、电压表连通后,插入稀硫酸中

    Mg与A连接时,电压表的示数更大

    金属活动性:A<B

    C

    判断FeCl3的晶体类型

    FeCl3晶体溶于水,测导电性

    FeCl3溶液可导电

    FeCl3晶体为离子晶体

    D

    探究BaSO4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往装有鸡蛋清的试管中先加入少量BaSO4 , 再加过量水,振荡

    试管底部可见少量固体

    BaSO4能使蛋白质变性

    A、A B、B C、C D、D
  • 18、已知:Kap(CaC2O4)=2.32×109;草酸:Kal=5.9×102Ka2=6.4×105;醋酸:Ka=1.8×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C2O4悬浊液中滴加过量冰醋酸,悬浊液变澄清 B、CaC2O4饱和溶液中加Na2CO3溶液,无现象,则Ksp(CaC2O4)>Ksp(CaCO3) C、CaC2O4饱和溶液中存在:2c(Ca2+)=c(C2O42)+c(HC2O4)+c(H2C2O4) D、0.1mol/L Na2C2O4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等体积的醋酸,有HC2O4生成
  • 19、叔丁醇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具有其特殊性,可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之间存在排斥力。

    A、中间体2的甲基间的排斥力比叔丁醇的甲基间的排斥力大 B、相同外界条件下,乙酸比中间体3更易给出H+ C、NaHCO3溶液中和步骤④产生的H+ , 有利于提高叔丁酯的产率 D、18O标记醇羟基,可区别叔丁醇与乙醇在酯化反应时的机理差异
  • 20、取琼脂、饱和食盐水的混合溶液倒入培养皿中,滴入几滴酚酞和K3[Fe(CN)6]溶液,混合均匀,放入裹有锌片的铁钉(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锌片附近琼脂颜色变红 B、铁钉上的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 C、离子在半凝固态的琼脂内可定向移动 D、将锌片改为铜片,琼脂中会出现蓝、红、蓝三个色块
上一页 501 502 503 504 5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