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富马酸亚铁[(OOCCH=CHCOO)Fe]又称富马铁,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有机营养补铁剂,可由富马酸(HOOCCH=CHCOOH)与硫酸亚铁制取,其制备装置(夹持装置略)如图所示。

    已知:①富马酸可溶于乙醇,微溶于水。

    ②柠檬酸易溶于水和乙醇,酸性较强,具有强还原性。

    ③富马酸亚铁易溶于水,性质稳定,难溶于无水乙醇。

    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活塞K1K3 , 关闭K2 , 向d中通入气体,待d中空气被排尽后,将b中溶液压入d中。

    Ⅱ.在50℃恒温条件下用电磁搅拌器不断搅拌,然后向d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溶液pH , 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Ⅲ.反应完成后,向d中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得粗产品,将粗产品纯化后得精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相对于c,仪器a的优点是
    (2)、步骤Ⅰ中将b中溶液压入d中的操作是
    (3)、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
    (4)、写出步骤Ⅱ中生成富马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5)、步骤Ⅲ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 沉淀洗涤时用作洗涤剂。
    (6)、若富马酸的投料量为300kg , 产出纯品367.8kg , 则富马酸亚铁的产率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2、T时,三种硫化物MS(M表示Cu2+Ni2+Fe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M)=-lgc(M2+)p(S2-)=-lgc(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溶度积大小为Ksp(FeS)>Ksp(CuS)>Ksp(NiS) B、X点对应FeS的过饱和溶液,溶液中c(Fe2+)>c(S2-) C、T时,反应CuS(s)+Ni2+(aq)NiS(s)+Cu2+(aq)的平衡常数为1015 D、C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沿曲线向Z点方向移动
  • 3、利用对二甲苯制取对甲基苯甲醛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带“·”的表示自由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Ⅲ)使苯环上甲基的C-H键断裂生成对二甲苯自由基和H+ B、该反应的催化剂为Co() C、对二甲苯自由基在反应ⅱ中发生还原反应 D、总反应为:+O2Co()+H2O
  • 4、在不同温度下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H3OH(g) , 发生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  ΔH<0。若在T1时,通入0.4molCH3OH(g)2min时达到平衡状态;T2时,通入0.3molCH3OH(g)3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已知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T2 B、T1时,02minCH3OH(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6mol·L-1·min-1 C、T2时,CH3OH(g)的平衡转化率约为86.7% D、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56
  • 5、以丙酮为原料,以KI溶液为电解质溶液,BP膜为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OH-),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乙酸,同时生成清洁能源的原理及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极的阴极 B、M极电极反应式为I--2e-+H2O=IO-+2H+ C、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pH不变 D、外电路转移3mole时,理论上可制备0.5mol乙酸
  • 6、利用下列仪器(夹持装置略)和用品及试剂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仪器和用品

    试剂

    A

    检验SO42的存在

    试管、滴瓶

    稀硝酸、BaCl2溶液、待检溶液

    B

    实验室制备氯气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集气瓶、烧杯、导管、酒精灯、橡皮塞、陶土网

    浓盐酸、MnO2、NaOH溶液

    C

    检验K+的存在

    烧杯、酒精灯、洁净的铁丝

    盐酸、待检溶液

    D

    配制100mL0.2molL1NaCl溶液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100mL容量瓶

    蒸馏水、NaCl(s)

    A、A B、B C、C D、D
  • 7、铈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稀土金属,可用作合金添加剂、医药、制革等。某兴趣小组以二氧化铈(CeO2)废渣为原料制备金属铈和Ce2(CO3)3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浸”时发生的反应为2CeO2+6H++H2O2=2Ce3++4H2O+O2 B、“中和”时,加入氨水不宜过量 C、“试剂X”可选用NH4HCO3和氨水混合物 D、“电解”时,阴极上得到14gCe的同时阳极上得到1.68LO2
  • 8、装置甲是将废水中的乙醛(CH3CHO)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CO2的装置,可同时利用此装置与装置乙制备“84”消毒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为原电池,N极为正极 B、制备“84”消毒液时,Y接口与a接口相连 C、M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O-10e-+3H2O=2CO2+10H+ D、若M极消耗0.1mol乙醛,则理论上生成NaClO质量为37.25g
  • 9、黄铁矿(FeS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Ⅰ、Ⅱ、Ⅲ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C、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14Fe3++FeS2+8H2O=15Fe2++2SO42-+16H+ D、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FeS2+7O2+2H2ONO__H2SO42FeSO4+2H2SO4
  • 10、有机物W(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是合成抗肿瘤药物培美曲塞的一种反应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除H外,其余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B、第一电离能:O>N>C C、W的沸点较高是由于该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 D、W分子具有碱性,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
  • 11、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仅有X、Y、Z相邻,且为同周期元素,五种元素可组成抗生素氧哌嗪青霉素中间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与X、Y、Z、M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熔点:M>Z>Y>X B、X、Y、M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M>Y>X C、Y、Z、M元素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半径:M>Z>Y D、W与X、Y、Z、M元素均能形成18电子的化合物
  • 12、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进行相应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验证溴乙烷消去反应的气体产物为乙烯

    B.装置②可用于NaOH溶液滴定盐酸

    C.装置③可用于组装铜银原电池

    D.装置④可用于蒸发FeSO4溶液得到FeSO4固体

    A、A B、B C、C D、D
  • 13、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蒸发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 且要用玻璃棒搅拌 B、NaOH溶液不慎溅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C、H2还原Fe3O4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后再加热还原,最后还原铁粉在氢气气氛中冷却 D、蒸馏实验时忘记加碎瓷片,应停止加热,然后立即加入碎瓷片
  • 1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含18个中子的氯离子为1718Cl B、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乙醇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D、H2O2为极性分子,电子式为
  • 15、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氢钠可用作食品膨松剂 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袋装食品中常伴有还原铁粉,其作用是防止食物氧化变质 D、家庭装修时用植物生态涂料替代传统涂料,有利于健康及环保
  • 16、化合物K常用作医药中间体、材料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①RCOOHSOR2RCOCl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苯中含有A的化学试剂为;B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2)、C→D的反应类型为G的结构简式为 , J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3)、H→I的化学方程式为
    (4)、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苯环;②苯环上只有两种取代基:OOCCH3CH3

    (5)、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以苯和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 17、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的关键技术是运用催化转化法实现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CO2资源化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能有效减少碳排放,有效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并且能充分利用碳资源。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的反应如下:

    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l=49.4 kJ⋅mol-1

    Ⅱ.CO2(g)+H2(g)CO(g)+H2O(g)  ΔH2=+40.9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CO加H2生成气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加入催化剂,可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

    b.气体密度保持不变,反应体系已达平衡

    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反应体系已达平衡

    d.平衡后缩小体积增大体系压强,有利于提高CH3OH产率

    e.平衡后升高温度,反应Ⅱ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移

    (3)、不同压强下,按照n(CO2):n(H2)=1:3投料,发生反应I,实验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压强P1P2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图中A点对应的甲醇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③该温度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用P1表示)。

    (4)、0.5 MPa下,将n(H2):n(CO2)=3:1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测得CO2的转化率、CH3OH或CO的选择性以及(CH3OH的收率(CH3OH的收率=CO2的转化率×CH3OH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曲线a表示(填“CH3OH”或“CO”)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270℃时,对应CO的吸收率为;在210~250℃之间,CH3OH的吸收率增大的原因是

  • 18、乳酸亚铁是某些补铁口服液的有效成分,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吸收效果比无机铁好,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可由乳酸与FeCO3反应制得。以下是一种制备乳酸亚铁的实验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备FeCO3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添加试剂;

    ②制取硫酸亚铁,并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③将B中溶液压入C中产生FeCO3沉淀;

    ④将C中混合物抽滤、洗涤、干燥,获得纯净的FeCO3产品。

    (1)、仪器C的名称是
    (2)、将B中生成的FeSO4溶液压入C中的操作是
    (3)、抽滤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下面有关抽滤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抽滤可缩短过滤的时间并且滤出固体易干燥 B、抽滤适用任何固液分离 C、向漏斗内转移浊液需用玻璃棒引流 D、滤毕,应先关闭抽气泵,再打开活塞A
    (4)、Ⅱ.制备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

    将制得的FeCO3加入乳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再加入适量乳酸。冷却,加入适量乙醇,过滤,再洗涤和干燥,得到产品。

    加入适量乳酸的作用是

    (5)、加入乙醇可使溶剂的极性变(填“弱”或“强”),有利于析出晶体。
    (6)、检验久置空气中的乳酸亚铁晶体是否含有Fe2+ , 从下面选择合理试剂,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酸性KMnO4溶液    ②KSCN溶液和氯水    ③铁氰化钾溶液    ④NaOH溶液

    (7)、Ⅲ.样品中乳酸亚铁晶体(M=288)纯度的测定

    称取3.00 g样品,灼烧至完全灰化,加足量盐酸溶解,取所得可溶物配成100 mL溶液。吸取25.00 mL该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加入1~2滴淀粉溶液,用0.10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滴定3次,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60 mL。(已知:I2+2S2O32=S4O62+2I)

    接近滴定终点时,向锥形瓶中滴入半滴标准液的操作是____;

    A、 B、 C、 D、
    (8)、产品中乳酸亚铁晶体的质量分数为。(保留4位有效数字)。
  • 19、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有望取代广泛使用的LiCoO2 , 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 , 还含有少量Fe2O3、FeO、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锰酸锂的流程如图:

    已知:①Ksp[Al(OH)3]=1.3×1033Ksp[Mn(OH)2]=2.0×1013

    ②离子浓度<1.0×105 mol⋅L-1时除尽;

    回答下列问题:

    (1)、软锰矿水磨浆化处理的作用是
    (2)、锂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LiMn2O4+e+Li+=Li2Mn2O4 , 则锰酸锂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3)、用MnO2代替H2O2氧化除杂,反应物利用率会更高,理由是
    (4)、调pH时加入的X不能选用下列物质的是____。
    A、NaOH B、氨水 C、MnCO3 D、MnO2
    (5)、常温下,调节pH=5 , 除去Fe3+Al3+ , 写出Al3+已经除尽的计算过程:
    (6)、其他条件一定,沉锰过程中Mn2+的沉淀率与溶液温度的关系如下图。:50℃后,随溶液温度升高,Mn2+的沉淀率下降的原因是

    (7)、煅烧窑中,生成LiM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一种锰的氧化物四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由O2Mnn+构成。

    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基态Mnn+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20、25℃时,向0.1 mol/L的某三元羧酸(用H3A表示)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OH溶液,溶液中含A微粒的分布系数(δ为某种含A微粒占所有含A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碳酸的pKa1=6.4pKa2=10.3(pKa=lgK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溶液中:c(Na+)<3c(HA2)+3c(A3) B、d点溶液的pH=12(pKa2+pKa3) C、反应HA2+H3A2H2A的平衡常数K>10 D、H3A与足量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A+CO32=HCO3+H2A
上一页 476 477 478 479 48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