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级上学期质检政治试卷(12月份)
- 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
- 2015-2016学年吉林通化第七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江西丰城孺子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靖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江西崇仁第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2017届吉林长春九台九年级上教学质量测试思品试卷
- 2016—2017学年抚州市临川十中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二政治试卷
-
1、近日,某地人大代表就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调研,听取群众心声;深入餐饮商铺、农贸市场等地开展大排查,
形成相关议案;对问题办理情况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这表明人大代表( )
①有权依法提出议案 ②规范权力运行,对人民负责
③行使了国家监督权 ④发挥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为更好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审理者负责”的改革要求,党
在多次会议上作出指示。



由此可见,司法责任制改革( )①是一个连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②确保了每一位法官都是好法官
③有利于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赋予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权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党中央决定,自 2025 年全国两会后至 7 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
神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突出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以党的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党中央各项决
策部署落到实处。下列古语内涵与本次学习教育主题最接近的是( )
①施惠毋念,受恩莫忘 ②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
③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施行 70 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这说明( )
①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②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以维护宪法权威
③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 O 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深情寄语、“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都在为梦想拼搏”,光
荣“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这温暖有力的话语激励我们要( )
①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②踏实肯干,辛勤劳动
③顺其自然,享受生活 ④墨守陈规,勤奋学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2024 年 10 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
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开展这一专项行动有利于( )
①提升媒介素养,张扬个性发展 ②遏制滥用谐音传播不良信息等乱象
③弘扬诚信文化,引领社会风尚 ④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国家歼-20 首批飞行员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刻苦训练,在战术素养、战法运用、战斗
作风上都稳步提升。他们的共同信念是“打赢是最好的担当。祖国领土不容侵犯!只要一声令下,我们都会义
无反顾起飞”。这让我们懂得( )
①美好集体要重视合作而非竞争 ②要坚持以军事安全为根本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③要坚持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 ④集体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中国选手潘展乐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男子 100 米自由泳决赛夺冠后,有泳迷示意签名,热情的他迅速在本
子上签了名;一个小男孩将中国国旗递到潘展乐面前,希望得到签名,他看到是中国国旗,直言“国旗签不了”。
潘展乐的言行告诉我们( )
①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 ②尊重、爱护国旗就是捍卫国家尊严
③遵守赛场秩序,人人有责 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某学校一名学生在课间跑操时发生心搏骤停,关键时刻,7 名同学挺身而出,有的负责判断生命特征,进
行心肺复苏;有的组织疏散围观人群,保持空气流通;有的飞奔去报告老师和校医,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
急救。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 )
①要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②应学会见义智为,传递社会正能量
③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主动救人救急 ④守护生命,首先要养护自己的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攒下零花钱给父母买礼物,却被他们指责“又贵又不实用”;和父母一起去旅游,他们抱怨“这有啥好看的”……
诸如此类的扫兴话语,垒成了一堵高墙,横亘在父母和子女中间。面对“扫兴式父母”,我们应( )
①合理调控情绪,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②敢于质疑和挑战父母的言行
③学会独立思考,消除青春心理变化 ④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跑步比赛中,一名学生因鞋子尺寸偏小导致脚部受伤,仍坚持完成比赛。张老师对此既
欣慰又心疼,于是以奖励的形式为他购买了一双新鞋。这名学生说:“这双鞋子就像一道光,我会铭记一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要有仁爱之心,关注学生所需 ②接纳和欣赏是师生良好关系的开始
③要尊重和体谅风格不同的老师 ④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启明灯和引路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中专→本科→士兵→211 研究生,这是周松原用汗水和坚持实现的逆袭!在逐梦路上,他认识到自己基础
薄弱,每天多学 3 小时;在军旅生涯中,他刻苦训练,锤炼了“永不言弃”的军人品格……把一个个“不可能”
写成了“可能”。他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有梦想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 ②要正确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③要重视他人评价,促进自我发展 ④学会学习,要多借鉴他人的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2025年4月18日,途经深圳北站的D2404次列车停靠在3站台办理旅客乘降,作业完毕车门关闭过程中,1名女性旅客吴某某强行伸腿用身体阻拦高铁车门试图等待同行人上车,站台工作人员极力制止未果,随后同行人上车,列车关门开出,未造成列车晚点。此事件发生后,几乎所有人都批评了这名女子的做法,新华社也对此发表了看法,指出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希望大家不要效仿。
经铁路公安机关调查,其行为构成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违法行为,最终,该女子被行政拘留5日,罚款200元。
(1)、材料中涉及哪一社会秩序?(2)、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材料中的吴某某说明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当今社会,网络直播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是,却出现了一些乱象:有的直播带货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数据造假;有的直播平台为追求流量,为吸粉捞金而传播谣言;更有平台利用流量在后台搜集网民的各种信息进行售卖等。有的网络直播内容低俗化、庸俗化、粗俗化;一些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盲目成为那些无良低俗主播的粉丝,有的甚至天价打赏,逃课追直播。
面对网络直播乱象,需要网络直播从业者要把得住红线,守得住底线。遵纪守法是基本底线,直播乱象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治问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法治建设,立新规,依法依规管网治网。网络直播从业者要弘扬正能量,引导人民发现生活、创造精彩,直播内容要有信息量,有观点和价值……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营造清朗空间》的知识,简要回答我们应该怎样参与网络生活。
-
15、社交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部分青少年不是宅家,就是与手机游戏为伍,在日光下呼朋唤友奔跑嬉闹的场景已逐渐消失,他们不愿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有的甚至产生了社交恐惧。为克服“社交恐惧”,你会建议他们( )
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关注自我发展,积极谋求个人的利益
④尝试融入社会,寻求自身的舒适安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旨在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B、遵守规则需要增强规则意识 C、遵守规则需要坚定维护规则 D、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制定规则
-
17、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展示出以下资料,其反映的共同议题最恰当的是( )
◎《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法律同时废止。
◎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实名制购买儿童火车票将以6周岁和14周岁为分界线,不再以身高为标准。
A、严格遵守规则 B、坚定维护规则 C、积极完善规则 D、增强规则意识 -
18、小鲁乘坐公交车时,观察到车上贴了“礼让斑马线”“严禁酒后驾车”“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标语。设置以上标语是因为( )A、人们无法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标语能让人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违反规则一定会受到纪律处罚
-
19、某校开学典礼结束后,现场几千人在老师的引领下,仅用10分钟时间就“丝滑”离场,令人赞叹。这说明( )A、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就能和谐安定 B、社会秩序的形成只能依靠人们的自觉 C、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提高了其退场效率 D、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我们赢得社会认可的关键
-
20、[易错题]手机已深度渗透并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一些控制力不强的青少年被“俘虏”,严重损害身心健康。要走出“手机控”,青少年应( )A、拒绝使用手机,自觉远离网络 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C、控制上网时间,促进现实交往 D、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禁止生产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