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 《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宜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婚礼现象的出现源于( )A、自由平等的影响 B、男女实现了平等 C、大众传媒的普及 D、封建思想的根除
-
2、 革命后,政府颁布了男子剪辫子、女子禁缠足、改称谓、不跪拜、男女平等无别等法令,极大地革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良风俗,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发生在( )A、洋务运动之后 B、戊戌变法之后 C、辛亥革命之后 D、新文化运动之后
-
3、 右图是中国近代主要民族工业分布图(1946年)。据此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分布于交通要道 B、轻重工业比重失衡 C、取得了长足发展 D、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
4、 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艰难产生 B、初步发展 C、黄金时代 D、走向衰落
-
5、 下图是1914—1918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纱锭(纱厂用以计算生产的数量)产量示意图,这一时期棉纺织工业出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
-
6、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的勒索,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形式已经形成 B、封建制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中英商人根本利益一致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
7、 1924—1949年, 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 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碳裂,合作的目标都没有实现 C、两党目标不同,没必要合作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
8、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提到,除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外,民族利益常常是战争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而民族利益在一定条件下,是高于阶级利益的。下面哪一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现点( )A、1927—1936年国共十年内战 五 B、国共正式合作抗日 C、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D、渡江战役胜利,国民党政权垮台
-
9、 下表是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根据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1924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
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1927年
7——9月,参加八七会议,并领导秋收起义
1928年
2月,建立中国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
1月,写给林彪的回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最终成熟 D、北伐战争由开始到走向胜利 -
10、 下图所示为某历史老师绘制的中国近代革命道路示意图,其中“→”表示学习与模仿关系,“————”表示发展关系,“→”表示创新关系。据此分析图中“B”代表的革命道路是( )A、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 D、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11、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标识。下图标注了中国共产党人部分精神谱系的所在地。其中C点对应的是( )A、西柏坡精神 B、红船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延安精神
-
12、 以下两幅作品共同彰显的精神内涵是( )A、艰苦奋斗精神 B、不屈抗争精神 C、革命首创精神 D、国际主义精神
-
13、 某次会议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办法,批评军事指挥政治的观点;另一次会议指出,军事上的单纯防御是“左”的错误,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剧”。两次会议分别是( )A、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中共七大 D、古田会议、中共七大
-
14、 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党标准的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入党条件
1921年中共一大
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加入我们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
1923年中共三大
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党纲及章程并愿意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
1935年
瓦窑堡会议
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同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
A、国共两党之间关系的变化 B、中国共产党党员素质的变化 C、中国革命任务和形势的变化 D、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化 -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2周年,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缅怀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1912.年2月孙中山说:“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1)、结合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中辛亥年是指哪一年?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2)、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该革命政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3)、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材料二中的“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是什么意思? -
16、文明史观认为冲突也是文明交流融合的一种方式,近代化就是文明的一种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面对民族危亡 , 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终究以失败告终……然而这场变法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与精神解放的闸门,酝酿发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时《天演论》出版,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也出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天演”、“物竞”等术语渐渐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材料三: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它否定了历代相沿的专制体制,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岳世平《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贡献》
据传来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摘编自鲁迅《阿Q正传》
(1)、根据材料一说出洋务运动涉及哪些领域?(2)、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民族危亡”指哪件事?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有何成功和遗憾之处。 -
17、学生们认出下图民国时期的银币中的人物是袁世凯,找出他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公车上书 D、复辟帝制
-
18、下图中横线①处的内容应是( )A、邓世昌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
19、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属于维新派的代表的是( )A、孙中山 B、陈独秀 C、康有为 D、曾国藩
-
20、【时事热点·五首重聚】2023年10月,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在时隔163年后首次与马首重聚圆明园,一起亮相“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与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国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戊戌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