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漫漫征程见证党的成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填字母),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填字母)。(2)、论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调整斗争策略,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自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根据地不断发展,这时中共中央所在地位于江西瑞金。 但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十四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立足陕北延安,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调动各阶级抗战积极性,根根据地图,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2、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彪炳史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的召开,以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通过,标志着解放区的土地政策彻底转变到“没收地主土地,平分土地”的方针。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分水岭。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在革命胜利的关键时刻,争取到了农民的支持,使解放区的广大农民都站到中国共产党这边。
——摘自张卫波《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材料二
《攻克锦州》纪念邮票
画面真实再现了
解放军战士们攻克锦|州的激烈战争场景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形象。
《决战淮海》纪念邮票
整个画面战火纷
飞、硝烟弥漫,表现出了解放军将士的英雄气概,洋溢着革命激情。
《解放北平》纪念邮票
画面呈现了人民
解放军部队步入北平,旁边是欢迎的群众,街边飘扬着横幅标语、红携,气氛热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推行的土地政策及土地改革的作用。(2)、请你从上述三张邮票中任选一张,结合所学知识对邮票画面内容进行解读。(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认识。 -
3、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将何去何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批日战争胜利之际,虽然世界帝国主义的力量大大别弱,和平、民主、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正在汇成世界潮流的主流,但从国内的情况看,美国支持的国民党蒋介石一方面大肆抢夺胜利果实,一方面积极准备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消灭中国的民主势力。⋯⋯中国进入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大决战的重要历史关头。
——摘编自陈洪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阅读文献汇编与导读》
材料二
左图所示文件体现了民主、和平精神,有利于人民。蒋介石被迫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和平的诚意。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暴露了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得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党派和全国爱好和平人民的拥护。
——摘编自雷建军主编《学科教学详解初中历史》
材料三
名称
简介
青化硅战役
1947年,人民解放军在青化延地区设伏,待国民党军队进入包围圈,采取拦头、新尾、两翼夹击的战法,全所第31|旅旅部及第92周。此役中,人民群众给我军烧水微饭,送|
孟良南战役
此役中,栗裕辩证地分析双方实力,整体上蒋军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七十四师的正面,我军简单调整部署,即可形成5:1的局部优势。其次,我军可以利用地形优势,采取正面反击、两翼嵌入、阻击援敌等战法,彻底消灭敌军。
——上述材料分别摘编自宝塔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编《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共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编《中共蒙阴历史概览:1921——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政治局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文件的签署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简述该文件签署有何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并据此分析人民解放军取得上述战役胜利的有利因素。 -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由此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野心 D、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5、对下图所反映事件产生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B、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C、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D、解放军发动战略进攻
-
6、这一会议结束后,新华社向全国发表“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对迎接全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一“会议”是( )A、政治协商会议 B、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 C、全国土地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7、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东北全境、华北全境、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国民党主力军队几乎损失殆尽,解放军百万雄师陈兵长江北岸,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据此可知,三大战役( )A、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C、打垮了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D、壮大了中国人民的斗争意志
-
8、下图为三大战役时期人民支援前线的统计数据(部分),由此可知,三大战役的取胜得益于(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正确的战略谋划 C、人民军队的英勇善战 D、先进的武器装备
-
9、这一事件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陆续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被迫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防御”,又由“全面防御”转为“分区防御”,主战场则由山东移到了中原地区。这里的“事件”指的是( )A、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解放南京
-
10、下图是1949年冀鲁豫解放区的木刻版画《优军》,画面上村干部模样的人正向一对老夫妻赠送“军属光荣”牌匾,旁边“大力支援前线”“拥护人民解放军”的旗帜飘扬。该作品( )A、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方针 B、表达了红军战士不畏强敌精神 C、展现了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的场景 D、彰显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作用
-
11、下表是某历史社团编制的话剧剧幕,据此推断该剧本的名称是 ( )
剧本名称: ▲
第一幕:村民高举“耕者有其田”横幅奔向回地
第二幕:翻身农民在分得的土地上抽界标
第三幕:村口的征兵处前,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
A、解放区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B、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C、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D、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
12、“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严重情况,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可用于讨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
13、国民党发动内战以来,城市中的失业民众、饥民为生计所迫,纷纷奋起抗争。全国各大中心城市普遍发生粮荒。截至1947年上半年,全国近40个大中城市发生饥民抢粮事件。另一方面,随着国民党统治区工商业的倒闭破产,数以百万计的职工失去了生活来源,游行示威也接连不断。这反映了( )A、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 B、国统区人民生活困苦 C、南京政府官僚的腐朽 D、和平建国曙光的初现
-
14、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在物资供给等各方面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从容地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原军阀割据混战 B、敌后游击抗日斗争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
15、国民党发动内战后不久,共产党即发表声明:“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民族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据此可知( )A、国民党意图破坏团结局面 B、国共两党间军事实力差距悬殊 C、共产党提出和平建国倡议 D、解放区自卫反击战具有正义性
-
16、国共会谈达成的协议内容包括: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承认人民享有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应享有的民主自由权利;党派平等合法;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积极推行自治,实现自下面上的普选“等。上述协议的达成( )A、有利于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B、威胁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 C、得益于国际民主人士的协调 D、实现了和平建国的政治夙愿
-
17、小历同学通过制作时间大事记的形式搜集整理了如下信息,其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
·1945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问题
·1945年8月25 日,中央政治局紧急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从延安飞抵重庆
·1945年10月10日,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代表。
A、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C、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
18、国民党重庆谈判代表张群承认说:“我方事前党内并未有任何讨论,也未准备任何方案与中共谈判。”张治中也说:“和平、民主、统一、团结”“这还是中共方面毛先生提出的”。这反映了( )A、全国人民盼望和平 B、国民党尚无和谈的诚意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19、中国人民的近代抗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独立事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历史实际是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国内封建统治的压迫相结合,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他们一方面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另一方面又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各族人民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从此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 -
20、中国共产党始终敢力于保障广大农民利益、发展农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农民的土地革命,仍旧是中国革命现时阶段的主要内容”,并适时提出了“绝对地没收土地以消灭封建的政治基础,以肃清封建的社会关系”。1928年冬,《井冈山土地法》提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土地分配。工农红军为贫苦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更加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
——摘编自彭海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合当前抗战形势的需要。所以,中国共产党适时地调整了这一政策,将之发展成为“地主减程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当时地主阶级也有抗日的意愿,他们也应该是当前需要联合的力量,而不是予以排斥。因此,减程减息这一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中国各个阶级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克服了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根据地的建设。
——摘编自赵诤、杨睿、陶利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1921——1949)》
材料三 《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
——摘编自黄永友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文献选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土地政策出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土地政策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部法律文献颁布和实施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