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艾华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开展历史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了解边疆管理方式
任务二 探究政治制度演变
#朝代
#政治制度演变
秦朝
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宋朝
分化事权,控制军队,设置通判
B
创立行省制度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C,权分六部;设立三司
清朝
雍正年间,设立D,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任务三 认识历史发展趋势
图1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图2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填序号)设置机构·中央册封:抵御侵略·巩固边疆:
和平相处·订立盟约:
(2)、请根据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将A、B、C、D补充完整,并归纳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3)、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
2、【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它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
3、【民族压迫 · 抗元英雄】他于公元1278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后就义于大都,其诗忠愤慷慨、气势豪放、情调高亢。他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 。
-
4、【宋辽议和】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宋真宗在寇准的劝说下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钱物。这次宋辽盟约称为“”。
-
5、以下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提纲。“▲”处最适合的主题是。
主题:▲
诗歌:《李白诗集》
书法:《颜勤礼碑》
绘画:《送子天王图》
雕塑:敦煌莫高窟
-
6、【巩固统治·加强交流】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通,以洛阳为中心,北抵 , 南至余杭郡,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
7、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读中国古代时间轴(部分),关于不同时间段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①是隋唐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B、②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C、③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④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
8、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事件与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影响
A
黄巢起义
破坏了社会经济,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
靖康之变
南宋灭亡
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D
白莲教起义
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A、A B、B C、C D、D -
9、明清换代之际,诗人多利用诗歌来叙写个人遭遇,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康熙以后,反映在诗歌中的现实感和家国痛逐渐淡漠,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开始受到重视。据此可以推知,清朝( )A、重视文学形式创新 B、文字狱影响文化发展 C、经济繁荣对文教发展 D、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
10、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清朝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朝代
隋唐
宋元
明
清
总产量(亿斤)
1 305.83
1 749.45
2 385.88
3 122.32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
1 450.92
1 457.87
1 192.94
780
A、北方经济盛极而衰 B、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C、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11、《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记录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波罗东游沿途见闻的著作。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这本书里的是( )A、观看了汤显祖的《牡丹亭》 B、目睹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 C、拜见了扬州地方的布政使司 D、见到了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
-
12、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下列一组图片,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 )
李嵩《货郎图》(局部)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元朝至元宝钞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宋元商业贸易的繁荣 -
13、为纪念岳飞,我国在许多地方都修筑了岳王庙,规模较大的有安阳汤阴、杭州、朱仙镇、靖江、宜丰等地的岳王庙。以下四副对联中,适合贴在岳王庙前的是( )A、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东渡传文化,西行取真经 D、诗魂系采石不散,傲骨同仙酒未陈
-
14、1069年,宋神宗任用此人主持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此人是( )A、范仲淹 B、王安石 C、张居正 D、王守仁
-
15、《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体会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秘色越器》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D、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饶歌·高昌》
-
16、《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七乐舞姬”。造型不同的“七乐舞姬”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唐三彩”( )A、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 B、是研究唐朝历史的唯一途径 C、反映了唐朝中外交流的频繁 D、在唐朝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17、请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
18、strong>.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 “对台湾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现在广东、福建的特区……台湾可以保留现有的社会制度,生活水平不会降,台湾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们尊重现实。”——邓小平
材料三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互联网上搜集的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事件。
2017年2月3日
海峡两岸文艺界迎春书画展在台北登场
2017年7月25日
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
2017年9月18日
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会在四川举行
2017年10月21日
“缘聚两岸情,筑梦丝绸路”,
201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进行创业交流
(1)、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产生这种乡愁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对台思想主张是什么?邓小平时期最终形成的对台方针是什么?(3)、这些事件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的现状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4)、习近平在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时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说说你对祖国统一趋势的看法。并简述你的依据。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二 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三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2)、材料二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什么基本方针。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3)、材料三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近代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洗雪国耻”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谈谈这一构想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上述制度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