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下面是不同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据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 ( )
评价1:俄国对中国的侵略是“蚕食”与“鲸吞”的结合,其战略目标直指中国东北与西北的战略要地
评价2:俄国侵占中国领土导致中国东北丧失出海口,西北边疆防御体系崩溃
评价3:俄国是近代史上最大的土地掠夺者之一,通过不平等条约系统性蚕食中国领土
A、使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瓦解 B、推动中俄两国的经济往来 C、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D、使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
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如下文物卡片,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名称:虎首铜像
文物故事:原属北京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大水法的十二善首铜像之一,在1860年的战火中流离海外,历经百余年漂泊,在2000年时才再次回归祖国。
A、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D、农民起义的反抗斗争 -
3、中国政府的钦差大臣们“同意这样的意见,鸦片因而被列入税率,要缴纳的关税是每箱银子30两”。清政府抛开了对于鸦片进口的禁令,从中获得了所急需的财政收入。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清政府 ( )A、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致力解决经济贸易纠纷 C、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D、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
4、《天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内河长江敞开,西方列强始可自由的“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在长江一带的各口岸,“英商船只俱可通商”。这表明条约的签订 ( )A、使中国丧失了内河航运权 B、限制了中英双方正常的贸易往来 C、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 D、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
-
5、如下两幅图片分别描绘了1856年广东水师搜捕走私船只“亚罗号”、广西知县处决非法传教的马神甫。这两次事件 ( )A、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B、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D、导致黄埔被英国军队占领
-
6、活动最后,指导老师布置了如下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1)、任务一 选取人物————制作履历
请仿照蔡元培的示例,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撰写人物履历。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姓名:蔡元培
工作经历/作品:1917 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个人成就: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姓名: ▲
工作经历/作品: ▲
个人成就: ▲
(2)、任务二 云游遗址——撰写介绍词根据任务二中的赵家楼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发生在此的历史事件撰写介绍词。(要求:事件过程完整,简洁明了,不超过100字)
(3)、任务三 唱响歌曲————感悟精神根据任务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歌曲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
“五四”纪念爱国歌
《“五四”纪念爱国歌》是我国第一首直接歌颂“五四”爱国运动的歌曲,创作于1924年5月4日,以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之日。歌曲节奏急促激昂,催人奋进。
-
7、五四运动促使思想界沿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方向探求改造社会的新出路。知识分子把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深刻思考中国的革命和未来,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思想武器。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 B、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胜利 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D、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
8、通过本次活动,小史了解到:五四运动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与反对封建军阀卖国求荣的双重目标有机统一。在反帝层面,抗议巴黎和会出卖中国主权的行径;在反封建层面,要求严惩曹汝霖、章宗祥等亲日派官僚。这体现出五四运动 ( )A、双重革命任务的统一 B、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9、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搜集到的信息:五四运动爆发后,山东齐河学生冲向街头,高呼爱国口号,散发反帝传单。德县罢课游行
学生每人手持小旗,上写“抵制日货”“收回青岛”“打倒帝国主义”等标语。武城学生马杏林血书“良心救国”4字,以示爱国决心。这体现出 ( )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各地对五四运动的声援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
10、下图是小万搜集的1919年某位商人做成的一面示威旗帜。该旗帜见证了 ( )
“拒绝鲁案直接交涉,废除二十一条件”
A、爱国学生号召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B、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声援学生斗争 C、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D、商界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抗议 -
11、思想界的排山巨浪从文学革命发端,逐渐扩展为思想道德上的革命,引导青年挣脱旧制度、旧道德、旧伦理、旧家庭及旧的社会秩序,从而为中国打开了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思想界的排山巨浪”所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2、如下为同学们整理的陈独秀、鲁迅的言论,据此可知,二人都 ( )
人物
言论
陈独秀
“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鲁迅
“我以为,用白话文写小说,是普及白话文最好的形式。”
A、主张学习西方 B、提倡自强求富 C、宣扬民主自由 D、倡导文学革命 -
13、小唯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新文化运动期间,重视科学知识、科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主张学术独立,要求思想自由,反对政治干预学术,提倡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注重调查研究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体现当时的思想主张是 ( )A、反对专制 B、自由与平等 C、推崇科学 D、公正与法治
-
14、小森搜集了李大钊的相关著作及言论。据此可知,李大钊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态度是( )
著作
言论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余之掊击(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宪法与思想自由》
惟取孔子之说以助益其自我之修养,俾孔子为我之孔子可也
A、批判继承 B、全盘否定 C、赞同认可 D、客观公正 -
15、小乐搜集了如下史料,这可以用来研究 ( )A、护法运动爆发原因 B、新文化运动的发端 C、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D、梁启超的变法主张
-
16、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某班围绕“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组别
素材
研究角度
第一组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当地群众协助红军找到木船,帮助几万将士渡过天险。当茫茫大草地横亘在红军面前时,当地一位藏族通司(向导)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4天4夜,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长征途中,沿途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加入红军,使红军队伍不断有人倒下减员又不断补充壮大成为可能。
————摘编自张理海《长征是红军与
人民群众永结同心的远征》
人民的支持
组别
素材
研究角度
第二组
遵义会议后,在中央正确的领导和指挥下,红军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很快在军事上打开局面,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赌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国歼红军于川、路、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特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摘编自齐小林《党的坚强领导:
长程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组
红军战士的英勇
研究报告示例研究角度:人民的支持。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的素材看,在红军长征过程中,人民群众帮助红军渡过金沙江。过草地的过程中藏族向导帮助红军找到走出草地的路线。人民群众加入红军为红军补充兵力。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发现,红军长征途中,沿途各地、各族民众为红军提供帮助,为红军取得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结论: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1)、在第二、三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2)、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为他们提供一个研究角度。 -
17、弘扬红色基因,赓续光荣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并发动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毛泽东率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建是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把苏联理论硬搬到中国,导致第五次反“国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毛泽东曾言:“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
————摘编自全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秋收起义斗争策略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秋收起义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并说明“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这句话的含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所形成的红色基因的认识。 -
18、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及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国民革命的四个阶段
阶段
概况
开始阶段(1924年1月至1925年3月)
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组织革命军、|开展工造、农运和各项革命活动
发展阶段(1925年3月至1926年3月)
国民革命迅猛高涨,国共两党多方面的重要,并同扫落了广东境内的军阀势力
阶段
概况
转折阶段(1926年3|月至1927年3月)
北伐顺利进展,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北伐,为赢得|北伐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蒋介|石势力逐渐控制国民党,随时计划分裂国共合作
两党合作的破裂(1927|年4月至7月)
1927年4月,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分裂国共合作,杀戮共产党人和革命者。1927年7月15日,江靖卫宣告“分共”
——摘编自张广信、周炜等主编《国共关系研究》
材料三 在1927年7月初,中共中央就已经清楚地看到国共关系全面破裂的前景了。围绕着如何应付破裂的局面,中共中央内部早就开始了讨论。大家基本上一致认为破裂后的形势对共产党人不利,共产党要重新从地下走到街上来,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武装。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中考新考法·分析内在联系)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国共关系发生的变化,并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碳裂的局面?(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
19、长征是中国革命从大危急转向大稳固、从大挫折走向大胜利的远程行军绝唱。长征的胜利结束,庄严宣告了敌人几倍甚至几十倍胜于红军兵力的围追堵截脚底失败。这说明红军长征胜利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企图 B、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第五次“围剿”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
20、如下油画描绘了红军战士夜宿草地围在篱火边烤衣服、吹笛子的场景。从中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们( )A、对革命前途的探索精神 B、振奋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C、为革命舍生忘死的精神 D、不怕艰难、坚毅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