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座大楼遇上一个时代,便刻下了这个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本五四运动史料集内容摘选

    摘选一: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宣告罢工,声言“不惩国贼,誓不开工”。商界

    亦罢市响应,市井萧条,电车停驶,码头沉寂。学生、工人、商人三界联合,实为

    中国未有之景象。

    摘选二:五四运动非独一外交事件之反响,实为四万万同胞觉悟之发端。旧道

    德、旧思想受到冲击,新文化、新思潮自此勃兴。青年学生之精神,尤为后世楷模。

    (1)、从第二层导览资料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信息?
    (2)、请帮第一层“五四游行筹备室”的学生设计一条标语,并说说第二层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活动对这次“五四游行”的影响。
    (3)、摘选一体现出五四运动从“六月五日”起出现了哪些新景象? 
    (4)、摘选二中的“外交事件”是指什么?根据该摘选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
  • 2、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民主进步 B、艰苦奋斗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 3、“1919年的‘五四’运动,·将历史如此清晰明澈地划分为两个时代,它既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没落时代的终局。”此处“崭新时代的开端”是指(   )
    A、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C、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D、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初步开启
  • 4、下面漫画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市民宣言》的大力号召 B、学生开展的大规模爱国宣传 C、全国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运动中心和运动主力的转移
  • 5、1895年,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却使得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两种结果的差异主要源于(    )
    A、外交政策的变化 B、列强对华态度的改变 C、斗争力量的差异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 6、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

    A、青年学生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B、五四运动彻底挽救了民族危亡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 7、《大公报》于1919年5月报道:“欧议中之青岛问题至近日形势大变,北京学界尤为愤激,乃于昨日星期休假,国立大学及各专门学校举行游街大会。”由此推断,该报刊报道的是(    )
    A、保路运动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武昌起义
  • 8、《新青年》出版以后,一些研究家族问题的团体大力倡导对封建旧家庭的抗争。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旧礼教的反抗,几乎遍及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尝试 C、拉开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 9、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 (     )
    A、反对专制 B、提倡新道德 C、反对愚昧 D、提倡白话文
  • 10、李大钊在《孔子与宪法》中写道:“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他的话意在 (    )
    A、揭露封建道德礼教的吃人本质 B、批驳尊孔复古逆流的复辟本质 C、展现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尊重 D、确认“定孔教为国教”的重要性
  • 11、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将“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启蒙之水”是指(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 12、如图是一幅创作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该漫画折射出 (     )

    A、清朝残余势力的卷土重来 B、中国政治的革新势在必行 C、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深厚
  • 1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
  • 14、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五四运动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它们都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
  • 1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
  • 16、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踏上探索新道路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寻路】

    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列举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执着于城市”的史实两例,并依据材料分析共产党人“执着于城市”的原因。

    (2)、【开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随即在周围各县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斗争。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成立了宁冈县革命委员会。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跟我学党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意义?

    (3)、【行路】

    联系三幅图片,概述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是如何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

    (4)、从上述“探索新道路”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 17、毛泽东在其八十三年的人生经历中,曾有过“毛委员”“毛政委”“毛主席”等称呼,见证了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政治地位的变化。其中“毛主席”的称呼,最早应该出现在(    )
    A、中共一大召开时 B、中华苏维埃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 C、秋收起义发动时 D、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组建成功时
  • 18、某研学路线宣传手册选用了三句宣传语:“人民军队的摇篮”“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这条路线最有可能是(    )
    A、南昌—井冈山—瑞金 B、武昌—广州—瑞金 C、南昌—长沙—井冈山 D、上海—嘉兴—南京
  • 19、关于下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大多分布在南方且位于多省的交界处

    ②红色故都瑞金位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建立最早的根据地

    ④浙江西部边界地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写道:“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   ▲   。”文中 ▲ 处的内容应是(    )
    A、秋收起义 B、八七会议 C、井冈山会师 D、古田会议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