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
(2)、材料二 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部众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场战役?其结果和影响如何?
(3)、材料三三幅画像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人物间首领位子的更替与哪一制度有关?
(4)、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
材料四对尧舜禹首领位子的更替持何种看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立的现象?
-
2、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主食格局南米北面。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是由几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造成的。(1)、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材料一中“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教民农作”出现了一种什么结果?
(2)、材料二图一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图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图一、图二分别发现于哪个流域?
(3)、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材料三说明人类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材料四中的两种房屋分别属于哪一居民的住所?它们在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
3、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从材料一中选出研究北京人生产生活最可信的两则资料。(写序号)从这两则资料中任选其一(写序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材料二遗址名称
部分考古发现
①
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
②
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多达数斗的粟;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
依据材料二,请写出①②对应的遗址名称。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
(3)、材料三 陕西榆林的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年,面积逾400万平方米。以石砌的内城和外城拱卫着一块有城墙的台地,这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已具备了早期“宫城”的性质。石砌的墙垣不仅是防御设施,还具有神权或王权的象征意义。这里还发现了铸铜、制骨等早期“核心技术”的生产遗存。遗址中的墓葬分四类,墓葬规模由大到小,随葬品由多到少,四类墓葬极可能代表了四个不同阶层的人群。——摘编自孙周勇等《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依据材料三,补全下面的表格。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准
石峁遗址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主要依据
生产发展,出现城市
铸铜、制骨等生产遗存
贫富分化,出现阶级
①
出现王权国家
②
-
4、《礼记》中记载“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山顶洞人选拔首领 B、河姆渡人选拔人才 C、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 D、炎帝和黄帝的禅让制
-
5、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由此可知( )A、当时的统治者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B、长江下游地区最早出现早期国家 C、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D、长江下游地区是当时的经济中心
-
6、下面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半坡文化出土的陶器,尽管相距遥远,但它们又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A、起源最早 B、多元一体 C、独树一帜 D、领先世界
-
7、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以彩陶最富特色,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5900—44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A、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 B、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
8、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人(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
9、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 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
10、为了探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情况,考古学家收集了如下资料,其中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大禹治水的画像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化石 C、炎黄战蚩尤的相关传说 D、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
11、下面是某部著作中的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可以判断,这部著作的名称可能是( )A、《东方之祖——元谋人》 B、《北京周口店——祖先遗迹》 C、《打制石器的探索》 D、《农耕文明的辉煌》
-
12、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当时的居民( )A、已经学会保存水源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过上定居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
13、韩非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社会形态,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A、制作工具,发展生产 B、永居山洞,躲避虫蛇 C、原始群居,共同生存 D、发明弓箭,追逐野兽
-
14、下面为北京人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器,这反映出北京人( )A、已学会使用火 B、懂得制作工具 C、过着群居生活 D、从事农业生产
-
15、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图片(如图)是穿孔项链。由此判定与其年代基本重合的遗址是( )A、良渚古城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
16、下列材料中可用于研究北京人体貌特征的是( )
①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②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④北京人牙齿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7、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 )A、在这里发现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这里生活过 C、中国的农耕文明起源于这里 D、黄帝炎帝结盟于这里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中的“琮琮”,其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全身以源自大地、象征丰收的黄色为主色调,琮体四面正中开槽,上下各雕琢一幅完整的神人兽面纹。神人兽面纹被考古学家们认为是良渚文明的“神徽”。
材料二:【文明标准】城邑从其产生到发展为国家之都城,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我们判断它的性质究竟是中心聚落形态阶段的中心聚落还是早期国家时的都城,是需要附加一些其他条件进行分析的⋯⋯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权力和社会的阶级分化是我们设定的国家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量众多的玉琮、玉璧和玉钺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
(1)、阅读材料一,“琮琮”融入了良渚文化哪些方面的信息?人们想要了解更多良渚文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明标准”简述良渚古城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由。 -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元谋人的上门齿化石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穗和炭化稻谷
(1)、文物是历史的真实载体,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发现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成百件。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共出土了十几万件石制品。石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
(2)、依据材料二,分析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材料三: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3年……对遗址的南部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四个叠压的地层,揭露了干栏式建筑和水井等遗迹,土出了很具地域特色的夹炭黑陶器皿、骨耜等一批重要遗物,大量的动植物遗存,特别是栽培稻谷的大批量发现为同时期其他遗址所不见。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材料二 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延续三年之久……发现了环壕、房屋、窖穴、陶窑、墓葬等丰富的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上万件,认识了包含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的聚落区划,从而确认这是一处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
——《中国考古百年:带你回顾半坡遗址的发掘》
材料三 大 汶口出土墓葬有大、中、小型之分,随葬品也极不均衡。有的墓穴仅能容尸,空无一物:而大型墓中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不仅有磨制石器的石镰、石锄,还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原始居民距今的时间。(2)、根据材料三,概括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分析导致随葬品数量不同的原因。(3)、学校将举行研学旅行活动访学上述三个遗址,现邀请你作为研学队长引导同学们参观学习,出发前请你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遗址为大家写一份遗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