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材料二 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已达200万人左右,他们大多数集中在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青岛、济南、哈尔滨等工业城市和铁路、矿山、纺织、面粉等企业中,这种高度集中的情况使中国工人阶级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传播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工人阶级的概况。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史料?图一和图二展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关联?
  • 2、4八年级一班同学以“中华民国”为主题探究历史,请你参与。

    【武力推翻清政府】

    材料一 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孙中山从甲午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材料二 经过(1911年)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地协商,一小批士兵向忙地制定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到(第二天)凌展,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这些事件使其他省行动起来,结果在此后四个月内结束了清政府的统治。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创建中华民国】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北洋政府统治】

    材料四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签订了民国四年(1915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袁(世凯)死了以后,大小军间,遍地皆是,他们混打了十年,他们都是些小袁世凯。

    ————摘编自将延数《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回答孙中山为什么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结合材料二,概括这场持续4个月的革命的名称,说明它的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留下的两项重要成果。
    (4)、结合材料四,分析北洋政府无法救中国的原因。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二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

    表一英国榆华商品总值

    表二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

    年份

    输华商品总值英镑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1837年

    90 多万

    棉花


    24.19


    5.56

    1843年


    145.6万

    棉纱


    13.38


    5.54

    1845年


    239.4万

    科技布


    14.92


    5.56

    材料二 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加忠顺不二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紫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摘编自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材料三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于是,又和团纷纷涌进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新毁铁道、砍斯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1)、根据材料一,简述表一所示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表二所示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下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的孝子贤孙”的条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主题。
  • 4、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面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最大区别在    (     )

    中共一大明确党的杏牛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重中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边,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是否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B、是否开展武装斗争 C、是否确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是否开展土地革命
  • 5、下表为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部分)的简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活动          (    )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北京

    长辛店

    邓中夏

    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并在铁路工人中进行演讲,阐述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上海

    陈独秀

    参加“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就劳工问题作演讲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D、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6、《吴玉章回忆录》中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材料表明        (   )
    A、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革命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 7、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8、下图内容反映的是(   )

    A、清朝皇帝在历史上的消失 B、践行三民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 9、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答题区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B、推翻清朝统治 C、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 10、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文物遭到了损害。直至现在,还常有当时流往国外的中国文物在伦敦、巴黎等地被拍卖(见下图)这说明八国联军侵华

    巴黎当地时间2020年7月7日下午4时47分,两册《水乐大典》在巴黎德鲁奥扬卖公司二号拍卖厅举拍

    A、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1、公车上书虽然未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但这次大批举人的上书请愿,却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和爱国救亡运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公车上书”被传抄印刷,不胫而走,流传很广。这表明公车上书        (   )
    A、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B、引发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 C、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D、激起了民众的普遍不满
  • 12、对比图1和图2两幅示意图,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条约都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 B、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C、中国主权由部分不能自主到完全不能自主 D、侵略中国的国家由一国变成了八国
  • 13、 1853年,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指出:“天下为一家……既无差别之处,焉有主从之分?”1861年,太平天国官员蒙时雍驳斥并拒绝了“凡挂有英国国旗的船只,得自由航行江上”的要求。这说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        (   )
    A、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具有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C、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 D、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 14、文物是研究历史难得的珍贵资料,从下图中可以得出的共同信息是 (   )

    A、农民阶级平均分配土地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太平天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工业近代化
  • 15、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俄国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共管”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这段材料意在强调        (   )
    A、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B、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 C、俄国调停战争有功,其获取土地是应该的 D、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中俄的边界
  • 16、林则徐上书清朝皇帝时指出:鸦片流毒,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旨在揭示        (   )
    A、军队战力的削弱 B、政府财力的不足 C、朝廷官员的腐败 D、鸦片输入的危害
  • 17、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华民族追求进步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八年级(3)班同学以此为主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图片————分析历史现象】

    任务二 【研读史料————见证时代呼声】

    陈独秀: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蔡元培:袁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胡适:著有《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革命,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

    鲁迅:著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号召人民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任务三 【聚焦热点————进行实践探究】

    研究主题

    主题1:五四运动的真实场景

    主题2:五四运动在全国的扩展

    主题3:五四运动的影响

    ①照片

    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照片,美国人拍摄,照月中学生手持标语“青岛是我们的”

    ②报刊

    《每周评论》:五四运动期间重要刊物,对五四学生游行、上海工人罢工等均有详细报道

    ③专著

    (“五四”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从欧化到双铁为师”“从放足到服饰革命”等章节

    (1)、观察任务一两幅图,分别简述当时中国面临的图境。
    (2)、上述任务二中知识分子的言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3)、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 周年。同学们确立了研究主题,并在图书馆检索到表中的史料。请在任务三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和其对应的一则史料,说明你选择史料的理由。
  • 18、近代中国先后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这三次思想解放起到了启蒙民智、鼓舞精神、推动近代改良和革命的积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成成改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剔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以下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四到史料

    史料一

    陈夏红选编《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舆论卷》

    史料二

    1911年湖北军政府为筹办中华民国政府募集军事公债的照片

    史料三

    纪念辛亥革命的大型纪录片《辛亥》

    史料四

    青复生口述自倚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起到的积极作用着重是在哪一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是指哪一阶级。
    (2)、材料二史料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史料几?可信度最高的是史料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的中国需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口号。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思想解放运动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 1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变化(如下图)

    材料二 1895年3月,李鸿章赴日本谈判,并于4月和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制地、黯款、增开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等。《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亲约。

    ————摘编自章开元、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进出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这一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马关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材料中作者认为《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注意史论结合。
    (3)、 开放性,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 20、下面是某班同学制作的读书

    期中综合检测卷(一)笔记。根据笔记内容,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   )

    时间:1922年7月

    地点:上海

    党的主要任务:打倒军间,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边,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因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壮大 D、二次革命的爆发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