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俄乌冲突不断;美国掀起贸易战;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等。这些共同反映了( )A、当今人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B、冷战思维影响着世界和平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2、 一些历史学家指出,早在美国大规模援助到达之前,许多欧洲国家就已经转入了经济增长阶段。而且一些接受援助较少的国家,其发展速度反而更快一些。虽然马歇尔计划确实减轻了欧洲重建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并对一些关键部门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目的是扶持控制欧洲 B、对欧洲发展并未起到作用 C、促使欧洲复兴的关键 D、并非是欧洲发展的关键因素
-
3、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粉碎了纳粹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
4、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失业者,起初是给各州盖房、筑路、修桥、兴校提供贷款,后来是实施直接的联邦工程方案。美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兴建公共工程 B、完善基础设施 C、解决失业问题 D、加强对经济干预
-
5、 洪国起在《论西蒙·玻利瓦尔》一文中认为:“他在革命中解放了奴隶,团结群众发挥了聪明才智,打垮西班牙殖民者……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后世的敬仰。”他受到“敬仰”的原因( )A、参与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B、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领导古巴社会主义革命 D、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
6、 九年级某同学在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时制作了年代尺,____▲处应填入( )
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万隆会议 -
7、 实现祖国统一,始终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我国提出( )A、“求同存异”方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8、 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会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传递城市精神。下图为深圳最著名的两座雕塑作品,能体现出的城市精神为( )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特区精神 -
9、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了土地改革(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
10、 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指出,正像刘伯承司令员讲的那样,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现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由此( )A、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B、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D、大大加速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11、 在抗日救亡洪流中,革命文艺蓬勃发展。有一首歌,它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鼓舞全国人民投身于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歌词表现了黄河的宏伟形象和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该歌曲是( )A、《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黄河大合唱》
-
12、 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下列图片代表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
13、 某讲座宣传海报上的关键词有造纸术、曲辕犁、活字印刷术、李时珍。该讲座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古代科技的发展 B、古代农业的繁荣 C、古代医学的发展 D、中外文明的交流
-
14、 户数增减是衡量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图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江南经济开发 B、北方经济崩溃 C、海外贸易兴盛 D、经济重心南移 -
15、 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
16、 《北魏帝王出御图》是河南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礼佛图浮雕(局部)的线描图。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由此可以证明当时( )

《北魏帝王出御图》
A、南北实现统一 B、佛教得到宣扬 C、社会经济繁荣 D、民族交融发展 -
17、 有学者认为,秦半两钱是中国古代对天圆地方说在货币形制上的表现,象征秦朝货币通用于天下各地。据此推断,秦朝铸半两钱的目的( )A、顺应天意 B、巩固统一 C、思想控制 D、审美需要
-
18、 汉字不仅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金文 D、隶书
-
19、根据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解答下列问题。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4~17世纪
①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拉丁美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
1848年
② 发表
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3月
巴黎公社建立
19世纪70年代
电力应用于生产领域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20年
③ 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60年
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
——据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
(1)、将上表中①②③处的历史信息补充完整。(2)、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归纳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三条线索。(示例除外)(3)、聚焦一条线索,从上表中找出与之关联的三个历史事件,加以阐述或说明。(示例除外)【示例】
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阐述: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电力应用于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综上所述,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
20、个人的成长,永远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履历刻画时代印迹】
田位东个人履历(部分)
1906年,出生于菏泽城关镇三里庄;1916年,入南华小学读书
1919年,受爱国思想熏陶,参与南华师生组织的抵制日货爱国活动
1922年,考入菏泽省立六中(现菏泽一中),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觉悟》等进步报刊,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和军事知识,参加武汉人民庆祝北伐胜利进军大会的游行示威
1927年,回到家乡菏泽,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抗捐抗粮斗争
1928年到1932年,先后担任中共泰安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交通员、枣庄矿区特委书记等职务,领导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积极开展革命斗争
1932年7月,被捕入狱;8月,慷慨就义
——据枣庄档案馆《慷慨赴死的革命斗士》
【家书封存民族记忆】
上海“八一三”炮声使整个中华民族有血气的民众觉悟了!团结了!……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遇到更大的浩劫,更残忍的屠杀了。在这关头,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国民再没有第二句话,“只有保卫国土来参加这伟大而神圣的战争!”……这次抗战是必定得到胜利的,只要能长期抵抗下去……中华民族解放的胜利,就是要在民族斗争里产生一个新中国。
——《冼星海致母亲书》(1937年12月31日)
【日记见证国家荣耀】
“下午三时正(整),执行主席周恩来宣布开会,进行第一项议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余以庄严虔敬的心情,用毛笔在票上打上个圈……五时二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代表全体起立,鼓掌欢呼达五分钟之久。”
——时为文化名人宋云彬(1954年9月20日)
“核科学家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邓稼先、朱光亚等一批人在零时前几分钟,走进了观察所的掩体里……倒计时秒表在嚓嚓作响,我的心已禁不住一阵紧张跳动……只听一声起爆口令,死寂的戈壁滩上遽然掠过一片耀眼的白光……”
——时任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李旭阁(1964年10月16日)
(1)、概括影响田位东个人成长的重大历史事件。(2)、概述冼星海书写“家书”的时代背景,说明他对抗日战争的认识。(3)、写出两篇日记见证的“国家荣耀”,分析两件事之间的关系。(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