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资政新篇》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 D、三民主义
  • 2、李军同学喜欢用顺口溜方式记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例如,他将某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编成“割台湾、赔两亿、增四口,设工厂”的顺口溜。该不平等条约是指(     )
    A、《望厦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3、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
    A、打击了美军的侵略气焰 B、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C、体现了锐意进取的意志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4、下图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冯子材,同学们针对该图开展了以诗配图,弘扬爱国主义的活动,其中符合此人的是(     )

    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B、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C、镇南关外雨潇潇,法军狂奔去未遥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 5、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最终只是个“纸上文件”,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了《天朝田亩制度》(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构建了平等的理想社会 C、完全吸纳了西方思想 D、带有空想色彩难以施行
  • 6、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起义历时(     )
    A、13年 B、14年 C、15年 D、16年
  • 7、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 8、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受殖民统治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9、他以一个民族英雄的姿态奔赴广东,站在抗击英国侵略的第一线,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他的名字,永久镌刻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他”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魏源
  • 10、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世界历史发生了千古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大变局,有三个国家异曲同工地创造着自己的精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俄国问道】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顿固保荐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抽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情编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火》下

    【美国选择】

    材料二   资产阶级息于用宪法的形式,把他们在独立战争中所得到的权利巩固起来。1787年宪法对于公民的选举权都有财产和居住年限上的限制。甚至占全人口一半的妇女,最初也没有选举权。依据1787年宪法,印第安人不算美国公民。宪法并没有明文禁止黑奴制,而南方的种植园主则把黑奴制当做是各州自己的事。那便为日后的战争埋下了伏线。

    ——摘编自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

    【日本崛起】

    材料三   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保存(旧),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唯今之计,我当决断……断然废旧制,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脱亚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面对当时的境况俄国政府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局限性。写出美国为了扭转“日后的战争”局面颁布的重要法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变革的根本原因及其积极影响。
  • 11、在历史的长河中,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相信,在理性的引导下摧毁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与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成为了18世纪的时代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法国人民在1789年奋起进行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正如国王路易十六所说:是伏尔泰灭亡了法国。当然,灭亡的不是法国,只是专制制度。相反,却迎来了一次“壮丽的日出”,使法国重获新生。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世界通史·第二编》

    材料二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

    ——摘自《人民网: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这场运动的名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场运动如何使法国“重获新生”。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写出你的认识。
  • 12、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围绕“工业革命”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任务一文本阅读】

    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成果的发明者多是一些工人……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任务二观点论述】

    时间

    事件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85年

    瓦特改进蒸汽机       

    19世纪初

    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1825年

    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世纪中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深刻改变着时代的面貌。请从材料二大事年表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3、走进人物·感悟发展。九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主题】人物策展·汲取智慧

    【项目目标】走近杰出人物,感受伟人的业绩,从中汲取智慧、获取精神力量、增强家国情怀

    【任务驱动】

    任务一:第一组同学以“杰出人物·推动发展”为主题,整理了部分历史人物图片,进行布展

    贡献

    图片

    说明

    促进世界文明交流

    哥伦布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打破了美洲的隔绝状态,建立了美洲同其他大洲的联系。

    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华盛顿

    提高了生产力

    瓦特

    玻利瓦尔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以“名人语录·彰显智慧”为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设计展览。

    名人语录·彰显智慧

    伯里克利语录:“我们的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思想智慧:

    莎士比亚语录:“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思想智慧:

    马克思、恩格斯语录:“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思想智慧:

    结语:

    (1)、请你仿照示例,将任务一中①②③④处内容补充完整。
    (2)、分别简述任务二中人物语录蕴含的思想智慧,并据此为这一板面写出结语。
  • 14、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某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

    A、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②是文学作品,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C、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①②③都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
  • 15、“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诺贝尔发明炸药 C、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D、达尔文的进化论
  • 16、下图是美国工业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直接引发1865—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A、国家独立得以捍卫 B、联邦宪法得以制定 C、国家统一得到维护 D、分权制衡贯彻实施
  • 17、“如果改革大业不是在专制皇权的主导下开始,那么反对派的实力将会强大得多,并会将改革完全倾覆”。可见俄国农奴制改革得以进行的关键是(     )
    A、世界大形势的逼迫 B、统治者的进取精神 C、人民对改革的认可 D、英法对俄国的援助
  • 18、从1801年到1851年,英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从140万人增加到320万人。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圈地运动 B、工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马克思主义诞生
  • 19、对比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

    ——《人权宣言》

    A、宣扬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 C、体现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推翻殖民统治并宣告国家独立
  • 20、17世纪40年代,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东西方(     )
    A、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B、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 C、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