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新晃县、靖州三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其建筑布局被诗人白居易描述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A、唐都长安 B、东都洛阳 C、北宋开封 D、元朝大都2. 如图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中的《耕种图》,图中农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根据所学判断,该生产工具应为( )A、耒耜 B、耧车 C、曲辕犁 D、筒车3.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唐玄宗的变化导致了( )A、黄巾起义,东汉名存实亡 B、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C、开元盛世,唐朝走向鼎盛 D、黄巢起义,唐朝走向灭亡4. 孙思邈在《千金方》自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这表明他尤为重视( )A、临床实践 B、疾病预防 C、医学理论 D、医者仁心5. 《蔡忠惠公文集》中写道:“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一现象体现的统治策略是( )A、以法治国 B、崇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无为而治6. 《文献通考》记载: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万石,即使与治平(1064一1067年)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叙述的是王安石变法的( )A、背景 B、措施 C、特点 D、作用7. 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卦辞,定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传承汉唐正统。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A、维护元朝统治 B、彰显草原文化 C、实现民族平等 D、有效管辖边疆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及,“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证明此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A、占城稻的引进 B、船坞的建造 C、交子的出现 D、青瓷的研发9. 北宋时都城东京每年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南方地区生产工具优于北方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北方地区征收赋税比南方重 D、南方开发比北方早10. 下图所示机构是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一机构的职能是( )A、主持地方军务 B、协调民族关系 C、掌控全国税收 D、管理海外贸易11. 晓明同学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A、先秦儒学 B、明清儒学 C、汉代儒学 D、宋明理学12.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通过它我们可以( )A、查阅孔子的详细生平事迹 B、了解北宋的政治经济状况 C、查找贞观之治的具体内容 D、了解秦临潼兵马俑的情况13.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意为‘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材料所述旨在说明明朝(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B、部门分工协作分理天下庶务 C、部门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低下 D、君主不理政事造成大权旁落14. 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是明朝( )A、外交从开放走向闭关 B、国力由强盛走向衰弱 C、明朝的皇权不断强化 D、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15. 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A处应为( )A、设置西藏行省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立军机处16. 明朝中后期,《华夷风物商程一览》等读物以阐述商业规范、经商经验、水陆交通指南等为主要内容,以商人为主要阅读群体,在民间大规模刊印并广为流传。这种“商书现象”的出现适应了( )A、海防意识的增强 B、冶炼技术的发展 C、政治制度的完备 D、商帮发展的需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部分)
朝代
东晋中期
隋朝
唐朝武则天时期
比例
4%
17.2%
24.5%
——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材料二:陈寅恪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从710-720年,每个有相当地位的宰相都经过科举,通常中过进士或通过殿试。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中期至唐朝武则天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群体比例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读如下示意图请在横线处填写正确内容,并说明其所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读如下示意图材料二为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演变示意图,请将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依据示意图内容,概括这一时期的主要趋势。
(3)、材料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战争造成人口大量流动和居民的频繁迁徙,客观上增加了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各民族同汉族接触的机会。此外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后,宋辽间保持了百年相对和平。在此期间边界各族人民的往来和市贸活动促进了物质和文化交流。官方也在战与和的交涉中,在来往礼聘和频繁的“奉”“赐”中,进一步加深了民族间的了解。——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根据材料三,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19. 某校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栏目一的图片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伟大的工程?
(2)、【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观察下图及配文:它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栏目二的图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除此以外,另外三项发明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充实栏目二的内容请你推荐一项发明,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3)、【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结合所学知识,把栏目三中“科技巨著”的关键信息补充完整。
作者
著作
地位
李时珍
①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②
《天工开物》
被誉为“③”
④
《农政全书》
明代末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①
②
③
④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的原因有哪些?20. 根据以下历史大事年表,回答问题。时 间
事 件
时 间
事 件
581年
隋朝建立
641年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589年
隋朝统一
754年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618年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755-763年
安史之乱
627-645年
玄奘西行
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拟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