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y+2是x-3的正比例函数,且当x=0时,y=1,则当y=4时,x的值为.
  • 2、已知一次函数y= kx+3,当x=2时,y=-1,则k=.
  • 3、一次函数y= kx+b(k≠0,b为常数)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0

    1

    2

    y

    1

    2a

    2a+3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A、y=x+1 B、y=2x+1 C、y=3x+1 D、y=4x+1
  • 4、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当x=2时,y=-3;当x=4时,y=3;当x=5时,y=a,则a的值是(   )
    A、-6 B、6 C、6或3 D、6或-6
  • 5、已知y是x的正比例函数,当x=3时,y=-6,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A、y=2x B、y=-2x C、y=12x D、y=-12x
  • 6、已知三点A(1,2),B(1,3),C(0,6),点 P 为y轴上一动点.

    (1)、在图中找到点 P,使得△OAP 与△CBP 周长的和取得最小值,此时 点 P 的 坐 标 应为
    (2)、当∠APB =40°时,∠OAP+∠PBC 的度数为.
  •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8)和(6,0),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AB的长;
    (2)、求△ABC的周长的最小值.
  •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为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点P 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 的一次反射点,记为P1 , 点P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称为点 P 的二次反射点,记为 P2.例如,点(-1,2)的一次反射点为(1,2),二次反射点为(2,1).根据定义,回答下列问题:

    (1)、点(3,-4)的一次反射点为 , 二次反射点为
    (2)、若P(m+1,2n-1)的一次反射点和Q(-3, 4)的二次反射点重合,求m+n的值.
  • 9、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0,4),B(1,0),P 为线段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作点B 关于射线 OP 的对称点 C,则线段AC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摆放着一个轴对称图形,其中点A(-6,6)的对称点 A'坐标为(0,6),点M(m,n)为图形上的一点,则点M在图形上的对称点坐标为.

  •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与点B 关于x轴对称,点B 与点 C 关于y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则点 C 的坐标为 (   )
    A、(-1,2) B、(1,-2) C、(-1,-2) D、(2,-1)
  • 12、三角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90°,BC长为6.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2)、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乘-1,与原图形相比,所得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3)、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形相比,所得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 13、佳佳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图案横向拉长为原来的2倍,又向右平移2个单位,若想变回原来的图案,需要变化后的图案上各点坐标(   )
    A、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2 B、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先除以2,再均减2 C、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除以2 D、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先减2,再均除以2
  • 14、已知在 Rt△ABC中,∠C=90°,AC=3,BC=4,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B 的坐标为(-3,5),AC与x轴平行.

    (1)、求点 C 的坐标;
    (2)、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 并在图中标出B1 , C1两点的坐标;
    (3)、若△A2B2C2与△ABC 关于x 轴对称,求△A2B2C2各顶点的坐标.
  • 15、如图,一只跳蚤从M 点出发,先向上爬了2个单位,又向左爬了3个单位到达P 点,然后跳到点P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P1 , 则点 P1 的坐标为.

  •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4)和B(-1,-4)关于对称.(填“x轴”或“y轴”)
  • 17、如图,飞机在空中展示的队形是轴对称图形,以飞机 B,C所在直线为x轴、队形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飞机 E 的坐标为(50,m),则飞机 D的坐标为 (   )

    A、(-50,m) B、(50,-m) C、(-50,-m) D、(m,-50)
  • 18、填空: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于BCCD相交于点EFADBC,BDEF , 试说明1=3

    解:∵ADBC

    =(),

    又∵BDEF

    =(),

    =().

  • 19、已知点B在直线AP上,点MN分别是线段AB,BP的中点.

    (1)、如图①,点B在线段AP上,AP=15 , 求MN的长;
    (2)、如图②,点B在线段AP的延长线上,AMPN=3.5 , 点C为直线AB上一点,CA+CP=13 , 求CP的长.
  • 20、如图,若A=114°C=135°1=66°2=45° , 试说明ADCF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