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时的情景,该舰满载排水量为8×104t,可装载70余架舰载机,每架舰载机质量为25t。则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N;若有30架舰载机飞离航母,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将减少m3。(海水的密度取ρ=1.0×103kg/m3

  • 2、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如图所示,满载时的排水量为6×104m3 , 则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N;航母编队中的驱逐舰从长江驶入大海时,排开液体的体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N/kg)

  • 3、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满载排水量约为8万吨,则它满载时停泊在海面上受到的浮力大小约为N,此时排开海水的体积约是m3.(海水的密度ρ=1.0×103kg/m3
  • 4、2024年5月1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若其满载排水量为8万吨,当航母上的舰载飞机全部飞出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升的舰载飞机为参照物,航母是静止的 B、航母仍浮在水面,排开海水的重力小于浮力 C、飞机弹出后,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小于8×108N D、飞机弹出后,福建舰排开海水的质量大于8万吨
  • 5、2024年5月1日上午8时许,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福建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福建舰从淡水驶入海水时受到的浮力变大 B、福建舰在海面行驶时,浮力大于排开水的重力 C、若甲板上停满舰载机时,福建舰底受到的压强减小 D、若甲板上停满舰载机时,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增大
  • 6、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两极冰川大面积熔化,海面上出现大量浮冰。如图所示,现有一块90t的浮冰漂浮在海面上,假设附近海域的海水密度近似为水的密度1.0×103kg/m3 ,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求:

    (1)、水下1m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
    (2)、浮冰受到的浮力大小;
    (3)、此时浮冰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m3
  • 7、在寒冷的极地海域,巨大的冰山漂浮在水面上,成为海洋上一道独特的风,蔚为壮观。著名作家海明威就曾经说“冰山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若冰和海水的密度分别为0.9×103kg/m3、1.03×103kg/m3 , 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请通过计算说明:

    (1)、海明威关于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的说法基本正确;
    (2)、若全球变暖导致漂浮的冰山融化,海平面将因此上升还是下降。
  • 8、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面积缩小、厚度变薄.如图所示,聪明的北极熊害怕踩破冰面,做出“借腹滑行”的无奈之举.

    (1)、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借腹”为什么不易破坏冰面.
    (2)、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请写出一条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 9、由于全球变暖,世界各地许多冰川开始快速消融。如图所示,为了保护全球海拔最低、蕴含丰富地质学信息的四川达古冰川,科学家正在探索为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市场上有同种规格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选谁做“被子”呢?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

  • 10、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全球变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灾难,人们必须控制全球温度上升的速度。世界上很多城市的气温都比周围郊区的高,特别是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有时会相差4~5℃,这种现象叫做“热岛效应”。为了缓解“热岛效应”,人们往往会采取控制空调温度、绿色出行、合理规划建筑、加强城市绿化与水系建设等措施。请回答:
    (1)、有时很多城市的气温都与周围郊区相差4~5℃,其中5℃读作
    (2)、如图是录得某城市和其郊区某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其中反映城市当天气温的曲线是(选填“A”或“B”);

    (3)、小明到郊区研学,一阵风吹来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
    (4)、如果要通过加强城市绿化与水系建设来缓解“热岛效应”,下列具体做法不能实现的是(   )
    A、建人工湖 B、植树造林 C、密集建楼
    (5)、绿色出行能降低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减弱热岛效应,如:(写一种情况即可)。
  • 11、温室效应正在加剧全球变暖,气候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球的关注。若一座质量为4000t的冰山,温度由-30℃升高到-10℃,其吸收的热量为J。[c=2.1×103J/(kg/℃)]
  • 1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3、全球气候变暖,危及北极熊生存,聪明的北极熊学会了智慧出行,一只北极熊在通过一处薄冰时,它趴下身子,腹部贴着冰面向前爬行,如图甲所示;越过薄冰到达陆地,再变成正常行走,如图乙所示,这只北极熊通过薄冰时采用特殊姿势是为了(   )
    A、减小压强 B、减小摩擦 C、增大压强 D、增大摩擦
  • 14、如图,牛角匏(páo)是我国古代一种稀有的吹管乐器。吹奏时空气柱发声,美妙的声音通过传至人耳。

  • 15、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如图所示。弹奏时,箜篌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演奏者拨动不同长度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6、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我们能区分磬和鼓发出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 17、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关于吹埙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只能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 C、宫、商、角、徵、羽的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色 D、埙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1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图所示,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古老的气鸣管乐器——羌笛,下列有关羌笛蕴含的声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吹奏羌笛时,一定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B、能分辨出羌笛声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C、“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羌笛声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D、羌笛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19、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是由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作而成的贾湖骨笛(如图)。下列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的笛声是由鹤骨振动产生的 B、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吹奏节奏舒缓曲调悠扬的曲目时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慢 D、能区分出骨笛和其他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20、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一件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葫芦丝的声音飘逸柔和,绵长而动听,可以调整心态,稳定情绪。“飘逸柔和”是指声音的(   )

    A、音色美 B、音调高 C、响度大 D、传播速度快
上一页 478 479 480 481 4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