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4 《升华和凝华》(培优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在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78.5℃和-56.6℃,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的是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二氧化碳由I区域的状态到I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升华现象,且吸热 B、-78.5℃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不变 C、-56.6C的二氧化碳且处于II区城状态时,需要放出热量才能到达III状态 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处于I区域2.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能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用扇子扇风时感到凉快,是因为扇风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3.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时节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立春
B、
白露
C、
霜降
D、
大雪
4. 小明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制霜的方法:图甲,把冰块放在装有适量食盐的易拉罐中;图乙,将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金属勺子上。过一会儿就看到易拉罐外壁和勺子表面都出现了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法中,霜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 B、制霜的过程中,冰放热,干冰吸热 C、冰中加盐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 D、勺子下方出现的“白气”是二氧化碳5. 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泼水成冰 B、飞雪飘飘 C、白雾缭绕 D、冰雪消融6. 如图所示,祖国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新疆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输水工程,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 B、乙图是张家界天门山,不少网友把天门洞那一束阳光称为“穿越之光”,这是光沿直线传播 C、丙图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降低温度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从而山间云雾缭绕 D、丁图是慈利五雷山冬季的雾凇,它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7. 如图所示,在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将袋子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袋子鼓起来了,此过程中酒精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物态变化和酒精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B、霜的形成 C、夏天湿衣服变干了 D、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二、多选题
-
8. 刚学完物态变化的小郡,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相关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灶台上锅子里正在沸腾的水,温度在不断上升 B、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加快了积水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 C、从冰箱里拿出冻肉,不一会儿冻肉外面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D、夏天为了喝到冰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几块冰,其利用的是冰熔化时吸收热量9. 以下四个实例中与其物态变化对应的是( )A、冰雪消融----熔化 B、水烧开时冒“白气”----汽化 C、清晨薄雾弥漫----液化 D、湿衣服变干----凝固10. 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吸热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11.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糖,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糖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变成水果冰棍的过程属于凝华 B、西瓜汁变成水果冰棍的过程要放热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升华时吸热三、填空题
-
12.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霜前冷”是因为气温低于0℃的时候水蒸气会(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雪后寒”是因为。13. 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中,有如图中甲、乙两种加热方式。已知碘的熔点114℃、沸点184℃、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实验中应使用(甲/乙)种加热方式,该过程中碘从固态变为态。
14. 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1)、夏天湿衣服晾干 ;(2)、北方奇景“雾凇”的形成 ;(3)、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15. 如图是2023年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萱草花》节目舞台的场景,舞台上的白雾通常利用干冰制造,原理是干冰(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空气中的(选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
16.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温度(升高/降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或变成了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四、实验探究题
-
17. 某同学在探究碘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中,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只是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答:原因是热水的温度 , 故碘不可能熔化。(3)、如图乙所示,停止加热,并在碘锤上部滴入适量冷水,你会看到碘锤内的碘蒸气减少,而碘锤的(选填“上部”“下部”或“整个玻璃壁”)出现大量碘颗粒,此现象说明碘凝华要热。18.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2)、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该物质此时的状态是态;(3)、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4)、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箱,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19. 11月6日,沈阳故宫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场冬雪,金瓦白雪,红墙银衣,漫天飞雪与古建筑相互映衬,素色如锦,岁月从容。而雪后的街道又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环卫工人寒风中昼夜除雪让大家特别感动。小明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除雪”展开项目探究。
【项目分解】
A认识雪的形成
B了解除雪剂清除积雪的原理
【项目实施】
(1)、认识雪的形成原因。雪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明同学说“下雪的时候不觉得怎么冷,而化雪时好像更冷一些。”小组同学的感觉也是这样的,请你说说化雪更冷的科学依据是:;(2)、小组同学还发现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除雪剂,经了解除雪剂就是工业盐(不能食用),使路面的冰及时熔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明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①组装乙实验装置,在固定铁圈A的位置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
③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象,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项目拓展】
(3)、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则试管内的冰将(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小组受实验启发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A、常用冰块 B、盐水结成的冰 C、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