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3 《熔化和凝固》(基础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固体中全为晶体的一组是( )A、海波、铁、铝 B、蜡、铝、玻璃 C、松香、玻璃、塑料 D、冰、铁、松香2. 已知水银的熔点为-38.8℃,沸点为357℃;酒精的熔点为-117℃,沸点为78℃。则在高寒地区,常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原因是( )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小 B、酒精比水银的熔点低 C、酒精比水银的沸点低 D、酒精比水银的凝固点高3. 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贫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控中倒入铜液,待钢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炙化其中油蜡”是熔化过程,需要放热 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需要吸热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D、铜变成铜液是凝华过程,需要吸热4. 国庆期间,果果前往长沙市民熟知的“好吃一条街”坡子街时,看到民间艺人制作的“糖画”。如图甲所示,制作糖画时,艺人舀起高温的液态糖浆,在水平桌面上将糖浆绘制成各种图案,最后等糖浆慢慢变硬;果果通过红外温度计测量了糖浆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糖画”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过程中糖浆先放热,后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最后继续放热 B、如图乙所示过程,糖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需要放热 C、在图像中BC段,糖浆的状态是液态 D、由图可知,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非晶体5. 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有几项( )
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该物质在ab段之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③该物质在cd段处于沸腾状态
④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A、1 B、2 C、3 D、46. 如图,“打铁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过程是将生铁烧至1600℃以上化成铁水,另一人则用力击打空中的铁水,瞬间铁花四溅( )
A、升华、凝华 B、升华、凝固 C、熔化、凝固 D、熔化、凝华二、多选题
-
7. 学完物态变化后,小华同学对下列各图中现象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 )
A、甲图中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 B、乙图中用冰箱制作冰棒,发生了凝固吸热的现象 C、丙图中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熔化现象,是放热过程 D、被丁图中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温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8. 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A、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酒精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B、铅达到328℃就变成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标准大气压下80℃的酒精是液态9. 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需要放热的是( )A、早春,冰雪消融 B、夏天,晨雾四起 C、秋天,树枝凝霜 D、寒冬,河水结冰三、填空题
-
10. 如图所示,在“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集热器,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该物质在白天温度较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较低时会变为固态。这说明从白天到夜间,“正十一烷”会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
11. 固体分为和。12. 观察你手中的水性笔,(选填“笔尖的金属”或“笔身的塑料”)属于晶体,其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13. 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质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乙物质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min。
14. 小凯在电影《长津湖》中看到志愿军战士吃像石头一样硬的结冰熟土豆,冰是土豆中的水(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一过程需要(填“吸热”或“放热”)。15. 人体发热时,常用“冰袋”和“退热贴”作为物理降温的工具。当接触人体后,“冰袋”中的冰块会 , “退热贴”凝胶中的水分会。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这两个过程都吸热,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四、实验探究题
-
16. 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甲图的器材安装调整应该按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试管的目的是;(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状态是态;(3)、实验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物质熔化过程一共经历了min,其中第4min物体的状态为(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17. 如图甲是小军和小丽进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2)、若操作准确无误,根据图甲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3)、小军和小丽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在答题卡虚线框内制表);(4)、在实验交流与评估环节中,小丽同学对该实验提出了改进建议:“采用水浴法加热(如图乙),可以使水的温度缓慢升高,便于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18. 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择图(选填“甲”或“乙”)中的装置来进行实验,且应选择(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冰进行实验。安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小明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选填“AB”或“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在C点时物质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3)、A、B图中的图能反映烧杯中水沸腾时产生气泡的情形。19. 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酒精灯;图甲所示加热方式叫“水浴加热”,这种加热方式除可以使试管中的固体受热均匀外,还可以。(2)、实验中石蜡温度如图乙所示,为℃。(3)、试管中的海波和石蜡全部熔化后,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图像中画出他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可知石蜡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