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跨学科实践 当地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调查》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图是一款3D打印笔,使用时在笔中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加热一段时间,塑料条受热变软、变稀后被挤出,在常温下可制成各种立体造型。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固 C、汽化和液化 D、熔化和凝华二、填空题
-
2. 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中,如图所示,a、b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 ℃、沸点是184 ℃,水的沸点是100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600 ℃,应使用(填“a”或“b”)种加热方式,该过程中碘从固态变为态;a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既能使碘锤受热均匀,又能避免。
3. 如图所示,如果把纸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这是由于酒精灯火焰附近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膨胀后密度而上升形成气流,推动纸风车转动。冬天房间里开空调时,应该让热风向(选填“上”或“下”)吹,房间内才会很快变得暖和起来。
4. 一个装有900g冰的容器受热冰全部熔化成水,其体积减小cm3(),这一过程容器的重心位置将(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5. 季节更替温度变化,公路混凝土受热体积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混凝土中沙子和石子的图像如图所示,沙子与石子的密度之比是;水的图像应该在区域(选填“①”或“②”)。
6. 如图所示,为青藏铁路两旁为解决冻土难题而树立的“热棒”,里面装有液态氮,上端是散热片。当外界温度高时,液态氨会受热 , 上升到顶端,散热后温度降低,气态氨(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又下沉到底部。如此循环,就保持了路基温度基本不变。生活中利用类似原理工作的家用电器有(写出一个即可)。
7. 如图,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是因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膨胀后密度(选填“变大”或“变小”),热空气(选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推动扇叶转起来;根据以上原理,在长途运输海鲜时,冰块放置在海鲜的(选填“上方”或“下方”)保鲜效果更好。
8. 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填物态变化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不断地将热量从热端带到冷端。
9. 用体温计测体温,当玻璃泡内的水银受热膨胀上升时,玻璃泡内水银的密度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体温计某一截面如图所示,沿箭头方向能看到正立、放大的液柱,这一现象可以用(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来解释。
10. 在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同学们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对“碘锤”进行加热(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你认为选择(甲/乙)方案更为科学合理,选用该方案主要是为了(受热均匀/控制温度),确保碘不会受热(物态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
11. 小桂了解到“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舱内之所以不会变烫,跟其外表面固体材料的熔化有一定的关系。于是他选用了A、B两种固态物质,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受热时温度变化规律”。
(1)、按照图甲所示,他将装有物质A、B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种水浴加热法的好处是使试管内的固体。(2)、如图乙所示是温度计某时刻的部分示意图,其示数为℃。(3)、小桂将A、B两种物质受热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描绘在坐标上如图丙所示,分析可知物质A在第5min时的状态是态;它熔化过程用时min。(4)、分析图丙可知物质B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持续吸热,它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推理: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后都是液体,而液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同样也起到保护舱体不被烧坏的作用。12. (一)一般物质都是“热胀冷缩”的,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如表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铜、铝线的横截面积相同)。实验序号
材料
原长(米)
温度升高(℃)
伸长量(厘米)
1
铜
1
10
0.19
2
铜
2
10
0.38
3
铜
1
30
0.57
4
铝
1
30
0.69
5
铝
2
10
0.46
(1)、该实验应该准备的主要测量仪器是和温度计。(2)、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①比较实验序号 , 可知: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程度与材料有关。
②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3)、(二)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da=dc=dd<db , 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a”“b”“c”或“d”);(4)、若选择琴弦a和d,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的关系(5)、如图2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图,响度相同的是图。
四、科普阅读题
-
13. 阅读下面的短文.
热管
如图a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而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如图b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其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他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和.(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②开始“制冷” ③热量 ④温度 ⑤高于 ⑥低于).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物体的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样的特性。物体受热时它的变化能力以单位温度变化导致的长度量值的变化来衡量,用热膨胀系数来表示,各物体的热膨胀系数一般不同,物体的膨胀长度=热膨胀系数×原长×温度变化。查阅资料发现,金属在受热膨胀时伸长的长度是有规律的,下表是在室温为20℃时分别对长为1m的铜丝和铁丝加热所获取的数据。
金属材料
升高的温度
ΔT/℃
伸长的长度
ΔL/mm
铜
5
8.75
10
17.5
20
35.0
铁
5
6.1
10
12.2
20
24.4
(1)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是;
A.给气球吹气,气球鼓起
B.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重新鼓起
C.温度计插入冷水中,温度计内液柱下降
D.刚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中,鸡蛋壳容易剥开
(2)分析表中数据,原长相同的铜丝和铁丝升高相同的温度后,的长度长;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膨胀系数的单位是℃
B.任何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C.不同物体的热膨胀系数是相同的
D.同一金属丝受热膨胀时,伸长的长度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4)如图乙所示,是用铜和铁做成的双金属片,a端固定,对金属片均匀加热,产生的形状可能是图丙中的。


五、简答题
-
15. 小林向塑料袋内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塑料袋挤瘪、封闭,放入热水中,看到塑料袋膨胀起来了。于是他得到结论:这说明塑料袋中的液体酒精受热汽化。同学小丽则认为,这现象可能是由于塑料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请你帮小林进一步设计个实验证明:塑料袋膨胀起来是因为袋中的液体酒精受热汽化,而不是由于塑料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