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

    (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 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EF,BE,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同学探究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是(直接写结论,不需证明):

    (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12∠BAD,猜想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D,∠ABC与∠ADC互补,点E、F分别在射线CB、DC上,且∠EAF=12∠BAD.当BC=4,DC=7,CF=1时,求△CEF的周长.
  • 2、如图,在等边△ABC中,∠ABC=∠CAB=∠BCA=60°,射线AP交BC边于点P,D为射线AP上一点,以BD为边作等边△BDE,连结CE交射线AP于点M.

    (1)、当点D在线段AP上时,

    ①求证:AD=CE.

    ②求∠CMD的度数.

    (2)、当点D不在线段AP上时,∠CMD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若改变,请求出此时∠CMD的度数.
    (3)、当BD⊥CE时,请直接写出∠CAD与∠CBD的数量关系:
  • 3、 如图

    (1)、问题提出:在△ABC中,AB=5,AC=9,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思维点播:延长中线至等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AB、AC、2AD集中在△ACE中,利用

    三边关系,可得AD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1:在图1中找出AB与 C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问题解决2:AD的取值范围是        , AB和CE的位置关系是       .

    (2)、问题拓展:如图2,AD是△ABC的中线,AB=AM,AC=AN,∠BAM=∠NAC=90°,探究线段AD与MN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BC+∠ADC=180°,CE⊥AB.

    (1)、求证: BC=CD.
    (2)、若AE=7,BC=4,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
  • 5、如图,某娱乐休闲景区内有两条小路AC与BD相交于点C,咖啡厅和购物商店分别在点A和点C处,景区管理员打算在BD上方区域内的点Q处修建游客服务区,要求点Q到AC的距离与点Q到BD的距离相等,且AQ=CQ.请你帮景区管理员找出点Q(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 6、如图,在△ABC中, ∠A=70°,∠ABC=50°.

    (1)、求∠C的度数:
    (2)、若∠BDE=30°,DE//BC交AB于点E,判断△BD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7、请完成以下证明过程如图,已知AB//CD,AB=CD,BE=CF. 求证: AFIIDE.

    证明:∵AB//CD,

    ∴∠B=∠C(  )

    ∵BE=CF,

    ∴BE-            =CF-            

    即 BF=CE,

    在△ABF 和△DCE中,

    {AB=DC)B=C()BF=CE ()

    ∴△ABF≌△DCE(  )

    ∴∠AFB=∠DEC(  )

    ∴∠AFE=∠DEF (  )

    ∴AFIIDE. (  )

  • 8、如图,在Rt△ABC中,AC=6,BC=8,AB=1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C→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C→A向终点A运动,点P,Q都运动到各自的终点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l经过点C,且l∥AB,过点P,Q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段,垂足为E,F.当△CPE与△CQF全等时,则t的值是.

  • 9、知识储备:三角形的三条边的中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如图,点C为直线AB外一动点,AB=6,连接CA、CB,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连接AE、CD交于点F,当四边形BEFD的面积为5时,线段AC长度的最小值为.

  • 10、如图,∠AOB=30°,M与M'关于射线OB对称,N与N'关于射线OA对称,点N',O,P,M'在同一条直线上,记∠AMP=α,∠ONQ=β,则a,β的数量关系为.

  • 11、如图,已知∠A=∠D,EF//BC,请在空格上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DEF,则添加的这个条件是(只要填上一个满足的条件即可)

  • 12、请写出一个能说明命题“|a|>2,则a>2”是假命题的反例.
  • 13、如图,AD、CF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D与CF相交于G,AE平分∠CAD交BC于E,交CF于M,连接BM交AD于H,且BM⊥AE.有下列结论:①∠AMC=135°:②△AMH≌△BME;③AH+CE=AC;④BM+MH=BC.其中,正确的有个(   )

    A、4 B、3 C、2 D、1
  • 14、 如图,在ABC中,CABCB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PA,PB,PC,若PABPACPBC的面积分别为S1S2S3 , 则有(    )

    A、S1<S2+S3 B、S1=S2+S3 C、S1>S2+S3 D、2S1=S2+S3
  • 15、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C于点E,AB=4cm,AC=5cm,BC=6cm,则△ABD周长为(   )

    A、9cm B、10cm C、11cm D、12cm
  • 16、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位置摆放在同一平面内,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E在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斜边AB上,且点F在CB的延长线上,已知∠A=45°,∠BFE=15°则∠1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75°
  • 17、工人师傅常借助“角尺”这个工具来平分一个角,其背后的依据就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图,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取OC=OD,适当摆放角尺(图中的∠CED),使其两边分别经过点C、D,且点C、D处的刻度相同,这时经过角尺顶点E的射线OE就是∠AOB的平分线.这里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SAS B、SSS C、AAS D、ASA
  • 18、如图,用三角板作△ABC的边AB上的高线,下列三角板的摆放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等边OAB的顶点A(4,0) , 顶点B在第一象限,正方形OCDE的顶点E(3,0) , 顶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

    (1)、填空:如图①,点B的坐标为 , 点D的坐标为
    (2)、将正方形OCDE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得到正方形O'C'D'E' , 点O,C,D,E的对应点分别为O'C'D'E' . 设OO'=t

    ①如图②,当边C'D'D'E'分别与OB相交于点F,G,且正方形O'C'D'E'OAB重叠部分为五边形时,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线段D'G的长,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②设正方形O'C'D'E'OA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当32t33时,求S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 20、已知小华家、文具店、书店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文具店、书店离小华家的距离分别为1km,1.6km . 小华从家出发,先匀速骑行8min到达书店,在书店停留了12min , 之后匀速骑行3min到达文具店,在文具店停留7min后,再匀速骑行5min返回家.下面图中x表示时间,y表示离家的距离.图象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华离家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①填表:

    小华离开家的时间/min

    4

    15

    23

    30

    小华离家的距离/km

    1

    ②填空:小华从文具店返回家的速度为_▲_km/min

    ③当0x23时,请直接写出小华离家的距离y关于时间x的函数解析式;

    (2)、若小华的哥哥与小华同时离开书店,小华的哥哥匀速步行直接返回家,他到家的时间比小华到家的时间晚1min . 在从书店返回家的过程中,对于同一个x的值,小华离家的距离为y1 , 小华的哥哥离家的距离为y2 , 当y1>y2时,求x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