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侯氏制碱法”是将二氧化碳通入含有氨气的饱和NaCl溶液中,结晶、过滤得到NaHCO3晶体,加热分解NaHCO3制得Na2CO3。下列关于NaHCO3Na2CO3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Na2CO3 B、相同温度下,向同浓度NaHCO3Na2CO3溶液中分别滴加几滴酚酞,Na2CO3溶液的红色较深 C、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NaHCO3Na2CO3溶液分别与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NaHCO3较剧烈 D、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HCO3杂质,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
  • 2、关于以下实验装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A盛装NH4Cl粉末来制取氨气,并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B、装置B既可以防止倒吸,又可以检查实验时装置B后的装置是否发生堵塞 C、装置C、F中盛装的试剂分别为浓硫酸、碱石灰,装置C用来除去Cl2中的水蒸气,装置F用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E D、装置D中的产物受热易升华,最好用粗短导管连接装置D、E
  • 3、下表是各物质及其所含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FeCl2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铁粉,再过滤

    B

    NaHCO3溶液

    Na2CO3

    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

    NaN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再过滤

    D

    MgO固体

    Al2O3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 4、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可实现上述转化① B、FeO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发生转化② C、Fe(OH)2中加稀HNO3(强氧化剂)可实现转化⑦ D、加热Fe(OH)3发生转化⑥,但Fe2O3加水不能转化为Fe(OH)3
  • 5、一种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锂盐的阴离子结构如图所示,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核外电子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B、该阴离子中不存在非极性键 C、X的氢化物沸点可能高于Z的氢化物 D、该离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
  • 6、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上的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YO4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X C、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Z<Y<W D、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 7、实验室配制500mL0.2molL1Na2CO3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称量时,若将Na2CO3固体置于托盘天平右盘,将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Na2CO3固体置于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应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D、17g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化镁的电子式: B、NaHS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4 C、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D、氧离子(O2-)结构示意图:
  • 10、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48Ti50T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248Ti2250Ti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B、2248Ti2250Ti的质量数不同,属于两种元素 C、2248Ti2250Ti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2248Ti2250T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素异形体
  • 11、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下列叙述错误的个数是(  )

    ①CO2、CO、SO2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均能导电

    ③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酸的元数不一定等于所含的氢原子个数

    ④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解、电泳、电离

    ⑤盐酸、亚硫酸、氯气分别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12、某含锰废料中主要含MnCO3及少量的FeCO3、SiO2、Cu2(OH)2CO3 , 以此为原料制备MnO2的流程如下:

    Ⅰ.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Mn(OH)2

    Fe(OH)2

    Fe(OH)3

    Cu(OH)2

    开始沉淀时pH

    8.3

    6.3

    2.7

    4.7

    完全沉淀时pH

    9.8

    8.3

    3.7

    6.7

    Ⅱ.常温下Ksp(MnS)=2.0×10-10、Ksp(CuS)=6.0×10-36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2)、“氧化1”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调pH”时,试剂X为(任写一种),pH的调节范围为
    (4)、“除铜”时,当溶液中c(Mn2+)=12mol·L-1 , 溶液中c(Cu2+)=molL1
    (5)、“氧化2”制备MnO2 (恰好完全反应)时,n(Mn2+):n(ClO3)=( ClO3→Cl-);“电解”制备MnO2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 13、H2S是存在于燃气中的一种有害气体,脱除H2S的方法有多种。回答下列问题:
    (1)、Claus氧化回收硫的反应原理为:

    2H2S(g)+O2(g)=2S(g)+2H2O(g)  ΔH1=530kJmol1

    2H2S(g)+3O2(g)=2SO2(g)+2H2O(g)  ΔH2=1124kJmol1

    2H2S(g)+SO2(g)=3S(g)+2H2O(g)  ΔH3

    ΔH3=kJmol1

    (2)、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气态分子中1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有关。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共价键

    HS

    HO

    S=O

    O=O

    键能/(kJmol1)

    339

    246

    a

    120

    结合(1)中反应原理,a=

    (3)、电解法治理H2S是先用FeCl3溶液吸收含H2S的工业废气,所得溶液用情性电极电解,阳极区所得溶液循环利用。

     

    ①进入电解池的溶液中,溶质是(填化学式)。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工业上采用高温热分解H2S的方法制取H2 , 在膜反应器中分离出H2101kPa下,H2S分解:2H2S(g)2H2(g)+S2(g)。保持压强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体积分数(φ)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在密闭容器中,关于上述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Kp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低压有利于提高H2S的平衡分解率

    C.维持温度、气体总压强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v(正)<v(逆)

    D.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图中Q点:H2S的平衡转化率为1330时,反应2H2S(g)2H2(g)+S2(g)Kp=kPa(kPa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 14、已知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中没有中子,B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的原子序数是A、C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回答下列问题:
    (1)、B2A2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B2A2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形成的(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A与C可形成一种原子个数比为2:1的六原子分子,其结构式为 , 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3)、A2D的VSEPR模型名称为 , 其属于(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基态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5)、BD2的沸点比BE2的沸点低,其主要原因是
  •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回答下列问题:
    (1)、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b)所涉及的反应为(填“放”或“吸”)热反应,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从实验装置(c)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实验(c)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热,反应物的用量理论上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填“有”或“无”)影响;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ΔH|)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Ⅱ.用广谱高效的二氧化氯(ClO2)替代液氯进行消毒,可避免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机氯代物。化学小组欲对用ClO2消毒过的自来水进行氯元素含量的测定(假设ClO2全部转化为Cl),进行如下实验:向20.00mL水样中加几滴K2CrO4溶液,用0.0100molL1的溶液滴定(已知Ag+CrO42可反应生成砖红色Ag2CrO4沉淀)。

    在规格为25mL的滴定管中,若AgNO3溶液的起始读数是15.00mL , 则此时滴定管中AgNO3溶液的实际体积为____(填字母)。

    A、5mL B、小于10mL C、10mL D、大于10mL
    (4)、如图所示,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填“甲”“乙”或“丙”),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5)、滴定过程如下:

    ①在清水洗涤后,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

    ②取标准液注入滴定管至刻度线0处,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排气泡后,记下读数V1

    ④移取20.00mL待测水样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K2CrO4试液

    ⑤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垫上白纸

    时,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V2

    (6)、重复实验2次

    将操作⑥补充完整:

    下列操作或误差判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滴定过程中,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B.锥形瓶清洗后需要用待测水样润洗23

    C.滴定完成后,俯视滴定管读数,会造成滴定结果偏高

    D.若滴定结束发现滴定管中出现气泡,则使结果偏低

  • 16、常温下,用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054 molL-1H2C2O4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c点溶液中,2c(C2O42)+2c(HC2O4-)+2c(H2C2O4)=c(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点为反应终点 B、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 molL-1 C、b点溶液中,c(Na+)=2c(C2O42-)+c(HC2O4-) D、a点溶液中,c(Na+)>c(C2O42-)>c(HC2O4-)>c(H+)>c(OH-)
  • 17、某温度下,2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X(g)Y(g)反应生成Z(g) , 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T2时,Z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的前3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1molL1min1 B、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2Z(g)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若改变反应条件,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 18、如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饱和Na2SO4溶液的原理示意图。已知Na2SO4溶液从A口进料,含少量NaOH的水从B口进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有氧气生成 B、电路中转移4mol电子时,阳极区有2molH2SO4生成 C、从D出口流出的是较浓的NaOH溶液 D、从E出口逸出的气体是O2
  • 19、磷化氢(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微溶于冷水。下列关于PH3的叙述错误的是(  )
    A、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 B、PH3是非极性分子 C、PH3分子结构为三角锥形 D、PH3不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 20、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Ksp(CaSO4)=9×1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曲线会往右上方移动 B、d点表示CaSO4的过饱和溶液,b点表示CaSO4的不饱和溶液 C、b点加水可以变到如图的曲线上,且此时的Ksp(CaSO4)=2×10-5 D、加入Na2SO4(s) , 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a点
上一页 524 525 526 527 5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