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Li4Ti5O12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 , 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上某些盐可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KAlSi3O8可写成K2OAl2O36SiO2 , 则LiFePO4可写成
    (2)、“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1molLi2Ti5O15中含有过氧键的数目为
    (4)、TiO2xH2O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min,控制温度在40℃左右,温度不能高于40℃的原因是
    (5)、向“滤液②”中加入双氧水和磷酸得到FePO4 , 写出离子方程式:
    (6)、在“高温煅烧②”过程中,适当多加草酸的原因为
    (7)、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FePO4Li1nFePO4结合Li+得到,在Li1nFePO4中,若n=415 , 材料中n(Fe2+):n(Fe3+)=
  • 2、在20℃时,用0.5molL1NaHCO3溶液滴定25mL0.25molL1CaCl2溶液,加入的NaHCO3溶液体积与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V=4.54mL时溶液中无沉淀,之后出现白色浑浊且逐渐增多,当滴加的NaHCO3溶液体积为25.00mL时,溶液的pH稳定在7.20左右,整个滴定过程中未见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已知:Ksp(CaCO3)=3.4×109Ka1(H2CO3)=4.5×107Ka2(H2CO3)=4.7×1011

    A、a点的混合溶液,2c(Ca2+)+c(Na+)<2(CO32)+(HCO3)+(Cl) B、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 C、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2NaHCO3=2NaCl+CaCO3+CO2+H2O D、b点的混合溶液,c(HCO3)c(Ca2+)的数量级为106
  • 3、某钒、镓合金的晶胞结构及其晶胞沿x轴投影图如下,已知:晶胞参数为a p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其中原子坐标参数甲(0,0,0) , 乙(12,0,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合金的化学式为GaV3 B、丙原子的坐标参数(1,12,12) C、与V距离最近且相等的Ga有4个 D、该合金的密度为2×70+6×51a3NA×1030gcm-3
  • 4、已知:室温下氢硫酸(H2S)的电离常数Ka1=1×107Ka2=1.3×1013CuSFeSKsp分别为6.3×10366.5×101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FeS+H+Fe2++HS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5×105 B、可以用FeS除去污水中的Cu2+ C、从上述数据可得出CuS难溶于稀硫酸中 D、0.1molL1H2S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L1NaOH溶液,则有:c(Na+)>c(HS)>c(H2S)>c(S2)>c(OH)>c(H+)
  • 5、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将金属钠置于坩埚中燃烧,取燃烧后的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23mL蒸馏水

    有气体生成

    该固体粉末一定为Na2O2

    B

    250.1molL1CH3COONa溶液加热到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pH变化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随温度升高,Kw逐渐增大,CH3COONa溶液中c(H+)增大,c(OH)减小

    C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AlO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AlO2结合H+的能力强于CO32

    D

    测定中和热时,将稀NaOH溶液缓慢倒入到盛有稀HCl的内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再盖上杯盖

    温度差为Δt

    中和反应放热,将Δt代入公式算得中和热(ΔH)

    A、A B、B C、C D、D
  • 6、近日,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为解决中国“芯”——半导体芯片,成立了“芯片学院”。某小组拟在实验室制造硅,其流程如图:

    制造原理:2Mg+SiO2__2MgO+Si

    除杂原理:Mg2Si+4HCl=2MgCl2+SiH4MgO+2HCl=MgCl2+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操作1、操作2均为过滤 B、SiO2SiH4均含有共价键,等质量的二者分子数之比为8:15 C、点燃石英砂和镁粉的混合物发生的副反应为2Mg+SiΔ__Mg2Si D、当有2mol电子转移时,能生成14 g Si
  • 7、核黄素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存在4个手性碳原子 B、分子中存在3种含氧官能团 C、1mol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44.8LH2 D、1mol该物质与足量盐酸发生水解反应,最多可生成1molCO2
  • 8、利用“杯酚”从C60C70的混合物中纯化C60的过程如图所示:

    合成“杯酚”的小分子对叔丁基苯酚(如下图所示)和HCH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杯酚”的过程可能发生先加成、后脱水的反应 B、C60和“杯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σ C、对叔丁基苯酚中苯环上的键角CCC大于叔丁基上的键角CCC D、与对叔丁基苯酚分子式、侧链数相同,滴加FeCl3溶液呈紫色的同分异构体还有11种
  • 9、有研究认为,强碱性溶液中反应I-+ClO-=IO-+Cl-分三步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一步:ClO-+H2OHOCl+OH-K1=3.3×10-10

    第二步:……

    第三步:HOI+OH-IO-+H2O K3=2.3×103

    A、HOCl分子的构型为V型 B、升高温度可以使K1增大 C、反应的第二步为HOCl+I-HOI+Cl- D、由K可知,第三步不是整个过程的决速步
  • 10、实验室可利用NO与Cl2反应制备亚硝酰氯(NOCl),装置如图。已知亚硝酰氯的沸点为-5.5℃,遇水生成一种氯化物和两种氮的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为浓盐酸和KMnO4反应,制备所需的Cl2 B、装置②中的试剂可以更换为浓硫酸 C、装置③中的冰盐水便于产物冷凝和收集 D、实验时,先通入NO,再通入Cl2
  • 11、下列化学反应表示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铁沉淀溶解于过量氢碘酸溶液中:2Fe(OH)3+6H++2I=2Fe2++6H2O+I2 B、BeO可溶于强碱溶液:BeO+2OH=H2O+BeO22 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2Cl2+H2O+CaCO3=Ca2++2Cl+CO2+2HClO D、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H+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细胞和细胞器的双分子膜体现了超分子的自组装特征 C、铁原子形成的2种微粒再电离一个电子所需最低能量:②>①(价电子排布图为:①、②) D、红外光谱法是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有机物分子,使之分离成带电的“碎片”、并根据“碎片”的某些特征谱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 13、3-四氢呋喃甲醇是合成农药呋虫胺的中间体,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R1COOR2+R3OHR1COOR3+R2OH

    ⅱ.R1COOR2H2OKBH4R1CH2OH+R2OH

    (1)、B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D→E反应所需试剂及条件为
    (2)、H的结构简式为
    (3)、由F生成G的过程中常伴有副反应发生,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4)、3-四氢呋喃甲醇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水解反应有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的是(写结构简式)。
    (5)、已知KBH4具有极强还原性,除了还原酯基外(信息ⅱ),还可以还原醛基。请以为原料,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 14、氨的用途十分广泛,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1)、工业合成氨中,合成塔中每产生2molNH3 , 放出92.2kJ热量。

    则1mol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约等于kJ。

    (2)、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要经过铜氨溶液处理以除去CO,反应为:[Cu(NH3)2]2++CO+NH3[Cu(NH3)3CO]2+ ΔH<0。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则铜氨溶液吸收CO的适宜生产条件是____(填序号)。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高温高压
    (3)、合成氨热力学研究表明,反应在不同压强(p)和氮氢比[n(N2):n(H2)]下,平衡体系中氨的体积分数φ(NH3)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题图1所示。

    p2p3(填“>”“<”或“=”);b点对应的转化率:α(N2)α(H2)(填“>”“<”或“=”)。

    ②c点对应的φc(NH3)小于a点对应的φa(NH3) , 原因为

    ③a点对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列出计算式即可)

    (4)、以纳米Fe2O3作催化剂,在常压下电化学合成氨,H2ON2为原料制备NH3。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解过程中,由于发生副反应,使得阴极制得的NH3中混有H2单质,则理论上阳极和阴极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是

  • 15、碘酸钾是常用的食盐加碘剂。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采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碘酸钾的制备。

    方法一: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先用高锰酸钾制备氯气,再用氯气氧化碘化钾得到碘酸钾溶液,最后经一系列步骤得到碘酸钾产品。

    方法二:采用如下图实验流程,直接用高锰酸钾氧化碘化钾得到碘酸钾溶液,再经一系列步骤得到碘酸钾产品。

    已知:KIO3是一种白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溶于乙醇。

    (1)、方法一中,装置A中导管a的作用是。装置B中的试剂为
    (2)、氯气氧化碘化钾得到碘酸钾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方法一中,装置的设计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B、方法二中,加入适量乙醇的主要作用是除去多余的高锰酸钾 C、方法二中,加热浓缩过程中需要使用三脚架、泥三角和坩埚等仪器 D、方法二中,为提高洗涤效果,可用热水进行多次洗涤
    (4)、方法二所得产品碘酸钾纯度的测定:准确称取ag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作为待测液,取25.00mL该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稍过量的碘化钾,用适量的盐酸酸化后,盖紧瓶塞,置于避光处3min,当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少许指示剂,用c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三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V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填序号):→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开始滴定。

    A.烘干   B.用蒸馏水洗涤   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   E.排除气泡

    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   G.记录起始读数   H.检查是否漏水

    ②滴定指示剂宜选用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③产品碘酸钾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cV的表达式表示;M(KIO3)=214g/mol]

  • 16、镍、钴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以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NiO,含少量FeO、Fe2O3、CoO、BaO和SiO2)为原料制备NiSO46H2OCo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o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2)、“滤渣Ⅰ”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3)、“调pH”过程中生成黄钠铁钒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萃取”时需充分振荡,目的是。“萃取”和“反萃取”可简单表示为:2HX+Ni2+NiX2+2H+。在萃取过程中加入适量氨水,其作用是。“反萃取”需要往有机层中加(填试剂名称)。
    (5)、常温下,Ksp[Co(OH)2]=2×1015 , 若起始时c(Co2+)=0.02mol/L , “沉钴”过程中应控制pH<
    (6)、CoCO3在空气中能受热分解,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起始CoCO3的质量的比值(剩余固体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CoCO3固体置于热解装置中,通入空气流,在℃(填范围)煅烧至恒重即可得到Co3O4。由CoCO3制备Co3O4总的反应方程式为

  • 17、已知H2R的电离常数Ka1=2×108Ka2=3×1017。常温下,难溶物BaR在不同浓度盐酸(足量)中恰好不再溶解时(已知BaR+2H+=Ba2++H2R),测得混合液中lgc(Ba2+)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sp(BaR)约为1.2×1022 B、M点:c(Cl)>c(H2R)>c(H+)>c(HR)>c(R2) C、N点:c(HR)约为8×107mol/L D、直线上任一点均满足:c(H+)+c(HR)+c(H2R)=c(OH)+c(Cl)
  • 18、已知反应:CH2=CHCH3(g)+Cl2(g)CH2=CHCH2Cl(g)+HCl(g)。在一定压强下,按w=n(Cl2)n(CH2=CHCH3)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W的关系,图乙表示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w2<1 B、图乙中,A线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 C、温度为T1w=1时,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φ)为25% D、若在恒容绝热的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 19、光催化钠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该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石墨为正极 B、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放电时,光催化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3 D、充电时,当1molS42完全转化为S2时,离子交换膜右室电解质溶液质量减少138g
  • 20、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Q、X、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M,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只有X、Y同周期,X、Y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中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Q B、电负性:Z>Y>X>Q C、化合物M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比值为5:2 D、Q、Y、Z能分别与X形成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上一页 480 481 482 483 4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