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2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照下述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     ∆H=-a kJ/mol(a>0)。相关反应数据如下:

    容器

    容器类型

    起始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H2物质的量/mol

    CO

    H2O

    CO2

    H2

    恒温恒容

    800

    1.2

    0.6

    0

    0

    0.4

    绝热恒容

    800

    1.2

    0.6

    0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n(H2)<0.4mol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0.4a kJ C、反应Ⅰ在10min刚好到达平衡,则前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2mol/(L·min) D、平衡常数K=K
  • 2、2NO2(红棕色)N2O4(无色)   ΔH<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并密封,改变活塞位置,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点:处于平衡状态 B、b点操作: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 C、若在c点将温度降低,其透光率将减小 D、d点:υ<υ
  • 3、已知:A(g)+2B(g)3C(g),∆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发生反应,t1时达到平衡状态I,在t2时改变某一条件,t3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t2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B C、平衡时A的浓度:c(II)>c(I) D、平衡常数K:K(II)<K(I)
  • 4、羟胺(NH2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H2OH+ H2ONH3OH++OH-。常温下,向该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K不变 B、c(OH-)增大 C、平衡向左移动 D、n(OH-)nNH2OH减小
  • 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MOH是弱碱的有

    ①常温下,0.1mol/LMOH溶液中cOH<0.1mol/L

    0.1mol/LMOH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0.1mol/LMOH溶液与等体积0.1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④常温下,0.1mol/LMOH溶液的导电能力比0.1mol/LNaOH溶液弱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 , 用铝粉代替铝片,可加快反应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CO2 , 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
  • 7、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在使用催化剂(b曲线)和未使用催化剂(a曲线)时,反应进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a与b相比,b的活化能更高 B、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C、a与b相比,a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更高 D、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
  • 8、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可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②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③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       ④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

    ⑤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A、五个 B、四个 C、三个 D、两个
  • 9、Na2SO3、NaHSO3是常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还原剂。
    (1)、25℃,向一定浓度H2SO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保持溶液体积和温度不变,测得H2SO3、HSO3、SO32的物质的量分数[n()n(H2SO3)+n(HSO3)+n(SO32)]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H2SO3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K1

    ②在向H2SO3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的等式是(用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③NaHSO3溶液的酸碱性:(填酸性或碱性)。

    (2)、Na2SO3固体久置后会被氧化,为测定某久置Na2SO3固体中Na2SO3的含量,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0.3000g该固体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后,边振荡边向其中滴加0.1000mol•L-1I2标准溶液28mL,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继续滴加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与过量的I2反应(发生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6mL。

    ①如何判断滴定终点:

    ②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液面如图所示,此时滴定管的读数为mL。

    ③计算久置Na2SO3固体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④下列情况会造成样品中Na2SO3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是(填序号)。

    A.滴定过程中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瓶壁

    B.装Na2S2O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

    C.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液体

    D.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 10、请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利用CH4高温重整制备CO:CH4(g)+CO2(g)=2CO(g)+2H2(g)     ΔH=+247.3 kJ/ mol

    已知:C﹣H、C ≡ O、H﹣H键的键能依次为413 kJ/mol、1076 kJ/mol、436 kJ/mol,则C=O键的键能为kJ/mol。

    (2)、一定条件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5mol CO2和3mol H2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图是反应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已知在温度为500K的条件下,该反应10min达到平衡;

    ①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已知某物质的体积分数等于该物质的体积/混合物的总体积,列三段式求解,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③若改充入2molCO2和3molH2 , 图中的曲线会(填“上移”或“下移”)。

    (3)、甲醇也是制备甲酸(HCOOH)的一种重要原料。某温度下,将10mol甲酸钠(HCOONa)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向该溶液中滴加1L某浓度的甲酸,使溶液呈中性,则滴加甲酸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此中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某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g)、2 mol Cl2(g)和适量的活性炭,发生反应:CO(g)+Cl2(g) COCl2(g)   ΔH=﹣108 kJ/mol ,下列情况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标号)。
    A、CO的体积分数不改变 B、Cl2的消耗速率与COCl2的生成速率相等 C、体系中c(CO)c(Cl2)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 11、Na2C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还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酸类中和以及食品加工等。Na2CO3的应用与其水解平衡密切相关。
    (1)、若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配制250mL0.1000mol/LNa2CO3溶液,用托盘天平需要称量的样品为g。
    (2)、下列关于溶液配制的操作中,正确的有(填序号)。

    (3)、某小组研究Na2CO3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改变温度、稀释Na2CO3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水解平衡均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所用溶液浓度均为0.1000mol/L)

    序号

    温度

    VNa2CO3/mL

    V(NaOH)/mL

    VH2O/mL

    pH

    1

    25

    40.00

    0

    0

    A1

    2

    25

    4.00

    0

    36.00

    A2

    3

    25

    4.00

    10.00

    a

    A3

    4

    50

    40.00

    0

    0

    A4

    ①根据表中数据补充,a=

    ②实验测得A1>7 , 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实验测得A1>A2 , 该结果不足以证明稀释Na2CO3溶液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结果数据应该如何改变才能证明:

    ④已知Na2CO3水解为吸热反应,实验预测A1<A4 , 但实验测得A1>A4 , 其原因可能为:

    (4)、为了进一步探究温度对Na2CO3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继续测定不同温度下Na2CO3的水解常数Kh

    【查阅资料】Kh=c2OHcNa2CO3cOH

    【补充实验】测定40℃下Na2CO3溶液水解常数Kh , 请补充实验5内容。

    试剂及仪器:0.1mol/LNa2CO3溶液、纯水、pH计。在50、60℃重复上述实验。

    序号

    实验

    记录数据(pH)

    5

    a

    6

    测定40℃0.1mol/LNa2CO3溶液pH

    b

    【数据处理】在40℃,Kh=(用含有a、b的计算式表示)。

    【实验结论】Kh60>Kh50>Kh40 , 升高温度,促进Na2CO3水解。

  • 12、煤炭地下气化可将煤高效转化为富含氢气的煤气,H2主要通过水蒸气的还原析氢得到。反应如下(温度为T0):

    反应ⅰ   Cs+H2OgH2g+COg     ΔH1=+131.5kJmol1   K1

    反应ⅱ  COg+H2OgH2g+CO2g  ΔH2=41.0kJmol1   K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ⅰ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1=
    (2)、反应Cs+2H2Og2H2g+CO2gΔH=kJmol1 , 平衡常数K=(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
    (3)、氧交换机理常用于描述反应ⅰ的历程,包含如下图所示两个过程,过程1为活性炭位C吸附H2O(g)形成碳氧复合物C(O),补充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H2O+C=+C(O)

    (4)、温度为T0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模拟水蒸气的还原析氢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适当减小压强能提高水蒸气的平衡转化率 B、增加煤炭可以提高H2的平衡产率 C、向容器内充入He可提高反应速率 D、选择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H2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5)、还原析氢过程中,煤层地下水含量过高会降低反应区温度,影响平衡时煤气(主要包含H2、CO与CO2)组成。煤气组成与煤层地下水含量的关系如下图,曲线a是H2 , 曲线b是。煤层地下水含量>0.3%时,H2占有量随煤层地下水含量增大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 13、25℃时,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20mL 0.1000 mol/L氨水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cNH4+<cCl B、水的电离程度:b>c>a>d C、滴定过程中,cNH4+cNH3H2O减小 D、d点有2cNH4++2cNH3H2O=cCl
  • 14、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两支试管各取5mL0.1mol/L的KMnO4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和0.2mol/L的H2C2O4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后者褪色更快

    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B

    向1.0 mol/L的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甲基橙

    溶液呈红色

    NaHCO3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

    C

    向稀硫酸中滴加等浓度等体积的Ba(OH)2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电导率变化

    电导率下降

    BaSO4为弱电解质

    D

    取2 mL 0.1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1 mL 0.1mol/L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A、A B、B C、C D、D
  • 15、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O和2.0molSO2 ,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NO(g)+2SO2(g) N2(g)+2SO3(g),测得平衡体系中NO、SO3的物质的量分数(x%)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T1时,当2v(SO2)=v(N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T2时,若反应经t s达到平衡,则v(N2)=13tmol•L-1•s-1 D、b点时,往容器中再充入NO、SO2各1.0mol,再次平衡时平衡常数减小
  • 16、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c(H+)/c(OH-)增大 C、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则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向水中滴入少量KOH溶液,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
  • 17、某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其反应热ΔH=620.9kJ/mol。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三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个基元反应中只有①是吸热反应 B、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 C、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CO+2NO一定条件__N2+2CO2 D、ΔE=306.6kJmol1
  • 18、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C,s=C,s  ΔH=+1.9kJmol1;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kJ/mol , 则40g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57.3kJ C、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D、2Als+Fe2O3s=Al2O3s+2Fes  ΔH<0ΔS<0;则该反应在高温时才能自发进行
  • 19、在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pH=5 B、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pH=7 , 此时2cNH4+=cSO42 C、NaClO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lO>cOH>cH+ D、同浓度的①NH4ClNH4HSO4溶液,cNH4+:①>②
  • 20、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0 , 转化率αSO2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要使反应由过程a变为过程b,可采取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催化剂 D、加大O2的投入量
上一页 225 226 227 228 2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