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历史卷(二)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一)
-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三)
-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三)
-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二)
-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一)
-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二)
-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一)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历史卷(二十)
-
1、甲骨文中已发现商朝有施肥的记载,考古资料中也发现不少储藏粮食的大型窖穴,卜辞中还有仓廪的廪字。这反映了商朝时期( )A、农业技术发展 B、文化成就突出 C、政治秩序稳定 D、社会矛盾缓和
-
2、新石器时代的苏羊遗址,内部修建大型人工环壕,居住区和墓葬区分别位于环壕内外两侧。据此可知,苏羊聚落内部( )A、阶级分化明显 B、社会分工明确 C、经济生活便利 D、布局规划清晰
-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对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结合表格中材料反映的重要会议,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这一核心主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时间
会议
1927年8月
八七会议
1929年12月
古田会议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45年4至6月
中共七大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4、
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构建蕴含着国家治理与发展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中国代的政治制度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请说明判断理由。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指出其历史影响。
【近代西方的顺势而为】
材料三 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由于查理一世等守旧势力对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阻……英国进行了光荣革……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权力,使英国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改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国革命原因的不同之处。概括这两场革命对两国的共同影响。
-
5、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因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深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限’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了更多障碍。”据此可知( )A、国际社会已建立起经济新秩序 B、冷战思维依然影响国际安全 C、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 D、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
6、下图所示板书设计的空框处应填入( )A、无产阶级政党建立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国际工人协会创建 D、巴黎公社伟大实践
-
7、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A、促进全球联系 B、加速欧洲资本积累 C、推动先进技术传播 D、导致美洲长期落后
-
8、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品。这些作品都( )A、宣扬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宣扬了理性主义 C、表达了对物质的追求 D、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情怀
-
9、绘制示意图是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你认为“?”处可填( )A、只有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C、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10、海安才能国安,海不安则国必难安。19世纪90年代中期爆发了一场以海战为转折点的战争,此战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关于此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战时,日本海军完全依靠其强大的陆军力量进行支援 B、战时,清政府派出了新式海军的全部力量主动出海迎敌 C、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在我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并划分“势力范围” D、战后,清政府认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大规模升级海军装备
-
11、下表是秦朝到明朝中央机构丞相(宰相)一职发展演化表:
史实一
秦朝设立丞相,辅佐皇帝掌管行政事务
史实三
宋朝宰相若干,并设立多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行政大权
史实二
隋朝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史实四
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上述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本质是( )
A、皇帝和丞相斗争激烈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六部地位不断提高 -
12、魏晋南北朝时,原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被引入内地,并在汉族流行。这说明( )A、江南经济开发 B、对外交流频繁 C、生活方式交融 D、艺术成就斐然
-
13、下表是根据《汉书·艺文志》整理的《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统计表》。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B、文化政策开放自由 C、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D、科举制度已经建立 -
14、工业革命推动技术革新,改变着人类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新型武器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①________________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②________、原子弹
核战争
——摘编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1)、请阅读表格,按内容提示,把表中画线处的内容写出来。(2)、科技革命在便利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和威胁。请以“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为题,选取表中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
15、
从古至今,丝路兴衰见证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足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对外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到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
——摘编自武斌《汉唐:中华文化的魔力圈》
(1)根据材料一思考,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材料二 明朝立国后不久,提出了“怀柔远人”的对外政策,招徕东南亚诸国入明朝贡。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舰队清除了贡道沿线的不安定因素,东南亚贡使蜂拥来华。明中期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先后在亚洲建立起海洋霸权体系,东南亚均被纳入了殖民地贸易网络之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形式由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主导,朝贡贸易基本停止。
——摘编自和洪勇《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等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朝的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造成变化的政策原因和外部原因分别是什么?材料三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习近平《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23年10月18日)
(3)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对外开放? -
16、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某班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主题史料收集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一
(1)请在图中找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的位置,并写出其对应的字母。它们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口号?图示信息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________(背景、成果或影响)。(选择一项)
小组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予中国沉重一击,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国不能停留在老样子上,应该有所变革。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马关条约》开始。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救亡”成为所有爱国者的中心口号。
革新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战争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摘编自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2)革新和维新两股力量分别推动了中国的什么运动?该史料主要可用于研究中国政治近代化的________(背景、成果或影响)。(选择一项)
小组三
1920年洪北平编《中等学校用白话文范》 《新青年》登载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上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什么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给中国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
17、
中国古代盛世的治世之道呈现出一般性的规律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形成期的战略文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盛世时期的统治者均强调的执政理念、发展政策、外交主张。材料二 汉文帝稳定政局,约法省禁,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宁的环境。他避免战争,节制兴建,节约了国家开支,减轻了人民的赋役负担,从而调动了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他实行“入粟拜爵”政策,另开财源,以减少算赋,免收田租,让农民休养生息。在工商业发展方面,汉文帝时政府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这样,最终财源得到扩大,富国富民的目标得以实现,文景盛世得以出现。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2)汉文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材料一中以农为本的执政理念?材料三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3)提出民本思想的帝王生活在上图中的哪一时期?(填序号即可)请举一例反映该时期“和谐万邦”的事例。根据古代盛世,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治理的看法。 -
18、下面是1500-2000年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图。与这些事件最为契合的主题是( )A、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历程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推进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19、齐世荣主编的《绥靖政策研究》中指出: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对手妥协的政策。”下列属于绥靖政策的典型事件是( )A、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巴黎和会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D、英、法通过《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
20、下面是俄国、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图中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赫鲁晓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