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根据歌词回答第9~12题。(1)、这首唱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战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
①欧仁·鲍狄埃 ②鲁日·德·李尔 ③皮埃尔·狄盖特 ④卡尔·马克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要了解《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最应该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法国巴黎公社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歌词中的“旧世界”指的是 (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殖民统治 D、资本主义制度(4)、15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唱。这表明 ( )A、艺术创作的素材源于现实生活 B、巴黎公社群众基础广泛 C、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愿望迫切 D、工人运动急需理论指导 -
2、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某课内容时,九年级小历同学作了一个年代尺(如图)。由此推断,他在研究……( )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D、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实践 -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是唯一科学的理论成果 C、指导了各国工人运动 D、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4、右图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画面中的陈望道在翻译此书时把墨汁当红糖水蘸粽子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真甜”的佳话。下列选项与该书中“真理味道”有关的是( )
A、“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B、“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 C、号召工人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 -
5、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曾发起“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投票活动,最终马克思以票数第一当选。马克思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B、创立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 C、独立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6、诗歌《工厂城》(节选)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 )
A、诞生背景 B、主要内容 C、历史影响 D、斗争目标 -
7、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国际歌》,展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
8、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起了指导作用。
-
9、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一次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项目驱动性问题: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 选择课题 搜集资料 分析研究 课题一:探究希腊文化的印记

(1)图1建筑的风格有何特点?
(2)图2、图3建筑的风格与图1 建筑的风格有何联系与区别?
(3)图4的建筑风格与图1、图2、图3的建筑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这说明了什么?(4)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再提供一个符合课题一主题的案例。 选择课题 搜集资料 分析研究 课题二:追寻罗马人的足迹今天我们不难在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各地寻觅到罗马人留下的神庙、柱廊、浴场、剧院等遗迹,甚至在埃及的木乃伊棺椁上都出现了具有罗马写实风格的墓主人画像。罗马人将文化传播给高卢人、不列颠人以及日耳曼人, “罗马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融合成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
(5)根据材料分析罗马文化的影响。 项目总结 (6)项目总结是对项目驱动性问题的回答。请你综合上述学习,完成该任务。
-
10、下列选项能够印证罗马文明“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的是( )A、大竞技场、太阳历 B、苏格拉底、《荷马史诗》 C、帕特农神庙、宙斯像 D、儒略历、《十二铜表法》
-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世界古代史研究,一位同学发现古希腊的某个双耳细颈陶罐绘有身着丝绸的妇女形象,另一位同学在文献中找到中国被古希腊人称为“赛里斯”(意为“丝国”)的记录。两位同学的发现可以证实古希腊时期( )A、绘画艺术高超 B、东西方文明交流 C、统治范围辽阔 D、城邦政治的繁荣
-
12、它将竞技强烈的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完美结合,被誉为“凝固在瞬间的永恒”。回答问题。(1)、“它”指的是 ( )A、
B、
C、
D、
(2)、“它”的诞生得益于 ( )①民主自由的政治氛围 ②热衷体育的社会风尚
③人文主义的精神洗礼 ④崇尚法制的严谨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十二铜表法》形成于罗马帝国时期,是罗马法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
14、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原子论”的创立者。
-
15、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
16、人类社会的民主传统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
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表。
雅典居民情况(公元前431年)
居民组成
人口数量
权利
公民(包括妇女、未成年人)
16.8万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占有土地等。
外邦人
3.2万
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
奴隶
20万
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哈蒙德《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伯里克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一中“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一说法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
17、马克思称:“希腊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回答问题。(1)、“希腊内部极盛”主要表现在 ( )A、农耕文明发达 B、中央集权的制度达到了顶峰 C、对外交流频繁 D、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2)、“希腊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因为这一时期 ( )A、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B、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C、历经十年征战,征服了孔雀王朝 D、雅典成了“全希腊的学校”(3)、在“亚历山大时代”,东征使本已失去发展条件的希腊文化找到了根植于城邦外部的土壤与条件并再度辉煌起来。希腊的文学、艺术、史学、自然科学都有了长足进展,一座座图书馆拔地而起。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A、显示了古希腊制度的优越性 B、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C、对被征服地区实行文化侵略 D、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
18、小李同学在学习雅典城邦的相关内容后,通过绘制年代尺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如图)。该年代尺主要反映了雅典城邦( )
A、民主政治有弊端 B、经济发达和国力强盛 C、执政官独断专行 D、民主政治在不断完善 -
19、“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身处边境一天之内也能到达。”材料反映出雅典能实现直接民主的社会条件是( )A、人文精神 B、小国寡民 C、商业发达 D、对外殖民
-
20、某班开展了“欧洲文明发祥地”的主题探究活动,据此回答问题。
(1)、本次探究活动聚焦的地点大致为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下列图片是同学们从网上搜集的资料,符合该探究主题的有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