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历史课堂上,老师在讲授《近代科学与文化》时使用了右图,他应是在介绍( )A、牛顿探索客观世界 B、达尔文打破“神创论” C、梵高向往美好生活 D、托尔斯泰抨击沙皇专制
-
2、列宁曾说,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 “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对 “第一步”的理解正确的是,巴黎公社(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
3、14世纪晚期,意大利的一些新学校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潜能。这是因为( )A、手工工场的出现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工业化的发展
-
4、雅典在繁荣时期,有两万多常住外来移民,他们为雅典人提供许多税收,但却不能享有任何公 民权,不能拥有土地。即使外邦移民已变为巨富,成为大努力主,他们仍要依附于某个公民保 护人。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 )A、有效限制了奴隶主的权力 B、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保障人民都拥有民主权利 D、存在着较大的时代局限性
-
5、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初、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链博会等。这表明( )A、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 C、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D、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
-
6、宣传类年画通常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右图这幅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年画反映了( )A、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热情 B、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完成“一五”计划的喜悦之情
-
7、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多军共51个师团投入战争,中国战场牵制了其中34个师团和 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这表明(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抗日战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
-
8、2025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并—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下列事迹与孙中山直接相 关的是( )A、19世纪70年代率军基本收复新偏 B、在《民报》发用词阐发三民主义 C、领导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 D、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主张共同抗日
-
9、王毅外长今年3月在记者会上重申“中国台湾省”定位,驳斥“台独”分裂言论。台湾正式建省, 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在( )A、1662 年 B、1683 年 C、1684 年 D、1885 年
-
10、有学者统计,公元16( )0年中国人口已达1亿,1741年达1.6亿以上,至1762年增至2亿.人口的 迅速增长与高产作物的引入有重要关系。材料中的“高产作物”可能是( )A、水稻和小麦 B、玉米和甘薯 C、烟草和马铃薯 D、南瓜与粟
-
11、元朝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按内地汉族区域置行省,而设置符合该地区该民族特点的管理机构。例如在吐蕃地区设置政教合一的宣政院,对有些地处边远地区的民族,在政治上从其本俗,在经济上也听任其固有形式继续存在。这表明元朝( )A、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B、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C、民族交融互通有无 D、因地制宜有效治理
-
12、下图为一学生整理的某一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主要举措:这一时期史称( )
①任用姚崇、宋璟为相;②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13、下图为某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时间轴,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14、《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 于研究( )A、秦始皇时期开凿的灵渠 B、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C、大禹治理黄河水的事实 D、秦国在泾河修建郑国集
-
15、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行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干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求 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 )A、连续性 B、渐进性 C、一体性 D、多元性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朕今选文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太祖实行的政策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实行这种政策的利和弊。 -
17、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 )A、割据军阀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大将发动兵变 D、皇族内部争夺皇位
-
18、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唐朝的制度传播到日本 B、唐朝时期中日交流密切 C、日本仿唐制建立了国家 D、很多日本人定居在中国
-
19、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宋时期。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特征。下列政权中曾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是( )A、辽 B、西夏 C、金 D、北宋
-
20、从唐初至开元年间,劳动人民开辟出大量荒地,大大扩大了垦田面积,农业生产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下列不能反映这一时期唐朝农业繁荣发展的是( )A、修建很多水利工程 B、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C、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D、垦田面积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