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浏览目录是阅读书籍的重要环节。下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第三单元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古代亚非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D、走向近代 -
2、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下图中C处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是( )A、种姓制度、佛教 B、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象形文字、金字塔 D、宙斯像、《荷马史诗》
-
3、历史学家陈旭麓研究指出从20世纪初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把科学列为必修课。先进的中国人一方面倾力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另一方面则创办各类科学杂志,如《科学世界》等。据此可知( )A、当时的新式学校普遍重视科学教育 B、民主与科学成为当时中国人的共识 C、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D、传统的儒学课程已经没有学校开设
-
4、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洞开,列强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这些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B、《马关条约》标志着帝国主义侵华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辛丑条约》使上海、重庆等地成为了通商口岸 D、以上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5、上映于2025年年初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目前已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影片对经典神话的现代化改编,引发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共鸣。片中人们熟知的哪吒形象原型主要出自(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牡丹亭》
-
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推动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关系的发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北方人口的南迁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7、《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唱道:“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要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最可信的资料是( )A、《史记·秦始皇本纪》 B、李白的《古风》组诗 C、《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D、秦始皇陵兵马俑
-
8、汉字是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被誉为“活着的图腾”。已知最早的汉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容闳建议下,1872年,清廷派遣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洋务运动时期,清廷派出的留学生主要赴英、法等国学习。清廷一方面公费选派学生出国,另一方面鼓励自费留学。1903年10月,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学成回国的留学生通过考核后可给予一定出身,并授予一定官职,从而促发晚清出国留学高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清廷推动留学事业,但留学生接受新式教育后,深切感受到民族危亡的刺激,最终走向清朝的对立面,成为清政府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
——据中国历史研究院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散居在国外的留学生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通过各种途径,冲破种种阻力,纷纷回归到祖国,兴起了中国近代以来留学史上空前的归国热潮,不仅当时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强烈的震动,而且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兴盛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归国留学生队伍中,留美学生不仅是主体力量,直接构成留学生归国潮流的主流,而且对留欧学生、留日学生的归国也有示范的作用,促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归国热潮的持续和高涨。
——摘编自吴汉全、王中平《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 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20多万人。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有45.98万人。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
——摘编自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写正确,错误项的括号内写错误)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方式主要是公费选派和自费留学
晚清出国留学潮流为中国培养大量专业人才,挽救了清朝的民族危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现留学生归国高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归国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贡献。(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外留学交流的趋势。综上所述,归纳留学生肩负的时代使命。 -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在全国发现1000多处宋代的瓷窑,其中重要的有30多处,有八大窑系、五大名窑之说。据《宋会要辑稿》载:“瓷器所出,逾于前代……商贾转贩,舶交海中,远至大食、天竺诸国。”《诸蕃志》亦记:“中国瓷器,为海外诸国所宝,贩瓷之利,倍于丝绸。”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等《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瓷器外销曾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而至清代晚期,欧洲各国、日本、美国出产的瓷器反而大量销往中国,严重冲击了中国本土瓷器的市场,一方面,工匠失业或转行,另一方面,由于利润下降,资本投入减少,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萧条状态。
——摘编自王光尧《对中国古代输出瓷器的一些认识》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瓷器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瓷器贸易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出现的新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以来中国瓷器贸易衰落的影响。 -
11、史明辨同学以“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题,制作了如图的知识结构图以便于复习。请你参与,共同完成。(1)、将下列符合知识结构图中①、②两处的历史事件放入合适位置。
美国内战
罗斯福新政
甲午中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2)、根据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致经过”,绘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3)、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协助史明辨同学,从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角度,概述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发展并说明其时代特征。 -
12、【科学理论·思想指引】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
13、【帝国扩张·文明演进】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他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
14、【伟大转折·事业启航】1978年12月召开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5、【文化领袖·思想解放】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16、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修建了 ,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17、1942—1943年,美国拍摄出《莫斯科使团》等电影,基本上都是颂扬苏联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事迹;1950年,美国教育片《钟声》渲染“苏联侵略带来的危险”。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法西斯德国战败 B、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C、苏联模式的形成 D、美苏由合作转向对抗
-
18、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B、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C、1922年,签订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
19、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迫切需要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一些城市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多种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了大学。这反映了中世纪城市(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求 B、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 C、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
20、法典以强制性规范确立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西亚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法典应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