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纪录片《血色浪漫》介绍道: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派遣留学生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开办新式学堂 D、筹建新式陆海军
  • 2、电视剧《太平天国》中展现了:太平军千军万马,攻下永安。洪秀全在大校场举行盛大的“封王大典礼”,正式册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典礼时万人空巷,军民欢腾的景象。这一场景可用于了解太平天国(   )
    A、政权组织的初步建立 B、由盛转衰的全部过程 C、为抵抗淮军作出努力 D、全盛时期的军队建制
  • 3、如下是某一历史剧的剧情简介,下列与该历史剧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广开言路,举行士子观风势;功用民心,创办民间禁毒局。放眼世界,首译洋文洋法;亡羊补牢,严惩鸦片走私。……托付《海国图志》,谋求富国强兵。

    A、李鸿章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邓世昌
  • 4、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中考新考法·任选内容进行论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介绍。(要求:史论结合,包含图片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具体史事、时代精神等)
    (2)、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主题线索。
  • 5、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期推文中包含如下画作信息。这一画作展现出(   )

    作品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架桥部队用身体撑起浮桥,配合主力部队向敌人进攻。硝烟四起、火光冲天,渲染出激烈的战斗气氛。

    A、解放军一往无前的气势 B、军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C、革命队伍受到人民欢迎 D、共产党政策深得民心
  • 6、1940年9月5日,《新疆日报》刊登了如下作品,该作品(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斗志 C、体现了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D、表达根据地军民的战斗热情
  • 7、小江同学收集了抗日战争期间拍摄的照片,这可用来印证(   )

    A、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 8、课堂上老师给出如下两幅图片,这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B、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
  • 9、如下是同学们在展览中看到的木刻版画,据此判断,相关历史事件是(   )

    A、百团大战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 10、如下为小历同学搜集到的五四运动期间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口号”反映了当时  (   )

    A、青年学生爱国救国热情 B、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C、文学革命逐渐得到普及 D、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 11、八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复习课展示了如下两张照片。据此推断,本节复习课的主题是(   )

    A、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农民阶级革命斗争
  • 12、如下是1900年6月24 日《梅斯插图报》中的内容。下列历史叙述与下图呈现史实相符的是(   )

    一群比利时人在距离天津城几公里的地方与包围他们的义和团激战。

    A、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 B、中比两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C、中国人民具有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D、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 13、某班举办早期现代化的军事探索专题展。以下图片可以入选这一专题的是 (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炮房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C、《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D、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 14、历史图像能直观反映历史。如下图片(   )

    A、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壮举 B、展现广州的历史发展变迁 C、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D、呈现列强侵略中国的场景
  • 15、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往往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领袖和旗帜,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其密切相连,是基于孙中山在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等方面贡献作出的评价。孙中山是共和国真正缔造者和坚决捍卫者也是恰如其分的,建立中华民国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独裁复辟意图暴露后,他又领导了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诚如其所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摘编自张磊《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孙中山的双重身份,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重身份展开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简要说明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以上杰出人物所具备的精神品质。
  • 16、“左权同志军事才能出众,指挥作战灵活多变,在多次重要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善于分析战场形势,制定出精准的作战方案,带领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一评价强调了左权(   )
    A、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B、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C、率先提出武装抗日主张 D、领导局部抗战胜利
  • 17、蒋介石称谢晋元为“中华民国军人光荣之典范”,并赞扬其在孤军营中的坚毅精神。毛泽东则称谢晋元为“民族革命典型”,认为其代表了中国军人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们做出这一评价是由于谢晋元(   )
    A、在喜峰口重伤日军 B、率军守卫宝山后壮烈牺牲 C、坚守四行仓库阵地 D、组织回民义勇队抗击日军
  • 18、同学们整理了不同人物对叶挺的评价,这说明(   )

    人物

    评价内容

    周恩来

    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蒋介石

    叶挺固执己见,不肯就范,实为可惜。然其军事才能,确为罕见

    A、时代背景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B、多角度的评价可以还原史实 C、政治立场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D、人物评价受社会地位的影响
  • 19、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梳理了李大钊的人物事迹,下列与其事迹相符的评价是  (   )

    ·1916年,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发起并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面对威逼利诱和严刑,慷慨赴死

    A、雄才伟略,气贯山河 B、巩固民国,强化集权 C、顺应民意,锐意革新 D、革命先驱,舍生铸魂
  • 20、某公众号展示了某一历史人物的生平(部分)和评价,与之相符的人物身份是(   )

    生平

    (部分)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和科学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聘请胡适、鲁迅等学者任教,推动白话文运动

    ·1919年,起草《北京市民宣言》,指导五四运动后期的发展

    评价

    他在北大,把《新青年》办成思想革命的中心⋯⋯使这个杂志成了中国思想界空前的大变动。

    A、马克思主义先驱 B、新文化运动旗手 C、“实业救国”践行者 D、工人运动领导者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