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把材料一中的图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些生产工具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
材料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天府”的形成与哪一因地制宜的工程有关。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
2、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正在热播,激发了某同学的学习兴趣,开展“解锁考古密码,探寻中华文明”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的13层文化堆积中,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灰烬层集中见于第10层底部、第8﹣9层……其中第4层的灰烬最厚,有的厚达6米。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
——摘自安家媛《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
材料二 如图所示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还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二里头遗址地处洛阳盆地东部……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距今约3800﹣35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的都城遗存,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摘编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简介》
材料四 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
——摘编自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1)、依据材料一,推断北京人的具备什么生活技能?结合所学,此技能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的具体作用?(2)、依据材料二,山顶洞人在生产技能和观念意识上的进步表现在哪里?(3)、材料三中的“★”处应填写的是哪一朝代?结合所学,写出这一朝代开创者是谁?(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
3、《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反映商鞅“治秦”的特点( )A、法令严苛,捍卫皇权 B、不畏强权,公正无私 C、坚守诚信,宽厚待人 D、注重亲疏,随机应变
-
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影响人类不同的生存、生活方式。居住半地穴式房子,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经济变革最重要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关系。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 。(2)、观察材料二,左图中“齐”、“鲁”、“吴”、“晋”、“宋”等诸侯国的出现与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上图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3)、西周进行了政治制度创新,一度强大,但最终仍与夏商一样,走向灭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各诸侯国听从国王的调遣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 D、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
8、某校举办文物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鈇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A、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B、河姆渡居民会制作磨制石器 C、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D、河姆渡居民已经能烧制陶器 -
9、下表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学派名称与其言论对应正确的是( )
思想主张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以法治国
学派
儒家
墨家
A、道家学派、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兵家学派 C、道家学派、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墨家学派 -
10、如图,石家庄27中的校训“博学、笃志”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A、
B、
C、
D、
-
11、下图是某同学搜集整理的学习资料,请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历史人物:启、汤、武王
政治制度:分封制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早期国家和与社会变革 -
12、制作年代标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盘庚迁都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东周建立
-
13、下表所示资料可用来说明( )
地点
云南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
炭屑和烧骨化石
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实证价值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中国大地较早孕育了早期人类 B、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C、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D、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材料二: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三:1920年夏,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等地也先后建立了相同的组织。
材料四: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从此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材料一宣传的是什么思想?(2)、材料二中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谁建立的?(4)、材料四中“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为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哪些条件?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全面批孔的文章,论证孔子旧礼教不适合现代社会。他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强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还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吃人的礼教”一语,就是从这篇小说来的。
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哪两个?(2)、材料二中的“卖国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 -
16、1911年中国发生了巨变;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
材料二:
(1)、五四运动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开端?(2)、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谁?他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的文章是什么?(3)、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哪一政党的诞生?说说这一政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当他们归国的时候——陈独秀在1915年,蔡元培在1916年,胡适在1917年分别归国——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五四”后青年学生热烈追求新思想,探讨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提出各种各样的关于改造中国的方案。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许多人开始改变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旧观念、旧思想,社会上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对“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的理解。(2)、结合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
18、1923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但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为此中国共产党( )A、放弃领导工人运动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开始领导农民运动 D、开始寻求革命同盟者
-
19、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之一是嘉兴南湖的游船,所以中共一大的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下面对“红船精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C、不畏艰险、艰苦奋斗 D、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
-
20、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处应填写(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