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中和反应的探究活动,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不断搅拌,待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停止滴加,共消耗了7.3g稀盐酸。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2、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食品、造纸、油墨、颜料、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工业上碳酸钙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天然石灰石机械粉碎,得到的产品称为重质碳酸钙:另一种是利用化学沉淀反应制备,得到的产品称为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来源广、成本低,但产品粒度大、纯度(指物质的质量分数)低。随着生物医药等高端工业技术的进步,对粒径小、纯度高的轻质碳酸钙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工业制备轻质碳酸钙的方法有复分解法、碳化法等。复分解法是指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取:碳化法制备过程模拟如图7所示,在反应池中,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温度对轻质碳酸钙粒径的影响如图8所示。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重质碳酸钙的制备过程发生的是变化。(3)、写出以纯碱为原料之一,用复分解法制备轻质碳酸钙的一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写出图7反应池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分析图8,可获得的信息有(写一条即可)。 (6)、轻质碳酸钙产品因其制备成本高,限制了在某些行业的大规模应用。请你从降本增效、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轻质碳酸钙的制备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6)、轻质碳酸钙产品因其制备成本高,限制了在某些行业的大规模应用。请你从降本增效、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轻质碳酸钙的制备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3、家用燃料的变迁体现着科技的进步,印证着生活的向好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和图6,回答下列问题。 (1)、薪柴、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均可作为燃料,主要的原因是(2)、过去,薪柴是主要燃料。涉及薪柴的成语“釜底抽薪”蕴含了一种灭火方法,其灭火原理是(3)、如今,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已使许多家庭受益,请写出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燃料不充分燃烧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造成空气污染。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写一种即可)。(5)、你认为未来家用燃料应具备的特点是 (1)、薪柴、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均可作为燃料,主要的原因是(2)、过去,薪柴是主要燃料。涉及薪柴的成语“釜底抽薪”蕴含了一种灭火方法,其灭火原理是(3)、如今,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已使许多家庭受益,请写出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燃料不充分燃烧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造成空气污染。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写一种即可)。(5)、你认为未来家用燃料应具备的特点是
- 
                            4、在实验室利用图5中提供的仪器制备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也可用于收集氧气,理由是 (1)、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也可用于收集氧气,理由是
- 
                            5、“辣糊糊”是宁夏的一道特色小吃,它的辣味主要来源于辣椒,辣椒的活性成分是辣椒素(化学式为C18H27NO3),有刺激性并可在口腔中产生灼烧感。(1)、辣椒作为一种蔬菜,它能为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2)、辣椒素的组成元素有种。(3)、辣椒素中碳、氢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 
                            6、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为碱,则甲不可能为酸 B、若乙是一氧化碳,甲一定是碳单质 C、甲、乙、丙三种物质必须含有同种元素 D、若丙是水,则甲转化为乙的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A、若丙为碱,则甲不可能为酸 B、若乙是一氧化碳,甲一定是碳单质 C、甲、乙、丙三种物质必须含有同种元素 D、若丙是水,则甲转化为乙的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 
                            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检验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 设计     A、A B、B C、C D、D A、A B、B C、C D、D
- 
                            8、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100g饱和 KNO3溶液中含有20g KNO3 B、t2℃时,NaCI和 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NaCI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KNO3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I D、t3℃时,分别用等质量NaCI和 KNO3固体配成饱和溶液,所得NaCI饱和溶液质量更大 A、t1℃时,100g饱和 KNO3溶液中含有20g KNO3 B、t2℃时,NaCI和 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NaCI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KNO3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I D、t3℃时,分别用等质量NaCI和 KNO3固体配成饱和溶液,所得NaCI饱和溶液质量更大
- 
                            9、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图2是关于甲醇制备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16 C、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 D、甲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16 C、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 D、甲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10、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不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A、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氣化钠 B、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 C、将氯化钠和水放入烧杯中进行搅拌溶解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进行蒸发
- 
                            11、下表列出了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胃液 血浆 唾液 胰液 0.9~1.5 7.35~7.45 6.6~7.1 7.8~8.4 A、胃液 B、血浆 C、唾液 D、胰液
- 
                            12、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D、冰雪融化——分子发生变化
- 
                            13、学校劳动教育基地里的蔬菜因缺氮叶片发黄,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A、Ca3(Po4)2 B、CO (NH2)2 C、K2CO3 D、MgSO4
- 
                            14、《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法煮盐的工艺“.......汲水而上。入于金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微观粒子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电子
- 
                            1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图1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 B、碘元素的符号为I C、碘属于金属元素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A、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 B、碘元素的符号为I C、碘属于金属元素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 
                            16、我国科学家已研发出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实现全固态电池材料新突破。硫化锂(Li2S)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 
                            17、液氢和液氧是火箭发射的常用推进剂。已知卫星要被送达预定轨道,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 kg的液氢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为使这些液氢完全燃烧,火箭发动机贮箱中装入液氧的质量至少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8、常温下,均能与稀硫酸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问题:二者混合后与稀硫酸反应的先后顺序受哪些因素影响?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如下探究。提示:铁与氧化铜在溶液中不反应。 【实验探究一】铁和氧化铜用量的差异对反应先后顺序的影响 实验方案:向两份不同比例的混合粉末中,分别加入足量等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不断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 实验 序号 铁粉质量/g 氧化铜质量/g 9.8%的稀硫酸 实验现象 ① 0.56 1.6 足量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蓝色。 ② 1.68 1.6 足量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红色固体不再增加后,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 【分析与结论】 (1)、实验中均生成红色固体,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以上实验,铁、氧化铜两种物质中,先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3)、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铁粉和氧化铜用量的差异(填“是”或“否”)会影响二者与稀硫酸反应的顺序。(4)、【实验探究二】硫酸浓度对反应先后顺序的影响实验方案:向两份相同比例的混合粉末中,分别加入足量等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硫酸,不断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 实验 序号 铁粉质量/g 氧化铜质量/g 稀硫酸浓度 实验现象 ③ 1.12 1.6 18.6%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 ④ 1.12 1.6 23.7%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的同时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蓝色。 【分析与结论】 实验④中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为。 (5)、对比实验③和实验④,增大硫酸浓度会促进与硫酸的反应。(6)、增大硫酸浓度会影响红色固体的质量。两个实验中,红色固体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实验③实验④(填“大于”或“小于”)。
 (7)结论:硫酸浓度对铁、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顺序有一定影响。
- 
                            19、下面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性质验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装置B、C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验满方法是。(3)、将装置B、F相连,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装置F试管中的现象为 ,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通常状况下,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连接好仪器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装置B、C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验满方法是。(3)、将装置B、F相连,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装置F试管中的现象为 ,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通常状况下,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连接好仪器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20、数字化实验具有实时、准确、直观、操作简便等特点。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反应。锥形瓶中盛有一定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传感器,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盐酸。 (1)、观察到锥形瓶中的现象是 , 证明二者发生反应。(2)、选择pH传感器,观察到pH变化如图2所示。 (1)、观察到锥形瓶中的现象是 , 证明二者发生反应。(2)、选择pH传感器,观察到pH变化如图2所示。①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C点时,除指示剂外,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选择温度传感器,观察到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①由图像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②D点时,容液的pH7(填“>”、“<”或“=”)。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某些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利用指示剂观察宏观现象,也可以借助数字化实验实时地呈现反应情况,证明二者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