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中秋赏明月 B、端午赛龙舟 C、春节放烟花 D、重阳插茱萸
  •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试剂气味 B、加热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滴加液体
  • 3. 项目式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制作了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该装置净水的原理是吸附 B、该装置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塑料膜可用棉布代替 D、塑料膜上的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生活中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B、工业上使用明矾对自来水消毒 C、农业上提倡大田漫灌浇灌作物 D、家庭中大力推广使用含磷洗涤剂
  • 4. 下列关于CO2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CO2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 5.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啤酒 B、牛奶、冰水混合物 C、液氧、二氧化碳 D、水银、洁净的空气
  • 6.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保持红热,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 7. 下列反应既不属于氧化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B、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C、汞+氧气加热氧化汞 D、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 8.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产茶国,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目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代茶俗,以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方式,不断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回答下列小题
    (1)、生活中常见到富硒茶、富硒矿泉水、富硒粮食、富硒水果、富硒鸡蛋、富硒蔬菜,其中“硒”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清顶香茶》中记载:“日出卧龙日暮色,月生青顶月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煮茶时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分子获得能量后运动速率加快 D、分子的总数增大
    (3)、市场上有很多“富硒产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序数为34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g D、1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 9. 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B、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药品:先让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收集气体: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 10. 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对下列科学家贡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张青莲:精确测定部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C、拉瓦锡:用红磷燃烧法测得空气的组成 D、汤姆孙:发现电子
  • 11.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C、带正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 D、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B、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物质的种类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中一份加入了少量催化剂,产生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题各10分,共55分。

  • 13.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粒子是
    (2)、图2中选项表示镁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3)、图2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选项有
    (4)、A-C所示粒子共表示种元素(填数字)。
    (5)、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
    (6)、A粒子所示结构示意图中“8”的意义

三、【科普阅读】

  • 14.

    Ⅰ.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生成氯化铵。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任写一点)。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化工厂发生大量氨气泄漏,可用洒水的方法来吸收,原因是________。

    Ⅱ.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4)用“”可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填名称);

    (5)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忽略空气中其他成分,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Ⅲ.从污染角度: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二氧化氮B. 二氧化硫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

    (7)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 适当控制机动车使用
    C. 关闭所有厂矿产业、禁止烧煤D. 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8)空气质量分级标准如下表:

    空气质量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某地区空气质量指数保持在16~45之间,那么该地区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在________(填“优”或“良”)。

四、【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 15. 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制氧机”,如图1所示,在反应仓中加入过碳酸钠固体、二氧化锰粉末和水产生氧气;图2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常用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①
    (2)、若在实验室用简易“制氧机”的药品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字母);若用D装置来收集O2 , 气体应从端(填m或n)进入集气瓶。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应该在A中试管口添加一种实验用品是 , 其作用是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BC装置探究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的方案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收集50 mL O2所用时间

    实验1

    30 mL 2%

    粉末状MnO2 0.2 g

    21 s

    实验2

    30 mL 2%

    粉末状CuO a g

    47 s

    ①表格中a的值为

    ②要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O2所需要的时间,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

    ③图中C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操作前,集气瓶未装满水是否影响实验结果(选填“是”或“否”)。

五、【科学探究】

  • 16.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提出疑问,分子运动的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查找资料】①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②浓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得到的液体;③氯化氢与氨气会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猜想假设】

    (1)猜想1:温度;猜想2:;猜想3:分子的种类。

    【实验探究】

    (2)完成空白处

    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结论

       

    B中③号试管内酚酞溶液先变红

    猜想1(填正确或不正确)。

       

    猜想2正确。

    如图所示a、c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等浓度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b处有白烟产生

    氯化氢(HCl)分子运动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氨气(NH3)分子运动速率,它们在b点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分子,猜想3正确。

    【实验拓展】

    (3)实验①中可知,相同条件下 , 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生成白烟的符号表达式为 , 该变化中改变,不变。(填分子或原子)

    (5)已知氯化氢分子质量大于氨气分子质量,对实验③进一步分析,可知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

  • 17.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珠江水,并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 操作①的名称是 , 应选用的装置是图乙中的Ⅲ,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装置是图乙中的(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图乙中的(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得到的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该装置(填“能”或“不能”)用于淡化海水。
    (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多选,填字母)。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 18. 已知:A、B、C、D、E为初中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换关系,图中“→”指向生成物,“—”表示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其中A、B为空气中成分,A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D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一种淡黄色固体在A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和E的名称:
    (2)、写出物质C在A中燃烧的现象是 , 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A—C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某金属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D,写出A→D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 该实验集气瓶底要放
    (4)、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这个过程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