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CO2和H2O,同时放出能量(已知葡萄糖放出约16kJ的能量)。请回答:(1)、葡萄糖是由(填数字)种元素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数目比为(填最简整数比)。(3)、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4)、一般人每行走1km,大约需消耗170kJ的能量。假设这些能量全部来自葡萄糖。小明同学步行5km,大约需消耗(取整数)g葡萄糖。
-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1)、某同学将公园里浑浊的水样倒入烧杯中,静置一会儿后,进行过滤(如图1),请回答:
①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末端尖嘴部分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②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
(2)、“生命吸管”(如图2)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净水流程如图3所示(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填字母,下同),超滤膜的作用是。A.去除有害细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色素和异味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3)、经“生命吸管”处理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检验。在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常采用的方法,硬水在煮沸时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4)、电解水实验(如图4)中,常用检验玻璃管a中的气体,该实验可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试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气体。(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填字母,后同),收集装置应选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为。若用高锰酸钾和装置A制取氧气,你认为还缺少。(4)、装置C与B相比,优点是。
-
4、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1中共有种元素,中n=。
②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
③A和C两种粒子的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图2是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①生成物丙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②在化学变化中,(选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
-
6、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氧气液化——分子间隔变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
7、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认识正确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燃烧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
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装入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
-
9、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调控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1)、将食品置于冰箱中保存可减缓变质,原理是能影响化学反应。(2)、某小组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因素,实验用到的H2O2溶液浓度为30%,催化剂的用量均相同,0~100秒广口瓶中压强的变化用△p表示。
编号
H2O2溶液的体积/mL
水的体积/mL
溶液pH
催化剂种类
△p /kPa
1
15
15
5
FeCl3
49
2
10
20
5
FeCl3
26
3
5
25
5
FeCl3
20
4
5
25
5
CuCl2
10
5
5
25
5
CuSO4
7
①实验1、2、3用于探究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
②依据实验(填编号) 的数据, 得出催化能力: FeCl3>CuCl2。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继续探究的问题:
(3)、研究和调控燃烧能提升化学反应的应用价值。①将蜡烛置于空气中,测定从点燃到熄灭过程中气体浓度(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如图。
为了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用空气占95%、CO2占5%的混合气体重做实验,观察到蜡烛(填“能”或“不能”)点燃,说明氧气浓度降低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②用红磷燃烧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排除装置与操作误差后,发现实验结果总是低于氧气的真实含量,原因可能是。
③煤矿井下的空气通常含有甲烷,不断鼓入新鲜空气是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的举措之一,其原理是通过使甲烷燃烧无法达到所需的条件。
-
10、 碳酸钡 (BaCO3) 广泛用于制造光学玻璃、陶瓷、塘瓷、颜料等,工业上用重晶石 (BaSO4)碳化法生产碳酸钡的流程如下:(1)、煅烧炉得到的副产品是(写化学式)。(2)、粗BaS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反应器中生成的 Ba(OH)2和 Ba(HS)2均进入溶液A在碳化塔中与CO2反应完全转化为BaCO3沉淀。
①BaS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如果参加反应的BaS质量是338kg,理论上碳化塔中参加反应的CO2质量是kg。
(3)、结合上述工艺,设计吸收碳化塔产生的酸性气体H2S的合理方案:(4)、 BaCO3可用于制备其他钡的化合物。已知BaCl2、 Ba(OH)2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BaCl2
31.6
35.7
40.7
46.4
52.4
溶解度/g
Ba(OH)2
1.7
3.9
8.2
20.9
101.4
①描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特点:
BaCl2:0~80℃范围内溶解度均较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a(OH)2:。
②以BaCO3为原料制备 Ba(OH)2固体,简述操作过程:在加热条件下,将BaCO3固体溶于浓盐酸,。
-
11、 化学在“低碳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用K2CO3溶液对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利用的方案如下:
注:“再生”是指KHCO3释放CO2后又变回K2CO3的过程。(1)、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2)、吸收塔中K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上述方案的相关举措中,体现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的有____。A、使用高硫煤发电 B、设置热交换器 C、K2CO3循环再生 D、用粉煤灰制砖(4)、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分子微观示意图如下。请你设计一个由二氧化碳合成甲酸的化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5)、某粉煤灰的主要成分如下表:粉煤灰组成
MgO
CaO
Al2O3
SiO2
含量(质量分数)
2.0%
5.6%
20.4%
72.0%
往粉煤灰中加水制得湿料,再与CO2反应,制成粉煤灰砖以实现CO2的封存。该粉煤灰砖可看作是碳酸镁、碳酸钙、氧化铝、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MgCO3·2CaCO3·4Al2O3·24SiO2。理论上100 吨粉煤灰可以封存吨CO2。
(相对分子质量: MgO40 CaO56 Al2O3 102 SiO260)
-
12、 青铜铸文明,文脉传千秋。四千多年前,华夏民族就能够冶炼青铜合金。(1)、《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六种青铜合金,其中两种的性质如下表:
名称
钟鼎之齐(含锡16.7%)
戈戟之齐(含锡25.0%)
熔点/℃
980
800
布氏硬度(数值越大越硬)
90
290
它们在古代分别用于制作礼器和兵器。用“戈戟之齐”制作兵器,利用的物理性质是。【答案】
(2)、赤铜矿中 Cu2O的质量分数为72%,炼铜时发生反应Cu2O+CO=2Cu+CO2 , 理论上1吨赤铜矿能冶炼出吨铜。(3)、一些古老的铜器“纯青如铺翠、而莹如玉”。在自然环境中,铜器受腐蚀生成“无害锈”,不仅增加美观度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氯离子、氧气和潮湿环境的影响下,“无害锈”也会转化为质地疏松易脱落的“有害锈”,加快铜器腐蚀。锈蚀类型
主要成分
无害锈
Cu(OH)2CO3、CuO、Cu2O
有害锈
Cu(OH)2Cl
①根据组成预测, Cu2(OH)2CO3和Cu2(OH)3Cl都能溶于盐酸, 生成(填化学式) 溶
液。
②某小组刮取少量铜器表面锈蚀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锈蚀物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并有气泡冒出,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浑浊。
反思与评价:锈蚀物中含“无害锈”,依据是;不能确定是否含“有害锈”,理由是。(查阅资料:Ag2CO3、AgCl均为白色固体且不溶于水)
③考古学家从海底打捞出青铜文物后,立即用蒸馏水清洗,主要目的是。
埋藏在海底的青铜文物历经多年仍保存相对完好,原因是。
-
13、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建设美丽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近年来,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广州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
污染物种类
PM2.5
(μg/m3)
PM10
(μg/m3)
二氧化氮
(μg/m3)
二氧化硫
(μg/m3)
臭氧
(μg/m3)
一氧化碳
(mg/m3)
2024年
21
37
27
6
146
0.9
2023年
23
41
29
6
159
0.9
浓度限值
二级
35
70
40
60
160
4.0
浓度限值
一级
15
40
40
20
100
4.0
注:PM2.5指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10指粒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
--摘录自2023年、2024年《广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臭氧(O3)气味强烈,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损伤人的肺功能,引起打喷嚏、咳嗽、胸痛和肺水肿等,它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地表附近臭氧的生成,与二氧化氮、PM2.5等多种污染物有关,在阳光作用下,一种生成臭氧的原理如下:
臭氧不仅存在于地表附近,还存在于距离地球表面20~35km的平流层,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1)、2024年广州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中,浓度高于一级限值的有。(2)、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6μg/m3 , 则1m3空气中至少含硫元素μg。(3)、结合上述生成臭氧的原理图:①图中属于化合物的分子有种。
②随着O3分子的数目不断增加,分子的数目不断减少。
(4)、臭氧既保护了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伤害。请举出一种类似的化学物质,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
14、徐光宪院士是国际著名的中国化学家,为我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作出了杰出贡献。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是指钪、钇等17种储量较少的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1)、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华南地区稀土矿中含有较多的Sc2O3 , 其中Sc元素的化合价为。(3)、Sc(NO3)2是一种制备石油化工催化剂的原料,根据化合物的分类,Sc(NO3)2属于 。(4)、一些冶金厂的粉尘中含有ScCl3 , 经回收分离后,与金属钙在700~800℃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化学方程式为。钪和钙都是活泼金属,进行该置换反应时应注意。
-
15、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实验②:试管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C、实验③: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说明消耗的铁和生成的铜质量相等 D、实验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X中可能含有HCO3
-
16、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 Na2CO3溶液中的 NaCl:加入适量的盐酸 B、除去 CuSO4溶液中的H2SO4:加入铜粉后过滤 C、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取少量样品,点燃闻气味 D、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少量样品,加入镁条观察现象
-
17、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流程如下,其中不涉及的操作是( )A、溶解 B、蒸馏 C、蒸发 D、过滤
-
18、 农业生产中,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16:100 B、从100g该溶液中取出50g,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8% C、任取10g该溶液都含有 1.6g氯化钠 D、将16gNaCl 固体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可配成该溶液
-
19、 下列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不锈钢抗腐蚀性好
制造医疗器械
B
水在通电条件下有氢气生成
用于生产氢气
C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于生产氮肥
D
金刚石导热性好
用于集成电路基板散热
A、A B、B C、C D、D -
20、 “绿色化学”提倡从源头避免有害物质的使用与排放,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
产中选择环境友好的化学反应过程。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产生有害废弃物后再进行治理 B、选择无毒无害的物质作为反应物 C、选择水作为反应物的溶剂 D、使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