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B;Q;(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②;(3)、默写磷酸根: 氢氧根: 亚铁离子:
铵根离子: 铝离子:
-
2、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题1图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图,题2图是制取氧气的三种途径。
(1)、 题1图中c的物质类别是 , a是常见的液体,且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写出c转化为a和c的符号表达式。(2)、 题2图中途径甲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 , 途径乙和丙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中乙涉及到的符号表达为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氧气的用途为(写出一种即可) 。(3)、 题3图为某型号制氧机的工作流程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空气能被压缩的原因是 , 该制氧机的分子筛允许通过,实现氧气和氮气分离。
-
3、【科学探究】
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 。(2)、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通过该实验,再结合氢气燃烧的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3)、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不小心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的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②氯化钠溶液就是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提出假设】假设1:氧气和氯气;假设2:氢气和氯气;假设3:氢气和氧气。
【设计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收集到气体,试管b收集到气体 假设3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假设正确 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 H2O → NaOH + +
【反思评价】
联系电解水的实验,要证明水的组成,你认为在电解水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氯化钠溶液。
-
4、请根据所提供的试剂按要求填空:
(1)、仪器名称:B , E , H。(2)、制取蒸馏水的发生装置需用到C、I外,还有上图中的 , 实验中必须在C中加入碎瓷片,目的是。(3)、B和F组成的发生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O2 ,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在导管末端夹紧止水夹, , 静置,若 , 则气密性良好。 -
5、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向重要化工原料甲醇的高效转化。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涉及种单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反应物中的一种气体可供呼吸。利用下图中的电解水装置制取时,它会在管(填字母)中产生。
(4)、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再生生保系统能实现(3)中气体的100%再生。在失重条件下制得该气体后,还需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其与H2O分离,原因是。 -
6、用化学符号表示:(1)、 铁(2)、 氖气(3)、4个氨气分子(4)、2个镁离子(5)、氯化钠(6)、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7)、碳酸镁(8)、核电荷数分别为8、13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9)、二个硫酸根离子
-
7、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碘元素,它们按碘的化合价的顺序排列:①KI ②I2 ③HIO ④X ⑤NaIO4。则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AgI B、KIO3 C、I2O4 D、I2O5
-
8、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
9、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医疗上可以进行冷冻治疗,其冷冻剂下列物质中的( )A、液态氧 B、液态氮 C、液态空气 D、液态二氧化碳
-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你认为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
11、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美年达 铁锅 B、硫磺 稀有气体 C、双氧水 铜丝 D、木炭 洁净空气
-
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不成立的事( )A、因为酒精能燃烧,所以可作燃料 B、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光,所以用来作霓虹灯 C、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可作电线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
13、下列发明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及使用 B、指南针的使用 C、用粮食酿酒 D、瓷器的制造
-
14、科技的力量使祖国更加强大,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正常生活。科技小组一起探寻空间站里水循环的奥秘。


(一)太空水之去——水的电解。
以空间站空气中的水蒸气、尿、汗液等为原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电解水,产生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科技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模拟该过程。
(1)、写出装置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实验过程中废弃(2)、矿泉水瓶中的液面不断(选填“升高”或“下降”)(3)、写出该装置的一条优点:。(4)、(二)太空水之来——氢气的燃烧。空间站通过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反应为航天器提供电能,同时产生水,电池工作原理如图2 所示。
写出电池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5)、上述电池工作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安全隐患。若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点燃前一定要先。(6)、(三)太空水之构——水分子的构成。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除了H20,还可能是H2O2 , 如何确定水分子的构成呢?
查阅资料: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观察发现,图1中a、b两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 推测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个数比为 , 进而确定了水分子的构成。
-
15、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如图所示工艺流程处理生活污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级处理中格栅的作用与化学实验中的(填操作名称)原理相似(0.5分),其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选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2)、二级处理中活性污泥池是处理核心环节,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如可将葡萄糖(C6H12O6)分解为 CO2和一种常见液态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3)、三级处理中的消毒池常用含氣消毒剂(如Cl2)进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有消毒属性的次氯酸(HClO)和另一种化合物,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该过程涉及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4)、次氯酸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处理达标的水最终排入河流。利用氯气进行消毒时应严格控制用量,原因是(5)、单过硫酸氢钾(KHSO5)是一种新型的非氯消毒剂,适用于多种水质的消毒。计算30.4g单过硫酸氢钾中硫元素的质量:(列式并计算) -
16、“鱼浮灵”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增氧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溶于水后生成碳酸钠(Na2CO3)和过氧化氢,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鱼浮灵”增氧的原理是什么?
猜想一:碳酸钠能分解出氧气;
猜想二:能分解出氧气;
猜想三:碳酸钠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
化学小组用列表法进行方案设计,并用溶解氧传感器测定实验数据:
注:“√”表示实验中已加入,“x”表示实验中未加入。
(1)实验①传感器出现数值,是因为常温下,氧气(填溶解性)溶于水。实验序号
物质
传感器数值( mg/L)
80 mL水
80mL4%H2O2溶液
2gNa2CO3固体
①
√
×
×
4.60
②
√
√
×
8.76
③
√
×
√
4.45
④
√
√
√
9.83
(2)对比实验①③可知,猜想错误。
(3)对比实验②④发现,碳酸钠确实可以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但不能确定碳酸钠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理由是
(4)硫酸铜(CuSO4)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5)收集一瓶实验④中的气体,如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
17、科普阅读。
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奥马尔。亚吉,以表彰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分子结构类型--“金属有机框架”(简称 MOF)。这种结构内部具有可供分子进出的巨大空腔,内部是表面积极大的纳米级孔道。利用这种结构,通过调节温度使水分子在材料中进或出,实现从沙漠的空气中收集水分并再次释放,从而循环利用,缓解沙漠地区饮水困难。同类型的其他结构被描述为“为捕获二氧化碳而量身打造”“为药物的靶向输送而量身打造”或者“为剧毒气体的安全处理而量身打造”。还有的 MOF结构可以捕集水果释放出来的乙烯气体,起到延缓水果成熟的作用。
热重分析(TGA)是一种测定金属有机框架(MOF)热稳定性的技术,选择载气种类(例如 N2、空气或O2)在测定 MOF 的热稳定性时十分重要。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某 MOF 材料(NU-1000)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中随温度升高的质量变化规律,获得如图数据(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样品剩余质量比率)。

依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
(1)、物质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物质的性质,MOF 材料的“巨大空腔”和“纳米级孔道”使它表现出极好的性,从而实现对不同分子的收集和捕获。(2)、在沙漠地区利用MOF材料收集和释放水分的过程发生了(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分析MOF 材料(NU-1000)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中剩余质量比率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你得出什么信息?(4)、分析图中两条曲线的差异,空气氛围中 MOF 材料(NU-1000)的最终剩余质量远低于氮气氛围,是因为空气里的参加了反应,加速了材料的氧化分解。进而证明,该材料在氧化与非氧化环境下热稳定性(选填“相同”或“不同”)。(5)、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预测一条金属有机框架的用途:。 -
18、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比较催化剂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实验操作】
①在27.8℃,100.7kPa时,如图1所示将具支试管的支管通过胶皮管与压强传感器连接,取3.0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试管中。
②用量筒量取5mL3%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具支试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胶塞同时启动数据采集程序采集数据。更换相同质量,取不同种类的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
③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
④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电脑进行处理,得到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

(1)、实验操作③的目的是。(2)、【实验结论1】由图2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实验操作②结束后,过滤后所得的植物碎末为g。
(3)、【交流反思】上海青叶作催化剂时,200s前曲线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200s后曲线略有下降的原因是。
(4)、实验探究二:比较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过氧化氢分解放热,反应结束后,气体质量不变,温度下降,压强减小【进行实验】在30.2℃,压强100.5kPa时,选择上海青叶碎末用量分别1g、2g、3g,均与2mL3%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获得数据如图3所示。

【实验结论2】
由图3可知,在t1秒内,上海青叶用量为g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最快;图中三条曲线最终将重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5)、【拓展延伸】过氧化氢酶存在于动物的各个组织中,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写出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6)、下图中可用于测量收集的O2体积的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
19、科学探究与实践是我们须不断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2)、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里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
【提出假设】猜想I:氧气和氯气; 猜想Ⅱ:氢气和氧气; 猜想Ⅲ:氢气和氯气。
【设计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收集到黄绿色气体,试管b收集到无色气体
猜想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填化学式),猜想正确
(3)、【实验结论】氯化钠溶液通电时,氯化钠和水反应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4)、【反思与评价】根据以上原理分析,通过电解水实验推断水的组成元素时(填“能”或“不能”)用氯化钠代替氢氧化钠。
-
20、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Ⅰ.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仪器的名称:a;b。(2)、利用图G检查装置气密性,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填序号)。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3)、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该装置有一处需要改进的地方:。若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编号)。(4)、选择C和D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有以下步骤,正确的排序为(填序号)。①向b中放入二氧化锰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倒入过氧化氢溶液 ④收集氧气
(5)、Ⅱ.化学兴趣小组对便携式制氧器(如图所示)也产生浓厚的兴趣,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所用的药品。
检验制取气体:用集气瓶收集反应仓中制取的气体, ,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
①降低氧气温度 ②加快氧气的生成
③加湿氧气,保持氧气的湿润 ④可观察氧气排出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