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化学式为)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抗疟药物开拓了新方向,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试计算:(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3)、求青蒿素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2、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1)、合成塔中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2)、生产过程中从合成塔中输出的气体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生产过程中将氨气()冷却成液态氨,此过程改变的是________。A、分子的大小 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的组成(4)、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沸点/()
在时,欲将与、分离,应该将温度控制在之间。
-
3、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 A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3)、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管口进入。
-
4、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产生气体b的一端电极与电源(填“正”或“负”)极相连。(2)、在该实验中,通常会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4)、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组成的。
-
5、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根离子:。(2)、3个氮分子:。(3)、氩气:。(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6、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该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1实验开始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图1实验中,所用的红磷不足会造成集气瓶内进水量少于 C、图2中:C→D气压降低,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的消耗造成的 D、图2中:D→E气压升高,是因为D点对应的时间打开了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内导致内部压强上升
-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
8、某同学描述了某化学符号的含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一个分子;③表示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④表示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该化学符号可能是A、 B、 C、 D、
-
9、湖南省是“有色金属之乡”,其矿产资源以品种繁多、储量巨大而闻名于世。锰矿是永州市的优势矿种之一,如图是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锰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 B、锰是非金属元素 C、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 D、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水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原子之所以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
11、江永香柚是永州市江永县特产,以独特的柚子香味,纯甜多汁的口感而出名。江永香柚富含大量的硒和维生素C(化学式为),下列有关维生素C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一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
1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是A、二氧化碳 B、过氧化氢()溶液 C、高锰酸钾() D、氨气
-
13、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B、露天焚烧固体垃圾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D、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14、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如图操作正确的是A、
加热固体药品 B、
读取液体体积 C、
移走蒸发皿 D、
称量氯化钠
-
1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动植物的呼吸、燃烧都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常温常压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C、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 D、氧气能支持燃烧,因此可做燃料
-
16、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氢气与液氢都有可燃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氧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D、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
-
1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8、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A、木已成舟 B、沙里淘金 C、海水晒盐 D、食物腐败
-
19、化学小组以NaOH为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维度一: 定性认识 NaOH 及其溶液
⑴NaOH属于“酸”或“碱”中的。
⑵将NaOH 暴露在空气中,可观察到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该现象反映出 NaOH的性质有(答一条)。
⑶向稀NaOH 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振荡。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色。
维度二:定量研究 NaOH 溶液与不同物质的反应Ⅰ.酸碱度视角
25 ℃时,利用装置(图1)测定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 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控制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
⑷烧杯中预先盛装的溶液是。
Ⅱ.能量视角
⑸当滴入液体的体积为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⑹利用传感器测定NaOH溶液与CO2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水为对照组。由图3可知,NaOH 与CO2的反应属于(选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Ⅲ.压强视角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气体压强变化认识NaOH 溶液与CO2的反应?
【查阅资料】①可以通过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增加判断反应的发生情况;
②影响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因素有气体分子数、气体所占体积和温度。
【实施实验】利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图4)进行实验。打开传感器,待压强平稳后将水匀速注入充满 CO2 的集气瓶中,压强稳定后再匀速注入等体积的NaOH 溶液。测得气体压强变化如图5所示。
【分析解释数据】
⑺对比a点、b点及点压强的大小,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⑻结合b点→c点的变化过程,解释b点、c点压强相同的原因:。 -
20、回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中的相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O2。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该方法制取O2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图1中的装置(填序号)。
(3)、将图2中的仪器组装成收集装置,与选择的发生装置相连,制取氧气。实验完成后,老师对“组装收集装置”和“收集气体”的过程进行点评,上述两个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可能会影响收集到氧气的浓度,例如“未验满就停止收集”。请再写出两点可能导致收集到氧气的浓度偏低的错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