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碳酸钠溶液的体积而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已知:溶液呈中性),现有以下结论:
①段有气泡产生;
②段溶液的逐渐增大;
③已知 , 则废液中与的质量比为73∶222;
④点时所得溶液中和的个数比为1∶1;
⑤处得到的溶液中含三种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
2、学化学,用化学。下列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硫酸 将水加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鉴别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C 比较生铁和铝合金的硬度 用生铁片与铝合金片互相刻划 D 验证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用天然气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上浮或下沉 A、A B、B C、C D、D -
3、取10 g某种固体物质R在不同温度下加水溶解,恰好溶解时所需水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时,R的溶解度为40 g C、时,R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D、时,将20 gR加入50g水中得到62.5 g溶液
-
4、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减排、碳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科学家研究出利用In2O3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甲醇的微观图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B、此反应是CO2利用的一种方式 C、甲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反应后碳元素的质量减少
-
5、右图是某农家乐柴火灶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火时,先点燃树叶再放入木柴,是因为树叶燃烧不需要氧气 B、将柴草放入炉灶后要架空,有利于柴草充分燃烧 C、为防止生锈应将使用后的铁锅擦干 D、燃烧时烟囱里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
6、小聪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漏斗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 B、该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装置中的铜网可用铁丝网代替 D、可将石灰石换成锌粒,用来制取氢气
-
7、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木炭、硫和硝酸钾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点燃黑火药发生如下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K2S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反应后碳和氮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D、硝酸钾可用作农作物的肥料
-
8、一些食物的pH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6
2.9
6.4
9.0
A、牛奶的酸性最强 B、鸡蛋清呈碱性 C、葡萄汁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
9、小敏同学向DeepSeek提问:防止白色污染有哪些措施?在回答中提到可使用易降解的材料。已知聚乳酸是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化学式可表示为[C3H4O2]ₙ,下列关于聚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乳酸是一种氧化物 B、聚乳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C、聚乳酸中含有氧分子 D、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
10、归纳推理是形成化学观念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1、如图所示,若装置气密性良好,会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下列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增大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增大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改变
-
12、小明设计了一个化学魔术,按下图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产生的泡沫可以用来灭火
-
13、化学家邢其毅说:“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B、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 C、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 D、活性炭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
14、乐山境内开采岩盐的历史悠久,在《汉代古火井碑序》中记载:“……,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天然气),引井火以煮盐。”文中所述的制盐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砍伐斑竹 B、竹管导气 C、引气点火 D、盐水沸腾
-
15、某钙片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兴趣小组为测定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设计以下两种方案。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步骤
数据收集
反应前:468.9g
反应后:465.6g
反应前:384.5g
反应后:384.7g
(1)、用方案测量的数据计算,结果更贴近钙片中碳酸钙质量的真实值。(2)、用你选择的方案计算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6、含碳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成就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正确认识和利用二氧化碳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的制取】
一组
二组
(1)、表中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补齐一组中仪器与名称的连线。(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用到的仪器有(选填字母序号)。常用的收集方法是(选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地球表面70%以上的区域被水覆盖,二氧化碳能对自然界的水产生多大影响呢?小亮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此进行了定量探究(图1),收集数据如图2、图3所示。
(3)、由图2中信息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限度。由图3中信息可知,二氧化碳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反思】(4)、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在逐年升高。结合上述定量研究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对水体的直接危害是 , 为遏制这种现象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选填字母序号)。A.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科技创新,低碳生活
-
17、2025年2月28日,我国世界首个可载人长期驻留的深海实验室一—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广州南沙开工建设。“冷泉”是指海底下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力变化下,溢出海底进入海水的活动。当海底冷泉中的大量甲烷进入大气的时候会引起气候变暖,甚至引起生物灭绝。
【资料1】冷泉生态系统:是海底黑暗世界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深海2000米下(2~4℃C),生活着以化学物质(甲烷、硫化氢等)为食物的甲烷氧化菌等初级生产者,冰蠕虫等一级消费者,扁形虫等二级消费者。线虫类分解死亡生物。这些生物一旦离开了特定环境会立即死亡。
【资料2】化能合成作用:在冷泉生态系统中,甲烷氧化菌等初级生产者以化学物质为能源进行化能合成来获取能量的生命过程。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1)、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石油和都是宝贵的化石燃料。甲烷“溢出”海底的活动是(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这种活动可能引起的危害是(2)、甲烷充分燃烧时火焰呈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下图是甲烷不充分燃烧时的微观示意图:方框内X物质的化学式是 , 产生该物质会污染环境,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原因是 , 应将家用天然气炉火调成蓝色。
(3)、模仿生物学中的食物链,补全冷泉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甲烷氧化菌→(4)、冷泉生态系统中化能合成作用获取的能量与光合作用转化的能量的本质区别是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并非如此! -
18、夏季来临,小东和小莹计划自制老冰棍(冰冻蔗糖水)。(1)、小东想做“最甜老冰棍”。30℃时,他取100g水将250g蔗糖边搅拌边慢慢倒入水中,最后发现有不溶解的蔗糖,他得出结论:此时的溶液已是蔗糖的(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搅拌的作用是(2)、小东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溶解度如下表(数据进行了简化)。
温度/C
0
10
20
40
60
溶解度/g
180
190
200
240
290
他在下图坐标系中画出了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图:用2B铅笔画图)。
根据此图,小东直观地看出蔗糖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选填“较大”或“较小”),并得出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g蔗糖(取整数)。于是他继续加水并不断搅拌,直到蔗糖恰好全部溶解。
(3)、小莹品尝后感觉太甜了,她另取100g水和150g蔗糖混合、搅拌,蔗糖全部溶解。此时蔗糖溶液的质量分数是(4)、两人分别将配制的蔗糖溶液放入模具中冷冻。小东从冰箱中刚拿出冰棍时发现冒“白雾”,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小莹品尝两种冰棍后感觉甜度区别不大,对小东的“最甜老冰棍”产生了疑问,于是问人工智能(A)“蔗糖溶液的甜度与其质量分数的关系”,她有了新的发现。同学们,你也来试试吧!
-
19、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如图),请补充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①
实验目的: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锻炼实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
实验1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铜丝、银丝无明显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实验2
③
铜比银活泼
实验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④
-
20、多角度分类研究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利用反应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请围绕“HCI+NaOH=NaCI+H2O”这一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物质类别角度看,该化学反应是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③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用温度传感器测得该反应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④该反应中HC、NaOH、NaCI、H2O间的质量比是
⑤该反应和其他化学反应一样也有相应的反应条件。
(2)、依据中和反应原理,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A、服用碱性药物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 B、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工业废水 C、用氢氧化钠中和蒸馒头时过度发酵产生的酸 D、海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可改良碱性土壤 E、涂抹食醋可中和蚂蚁叮咬后分泌的蚁酸,缓解瘙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