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气体净化剂,能吸附有害气体 NO2.如图所示,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 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再将a与 b连接,打开 T 处弹簧夹,装置 A,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B:.

  • 2、1879年10月,经过对1600多种材料进行几千次试验后,爱迪生制成了第一个可供使用的碳丝灯泡(灯丝由棉丝碳化后制成).碳丝通电后产生高温,在空气中立即烧断,这是因为(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所以碳丝灯泡必须抽成真空.

  • 3、用纯净的木炭粉末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发生的反应有:C+2CuO__2Cu+CO2

    C+CuO__Cu+CO. 

    现用1.2g木炭粉末还原10g氧化铜粉末,反应物刚好反应完全,则生成的气体产物是(     ).

    A、CO2 B、CO C、CO,CO2 D、Cu,CO
  • 4、由下列实验现象推断,黑色粉末可能是(    ).

    A、CuO和C B、Fe3O4和C C、MnO2 和CuO D、Fe和 CuO
  • 5、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 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 CO
  • 6、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也是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之一.碳在自然界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物质进行的?(     ).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一氧化碳 D、甲烷
  •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8、石墨烯的发现者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的石墨烯,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可以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石墨烯跟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所以硬度都很高 B、石墨烯层由无数个正六边形构成,平均每个六边形占有2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 9、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都属于碳的不同单质 B、乙烯(X)的燃烧反应为X+3O2__2H2O+2CO2 则乙烯的分子式为 C、2H4C.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CO,CO2 则属于无机物 D、C6H6(苯)和C2H2(乙炔)中C,H原子个数比相同,但元素质量比不同
  • 10、某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1)、假设:该反应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实验: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   答

    ①称取 3.2g氧化铁与 2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质量为48.48g的玻璃管中

    氧化铁与炭粉反应时过量

    ②加热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其目的是

    ③对玻璃管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现象说明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质量为52.24g

    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为0.48g,氧元素的质量为0.96g.

    (2)、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得出的假设不成立,理由是.
    (3)、问题探究:出现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11、在密闭容器中盛有6g碳和12g氧气,加热使它们充分反应,最后容器中的气体应该是(     ).
    A、CO2 B、CO C、CO2和CO D、CO2和O2
  • 12、下列物质或行为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
    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 D、石墨碳棒
  • 13、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 14、如图所示,先在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 气体,然后分别向 a、c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并塞紧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A、c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c试管中流,a试管无变化 B、a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a试管流,c试管无变化 C、a、c两支试管中的颜色都消失,水往两支试管中流 D、a、c两支试管都无明显变化
  • 15、超氧化钾(KO2)制氧可用于急救、潜艇等场合。如图是某“化学氧自救器”的示意图,其原理如下:

    (1)、“初期生氧器”先启动,以解决初期供氧不足。“初期生氧器”内含高锰酸钾粉末和铁粉。利用铁粉与O2反应时(填“放热”或“吸热”),使高锰酸钾分解。产生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氧罐”内KO2固体与水或CO2反应后生成O2 , 其反应原理为:4KO2+2H2O=4KOH+3O24KO2+2CO2=2K2CO3+3O2。在潜水艇等密闭环境中使用KO2供氧的优点是(写一条)。
    (3)、当KO2CO2反应时,理论上每消耗142gKO2 , 能产生多少克O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 16、利用废镍材料(含金属Ni、Fe和Cu)回收镍,工艺流程如图(部分产物略去):

    请回答:

    (1)、写出“酸浸”时金属N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浸时,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写一条)。
    (2)、滤液Ⅰ中的溶质有NiCl2(写化学式)。
    (3)、H2O2能将Fe2+氧化为Fe3+ , 其反应为:2FeCl2+2HCl+H2O2=2FeCl3+2X , X为(写化学式)。
    (4)、“除铁”操作的化学方程式为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可使溶液中的离子逐一沉淀。要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则pH的范围是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2

    Ni2+

    7.2

    8.7

  • 17、

    兴趣小组对我国造纸工艺开展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了解古代造纸技术

    【查阅资料】古代手工造纸以竹麻、木材等为原料,含多道工序:

    其中,①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 , 其水溶液显碱性;②黑液显碱性。

    【分析交流】

    (1)竹麻浸水后进行步骤1,其原理为:

    反应1:CaO+H2O=CaOH2

    反应2: , 该反应生成的KOH对竹麻腐蚀性更强。

    同学们模拟古法造纸后,对黑液成分进行探究。

    活动二:探究黑液成分

    【提出问题】黑液中除有机物和水外,还有哪些成分?

    【提出猜想】

    (2)猜想一:KOH;猜想二:KOH和K2CO3;猜想三:

    【实验方案】

    黑液脱色:向黑液中投入活性炭,静置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

    (3)滤液成分探究:

    方案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再滴加适量Na2CO3溶液

    猜想三不成立

    方案2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

    产生气泡

    猜想二成立

    方案3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成立

    【黑液处理】

    (4)黑液显碱性,加入稀硫酸调节至中性再排放。其中涉及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盐在农业上可用作肥。

    活动三:展望造纸发展前景

    (5)新型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已替代30%的传统纸张。其优点是(写一条)。

    【学习感悟】造纸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 18、污水的涅槃重生

    生产生活中的污水,常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分级处理。

    一级处理:格栅可截留大块固体污染物。在沉砂池和初沉池中大量泥沙被沉淀截留。

    二级处理:

    (1)曝气池。曝气池又叫生物反应池。向污水污泥中鼓入压缩空气,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不断繁殖,并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杂质。

    (2)二沉池及其他深度处理。

    金属炭法可处理印染厂废水中的金属离子。铁炭混合物是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铁炭混合物和铝炭混合物均可除去废水中的Zn2+ , 后者对Zn2+去除效果更佳。

    含铝污泥能去除水中的磷。为探究影响含铝污泥除磷效果的因素,在锥形瓶中加入100mL模拟含磷废水,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出污泥样品对磷的吸附量。

    实验

    废水的pH值

    污泥样品/g

    反应温度/℃

    吸附量/mgg1

    1

    3

    0.3

    25

    3.13

    2

    7

    0.3

    25

    2.62

    3

    11

    0.3

    25

    2.1

    进一步处理:

    包括消毒等步骤。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可由亚氯酸钠(NaClO2)和氯气(Cl2)反应制得,另一种生成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

    净化后的水经检测达标后,被排入水体并开启重生之旅。

    请回答:

    (1)、“一级处理”中,缝隙相对较(选填“大”或“小”)的格栅截留效果好。沉砂池和初沉池可去除水中(选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2)、“二级处理”中,鼓入压缩空气曝气。枯草芽孢杆菌是(填“厌氧菌”或“好氧菌”)。从微观角度分析,空气压缩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3)、当废水pH<3时,铁炭混合物表面产生气泡,该气体为(写名称)。铝炭混合物去除Zn2-效果比铁炭混合物更好,原因可能是
    (4)、对比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5)、用亚氯酸钠和氯气为原料制取Cl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 19、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定了久置的铝片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的气体压强和温度变化,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s~50s无气泡产生,50s后开始产生气泡 B、0~50s时,温度和压强变化不明显,是因为反应还没有开始 C、50~100s压强增大,是因为放热和生成氢气逐渐增多共同导致 D、由图像可推知,约100s时停止反应
  • 2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氧化铜和木炭粉

    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

    B

    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

    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O2中的CO2

    将气体依次通过装有浓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D

    检验某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

    A、A B、B C、C D、D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