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2x+2k=0
    (1)、证明:无论k取何值,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分别为x1,x2 , 且x1x22+k2=10 , 求k的值.
  •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5,2),B(﹣2,4),C(﹣1,1).

    (1)在图中作出△A1B1C1 , 使△A1B1C1和△ABC关于x轴对称;

    (2)画出将△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对应的△A2B2C2

    (3)直接写出点B关于点C的对称点的坐标.

  • 3、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1B1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作B2A2B1OA1B1关于点B1成中心对称,再作B2A3B3B2A2B1关于点B2成中心对称,…,如此作下去,则B2024A2024B2023的顶点A2024的坐标是

  • 4、如图,ABO直径,CDO上的两点,且ODBC , 连接ACBD , 下列四个结论中:①AD=CD;②OD垂直平分AC;③BD=AC;④AOD=2DBC .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5、如图,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MAN=45° . 把ADN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 若BM=3,DN=2 , 则MN的长度为

  • 6、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直线x=1 , 有下列6个结论:①abc>0;②4a+2b+c>0;③b24ac>0;④2ab=0;⑤方程ax2+bx+c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⑥当x>0时,yx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7、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点CO上异于点AB的一点.若P=72° , 则ACB的度数为(     )

    A、54° B、126° C、108° D、54°126°
  • 8、若A4,y1,B6,y2,C1,y3为二次函数y=x2+4x5的图象上的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y3 B、y2<y1<y3 C、y3<y1<y2 D、y1<y3<y2
  • 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k+1x+k1=0有实数根,则系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k>13 B、k13 C、k>13k0 D、k13k0
  • 10、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P(-5,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5,2) B、(5,-2) C、(52) D、(-5,-2)
  • 11、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之为“弈”,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下面是对战棋谱中的四个部分,由黑白棋子摆成的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12、教科书第39页有下面一段文字:

    思考:

    如图1,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 . 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 .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图1中的ABCABD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即AB=ABAC=ADB=B , 但ABCABD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小明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再思考,提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这个角是钝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在ABCA'B'C'中,若AB=A'B'AC=A'C'ABC=A'B'C'ABCA'B'C'为钝角),则ABCA'B'C' . 对于小明的结论,阿强和阿芳分别提出了验证方案.

    (1)、阿强的验证方案:根据教科书中探究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经验,利用尺规作图验证小明提出的结论.即先画一个ABC , 使ABC为钝角,如图2,再画一个A'B'C' , 使A'B'=ABA'C'=ACABC=A'B'C' . 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看它们是否重合.

    请利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符合条件的A'B'C'(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

    (2)、阿芳的验证方案: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小明提出的结论.即:在ABCA'B'C'中,已知AB=A'B'AC=A'C'ABC=A'B'C'ABCA'B'C'为钝角),如图3.

    求证:ABCA'B'C' . 请写出证明过程.

  • 13、如图,AB=ACBDABC的角平分线,DEBC , 交AB于点E.请判断CDE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14、学习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后,数学兴趣小组同学就“测量河两岸A,B两点间距离”这一问题,设计了如下方案.

    课题

    测量河两岸A,B两点间距离

    测量工具

    测量角度的仪器,皮尺等

    测量方案示意图

    测量步骤

    ①在点B所在河岸同侧的平地上取点C和点D,使得点A,B,C在一条直线上,且CD=BC

    ②测得DCB=100°ADC=55°

    ③在C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得BEC=25°

    ④测得DE的长度为30米.

    请你根据以上方案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AB

  • 15、某工厂要制作两边长分别为2米和4米,第三边长为奇数的三角形框架.
    (1)、设计小组可以设计几种不同规格的三角形框架,为什么?
    (2)、设计小组成员到建材市场收集数据如下:

    铁条规格/米

    2

    3

    4

    5

    6

    单价/(元/根)

    6

    8

    10

    15

    20

    根据市场能购买到的铁条制作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框架各一个(铁条长度可以切割,但不能拼接),求最少费用.

  • 16、如图,AEBD在同一直线上,FEADCBADAE=DBAC=DF , 若D=30° , 求C的度数.

  • 17、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顶点上.

    (1)、请在图1中画出ABCAB边上的高CEAC边上的中线BF
    (2)、请在图2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AB成轴对称的图形ABD
  • 18、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 , 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12AC;③ABDCBD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

  • 19、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BDABC的高,点E在BC延长线上,且BD=ED , 若CE=32 , 则BE=

  • 20、判断一张纸带的两边ab是否相互平行,提供了两种折叠与测量方案.方案Ⅰ:沿图1中虚线折叠,若测得1=2 , 则ab , 否则不平行;方案Ⅱ:先沿图2中AB折叠,展开后再沿CD折叠,若测得AO=BOCO=DO , 则ab , 否则不平行.对于方案Ⅰ,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可行,Ⅱ不可行 B、Ⅰ不可行,Ⅱ可行 C、Ⅰ,Ⅱ都不可行 D、Ⅰ,Ⅱ都可行
上一页 870 871 872 873 8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