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6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5整式的化简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4乘法公式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3多项式的乘法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2单项式的乘法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1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步练习---提高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7整式的除法 同步练习---基础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6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步练习---基础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5整式的化简 同步练习---基础篇
- 2017-2018学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4乘法公式 同步练习---基础篇
-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 3a(a<0)与x轴交于A,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经过点A 的直线l:y=kx+b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CD=4AC.(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a 的式子表示).(2)、点E 是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AC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求a 的值.(3)、设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 在抛物线上,以点 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如图,一次函数 分别交 y 轴、x 轴于A,B两点,抛物线 过A,B 两点.(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作垂直x轴的直线x=t,在第一象限交直线AB 于点M,交这个抛物线于点 N.求当t取何值时,MN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在(2)的情况下,以A,M,N,D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求第四个顶点 D 的坐标.
-
3、如图,抛物线 与x轴交于A(--1,0),B(4,0),与y 轴交于点C.连接AC,BC,点 P 在抛物线上运动.(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①,若点 P 在第四象限,点Q 在 PA 的延长线上,当∠CAQ=∠CBA+45°时,求点 P 的坐标.(3)、如图②,若点 P 在第一象限,直线 AP 交BC 于点 F,过点 P作x 轴的垂线交BC 于点 H,当△PFH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 PH 的长.
-
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A(1,0),B(3,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D 为抛物线的顶点,试判断△B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将直线 BC 向上平移t(t>0)个单位,平移后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N 两点(点 M 在y 轴的右侧),当△AM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
-
5、如图,已知直线y=kx+b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AOB=90°.求证:直线AB 必过定点.
-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CB=90°,OC=2OB,AC=6,点B的坐标为(1,0),抛物线 经过A,B 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是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过点 P 作PD 垂直x轴
于点D,交线段AB 于点E,使
①求点 P 的坐标.
②在直线 PD 上是否存在点M,使△ABM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7、如图,已知抛物线 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 P 为直线 l 上的一个动点,当△PAC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 P 的坐标.(3)、在直线 l 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8、背景:一次小组合作探究课上,小明将两个正方形按如图①所示的位置摆放(点 E,A,D 在同一条直线上),发现 BE=DG 且BE⊥DG.
小组讨论后,提出了下列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
(1)、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②),还能得到 BE=DG吗?若能,请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把背景中的正方形分别改成菱形AEFG 和菱形ABCD,将菱形 AEFG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③),试问当∠EAG 与∠BAD 的大小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背景中的结论BE=DG 仍成立?请说明理由.(3)、把背景中的正方形分别改写成矩形AEFG 和矩形ABCD,且AEAG=ABD= , AE=4,AB=8,将矩形 AEFG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④),连接DE,BG.小组发现:在旋转过程中, 的值是定值,请求出这个定值. -
9、已知Rt△ABC 中,∠ACB=90°,点 D,E 分别在BC,AC 边上,连接BE,AD 交于点 P.设AC=kBD,CD=kAE,k 为常数,试探究∠APE 的度数.(1)、如图①,若k=1,则∠APE 的度数为.(2)、如图②,若 试问(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求出∠APE 的度数.(3)、如图③,若 且 D,E 分别在CB,CA 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
10、问题提出
如图①,在△ABC 和△DEC 中,∠ACB=∠DCE=90°,BC=AC,EC=DC,点 E 在△ABC 内部,直线 AD 与 BE 交于点F,连接CF.线段AF,BF,CF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问题探究
(1)、先将问题特殊化.如图②,当点 D,F重合时,直接写出一个等式,表示 AF,BF,CF 之间的数量关系.(2)、再探究一般情形,如图①,当点 D,F不重合时,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ABC 和△DEC 中,∠ACB=∠DCE=90°,BC=kAC,EC=kDC(k 是常数),点 E 在△ABC 内部,直线 AD 与BE 交于点F,连接CF.直接写出一个等式,表示线段AF,BF,CF 之间的数量关系.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并解答下列问题.
我们把相似图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完全相同,就把它们叫作相似体.如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的正方体,正方体都是相似体,它们的一切对应线段之比都等于相似比(a:b).
设 S甲,S乙 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则 又设V甲,Vz 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则
(1)、下列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 ).A、两个球体 B、两个圆锥体 C、两个圆柱体 D、两个长方体(2)、请归纳出相似体的3条主要性质:①相似体的一切对应线段(或弧)长的比等于;②相似体表面积之比等于;③相似体体积之比等于.(3)、假定在完全正常发育的条件下,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的人体是相似体.某人上幼儿园时身高为1.1m,体重为 18kg,到了初三时,身高为1.65m,请问他的体重是多少(不考虑不同时期人体平均密度的变化)? -
12、暑假里,小颖帮母亲到鱼店去买鱼.鱼店里有一种“竹笑鱼”,个个都长得非常相似,现有大小两种鱼,价钱不同.如图所示,鱼长10cm的每条10元,鱼长13cm的每条15元.小颖不知道买哪种更好些,你看怎么办?
-
13、(1)、问题发现
如图①,在△OAB 和△OCD 中,OA=OB,OC=OD,∠AOB =∠COD=40°,连接AC,BD 交于点M.填空:
的值为.
②∠AMB 的度数为.
(2)、类比探究如图②,在△OAB 和△OCD 中,∠AOB=∠COD=90°,∠OAB=∠OCD=30°,连接 AC 交 BD 的延长线于点 M.请判断 的值及∠AMB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在(2)的条件下,将△OCD 绕点O在平面内旋转,AC,BD 所在直线交于点M.若(OD=1,OB = 请直接写出当点C 与点M 重合时AC的长.
-
14、(1)、如图①,正方形AEGH 的顶点E,H 在正方形AB-CD 的边上,直接写出 HD:GC:EB 的结果(不必写计算过程).(2)、将图①中的正方形 AEGH 绕点A 旋转一定角度,如图②,求HD:GC:EB 的值.(3)、把图②中的正方形都换成矩形,如图③,且已知 DA :AB=HA:AE=m:n,此时HD:GC:EB 的值与第(2)小题的结果相比有变化吗?如果有变化,直接写出变化后的结果(不必写计算过程).
-
15、(1)、 如图 ①,等边△ABC中,D 是AB 上的动点,以 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连接AE.求证:AE∥BC.(2)、如图②,将(1)中等边△ABC 的形状改成“以 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所作△EDC 改成“相似于△ABC”.请问:是否仍有AE∥BC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
16、如图①,已知∠RPQ=45°,△ABC 中∠ACB=90°,动点 P 从点A 出发,以 的速度在线段 AC 上向点C 运动,PQ,PR分别与射线AB 交于点E,F 两点,且 PE⊥AB,当点 P 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如图②,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x,∠RPQ 与△ABC 的重叠部分面积为y,y 与x的函数关系由( 和 两段不同的图象组成.(1)、填空:①当x=5s时,EF= cm.
。
(2)、求y 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3)、当 请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
17、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2,1),(2,--3)两点.(1)、求 b 的值.(2)、当c>—1时,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的纵坐标的最小值是.(3)、设(m,0)是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公共点.当-1<m<3时,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
-
18、已知二次函数 及一次函数y=-x+m.将该二次函数在x 轴上方的图象沿x轴翻折到x 轴下方,图象的其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如图所示).当直线 y=-x+m与新图象有4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 ).A、 B、 C、-2<m<3 D、-6<m<-2
-
19、二次函数 (a,b,c是常数,且a≠0)的自变量x与函数值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
-1
0
1
2
y
m
2
2
n
且当 时,对应的函数值y<0.有以下结论:
①abc>0;( ③关于x 的方程 的负实数根在 和O之间;④P1(t--1,y1)和P2(t+1,y2)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则当实数 时,y1>y2.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
20、如图,抛物线 与x轴交于点A(-1,0),顶点坐标(1,n),与y轴的交点在(0,2),(0,3)之间(包含端点),则下列结论:①3a+b<0;( ③对于任意实数m,a+b≥ 总成立;④关于x的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A、1 个 B、2个 C、3个 D、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