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1|x|的图象是(  )
    A、 B、 C、 D、
  • 2、如图,在△ABC中,ABAC . 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MN两点,作直线MN , 与AC交于点D , 连接BD , 若∠A=42°,则∠CBD的度数为(  )

    A、21° B、27° C、30° D、34.5°
  • 3、已知m,n是正整数,且满足3m•3m•3m=3n , 则m与n的关系正确的是(  )
    A、3m=n B、m3=n C、m+3=n D、m+1=n
  • 4、某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与它对应的物体是(  )

    A、 B、 C、 D、
  • 5、下列实数为无理数的是(  )
    A、﹣3 B、5 C、12 D、0.3·
  • 6、“九达天衢”写成篆体,四个篆体字中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7、【数材呈现】

    活动2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BC=DC . 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请你自己画一个筝形,用测量、折纸等方法猜想筝形的角、对角线有什么性质、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你的猜想.

    请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下面问题:

    (1)、【概念理解】

    如图1,在正方形网格中,点ABC是网格线交点,请在网格中画出筝形ABCD

    (2)、【性质探究】

    嘉嘉得到筝形角的性质是“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请你帮他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已知:如图2,在筝形ABCD中,AB=ADBC=DC

    求证:ABC=ADC

    证明:

    (3)、淇淇连接筝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 , 发现“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垂直平分另一条对角线”请你帮他补全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3,在筝形ABCD中,AB=ADBC=DC , 分别连接筝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

    求证:AC垂直平分BD

    证明:

    (4)、【拓展应用】

    如图4,在ΔABC中,A=80°B=40° , 点DE分别是边BCAB上的动点,当四边形AEDC为筝形时,请直接写出BDE的度数.

  • 8、如图,在ABC中,B=90°,AB=16,BC=12,AC=20,P,Q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BP=;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BQ=;(用含t的式子表示)
    (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某时刻PQB是等腰三角形,请计算运动时间t
    (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出发秒后,BCQ是以BQ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 9、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AE=CD,BEAD相交于点于点PBQAD于点Q

    (1)、求证:AD=BE
    (2)、分别求出BPQPBQ的度数.
  • 10、如图,在ABC中,DEAC的垂直平分线,B=ADB

    (1)、求证:AB=CD
    (2)、若C=30°AB=6 , 求DE的长.
  •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3)B(1,0),C(1,2)

    (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求ABC的面积;
    (3)、在y轴上有一动点P , 使PA+PB的距离最小,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
  • 12、如图,在RtABC中,ACB=90°,AD平分BAC,P是线段AD上一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 , 且PE=AC,B=30°

    (1)、求证:ADCEDP
    (2)、求E的度数.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a1,5) , 点B(2,b3)
    (1)、若AB关于y轴对称,求2a+b的值;
    (2)、若AB关于x轴对称,求(a+b)2024的值.
  • 14、计算
    (1)、16+(1)283
    (2)、{3x1>x+14x2<4+x
  • 15、设BAC=α(0°<α<90°) , 现把小棒依次摆放在两射线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射线ABAC上,从点A1开始,用等长的小棒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1A2为第一根小棒,且A1A2=AA1 , 若BAC=30° , 则这样的小棒最多摆放根;若最多能摆放5根小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16、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在RtABC中,已知直角边BC=5AC=7 , 则CD=

  • 17、某校八年级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出如下两种方案:

    甲方案

    乙方案

    如图1,先在平地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 , 再连接AC,BC , 并分别延长ACD,BCE , 使DC=AC,BC=EC , 最后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如图2,过点BBDAB , 再由点D观测,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 使BDC=BDA , 这时只要测出BC的长即为A,B的距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方案可行,乙的方案不可行 B、甲的方案不可行,乙的方案可行 C、甲、乙的方案均可行 D、甲、乙的方案均不可行
  •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2,3) , 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 , 使得AOP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共有(   )个

    A、2 B、4 C、6 D、8
  • 19、图1是高铁站入口的智能闸机及其示意图,如图2 , 当双翼展开时,双侧挡板边缘的端点AB之间的距离为10cm , 双翼的边缘AC=BD=54cm , 且与闸机侧立面夹角PCA=BDQ=30° , 可以通过闸机的物体的最大宽度为(   )

    A、27cm B、54cm C、64cm D、70cm
  • 20、如图,经过直线AB外一点C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作法如下:
    (1)、任意取一点K,使点K和点C在AB的两旁.(2)以点C为圆心,CK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和E.(3)分别以点D和点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4)作直线CF.

    则直线CF就是所求作的垂线.根据以上尺规作图过程,若将这些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其中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为(     )

    A、CDF B、CDK C、CDE D、DEF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