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6.4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6.3 三角形的中位线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6.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用对角线的关系判定平行四边形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6.2.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用边的关系判定平行四边形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课时2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课时1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5.4分式方程课时2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5.4 分式方程课时1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5.3 分式的加减法 课时2
-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5.3 分式的加减法 课时1
-
1、如图所示,将半径为4的圆形纸片折叠使弧AB 经过圆心O,过点O 作直径 于点E,P是半径OD上一动点,连结AP,则AP 的长度不可能是( )A、4 B、5 C、6 D、7
-
2、 抛物线 绕坐标原点旋转 所得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
3、 如图所示,点A 在抛物线 上运动,过点 A 作. 轴于点C,以AC 为对角线作矩形ABCD,连结BD,则 BD 的最小值为.
-
4、 如图所示,在△ABC 中,∠C=90°,M 是AB 的中点,动点 P 从点A 出发,沿AC 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C,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B.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结MP,MQ,P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MPQ 的面积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少
-
5、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C=BC=2 , CD⊥AB 于点D.点 P 从点A 出发,沿A→D→C 运动,运动到点 C 停止,过点 P 作 PE⊥AC 于点E,作 PF⊥BC 于点F.设点 P 运动的路程为x,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
6、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B=∠C,P 是线段BC上一点, 且(1)、如图甲所示,若∠B=∠C=90°,求证:(2)、如图甲所示,若∠B=∠C=90°,问: 之间有怎样的等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3)、如图乙所示,若∠B=∠C=45°,且PB=PC,问: 之间有怎样的等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要证明.
-
7、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 , 点 D 在边BC 上,以 AD 为折痕,折叠△ABD 得到 与边 BC 交于点E.若 为直角三角形,则BD 的长是.
-
8、如图甲所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是个小正方形,这个图形是我国汉代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在此图形中连结四条线段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案,记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 , 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2 ,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m,小正方形的边长为n,若 则 的值为.
-
9、 如图所示,在△ABC中,∠A=90°,D 是AB 的中点,过点 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F,若AB=CE,且 的面积为1,则 BC 的长为( )A、 B、5 C、 D、10
-
10、 如图所示,在△ABC中, , AD 是斜边BC上的中线,将△ACD 沿A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F 处,线段DF 与AB 相交于点E.(1)、求∠BDE 的度数.(2)、求证:△DEB∽△ADB.(3)、若BC=4,求 BE 的长.
-
11、 如图所示,在△ABC中,AC=BC,∠C=9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点 E.(1)、若CD=1cm,求AC 的长.(2)、求证:AB=AC+CD.
-
12、 如图所示,在 Rt△ABC 中, , 以该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正方形的顶点E,F,G,H,M,N都在同一个圆上.记该圆面积为S1 , △ABC面积为S2 , 则 的值是( )A、 B、3π C、5π D、
-
13、 如图所示,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结AE,BE,CE,将△A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 的度数为.
-
14、 如图所示,在△ABC中,CD⊥AB 于点D,E 是AC 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于.
-
15、 如图所示,在Rt△ABC 中,∠ACB=90°,通过尺规作图得到的直线 MN 分别交AB,AC于点D,E,连结CD.若 则CD=.
-
16、 如图所示,OP 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 于点D,PE⊥OB 于点E.如果M是OP 的中点,那么 DM 的长是( )A、2 B、 C、 D、
-
17、 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 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 B 为圆心,BM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结AC,BC,则△ABC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
18、 如图所示,在Rt△ABC 中,∠C=90°,∠B=56°,则∠A 的度数为( )A、34° B、44° C、124° D、134°
-
19、 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 E 在边 AB 上,点 D 在直线BC 上,且DE=EC.(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
当E 为AB 的中点时,如图甲所示,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填“>”“<”或“=”)DB.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 与 DB 的大小关系:AE (填“>”“<”或“=”)DB.
理由:如图乙所示,过点E 作EF∥BC,交AC 于点F……(请你补充完成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若△ABC 的边长为10,AE=2,求 CD 的长.
-
20、 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5,BC=6,且△ABC≌△DEF,将△DEF 与△ABC 重合在一起,△ABC 不动,点 E 在边BC 上沿B 到C 的方向运动,且 DE 始终经过点A,EF 与AC交于点M.若△AEM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 的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