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某校统计了100名学生的身高数据并分成6组,如下表:

    组号

    1

    2

    3

    4

    5

    6

    频数

    20

    19

    17

    18

    14

    则第4组数据的频率为(  )

    A、0.15 B、0.13 C、0.12 D、0.18
  • 2、 若多项式2x2+kx24因式分解后的结果是(ax+3)(x8) , 则k的值是(  )
    A、10 B、12 C、13 D、13
  • 3、 计算(12)0的值是(  )
    A、12 B、12 C、1 D、1
  • 4、 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F分别是边ABBC上的点(不与正方形的顶点重合),且满足AE=BF , 连结AFDE相交于点G

    (1)、求证:AGD=90
    (2)、如图2,连结ACDE于点P , 作DGF的角平分线GMAC于点M

    ①当AE=APAG=2时,求AM2的值;

    ②试猜想AGGMG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 5、 如图1,有一张长为40(cm) , 宽为l(cm)的长方形硬纸片.

    (1)、若裁去角上的四个小正方形之后,折成如图2所示的无盖纸盒,当l=30 , 纸盒的底面积为600(cm2)时,求裁去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2)、若裁去部分图形后,折成如图3所示底面是正三角形的无盖纸盒,则此时l的长为多少?当纸盒的底面积与侧面积(三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时,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
  • 6、 观察以下式子:记xn2=(1+n2)2 , 则

    x12x02=(1+2)212=(1+2+1)(1+21)=2+22

    x22x12=(1+22)2(1+2)2=6+22

    (1)、计算观察】x32x22=x42x32= . (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2)、【归纳验证】猜想:xn2xn12=n为正整数);并证明.
    (3)、【应用推广】令Mn=xn2xn12 , 计算M1+M2+M3++M20的值.
  • 7、 如图,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交于点A(4,m)B(6,2)

    (1)、求k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直接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ax+b>kx的解集.
  • 8、 某班为选拔一名选手参加校AI知识竞赛,从自愿报名、综合表现等角度确定了甲、乙两名考察对象,在学校组织的辅导过程中,共安排了6次测试,满分10分,每次测试具体得分如图.

    得分对象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方差(分2)

    7

    7

    7

    7

    3.2

    (1)、将表格补充完整
    (2)、请结合历次测试成绩,你将推荐谁参加校AI知识竞赛,并说明理由.
  • 9、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在对角线BD上,且BEDF

    (1)、求证:AECF
    (2)、求证:四边形AECF的平行四边形.
  • 10、 计算:
    (1)、812
    (2)、12×3+13
  • 11、 如图,在ABCD中,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E , 连结CEAD于点F , 连结BE , 若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CB=ABECFD的面积之比是

  • 12、 定义:对于任意实数abcd , 有[ab][cd]=acbd , 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乘法和减法运算,如:[32]*[51]=3×52×1=1对已知类于x的方程[xm]*[x+55]=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13、 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801班、802班、803班的各项得分如下表,若对于“服装统一”、“动作整齐”、“动作准确”三个项目按2:3:5进行加权计算,则得分最高的班级是


    服装统一

    动作整齐

    动作准确

    801班

    80

    84

    87

    802班

    98

    78

    80

    803班

    90

    82

    83

  • 14、 已知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汽缸内气体的体积V(mL)和气体对气缸壁所产生的压强p(kPa)成反比例关系,当V=80时,p=75 , 则当V=120时,p=

  • 15、 如图,在矩形ABCD中,过点DDEAC于点EDAC=29° , 则BDE的度数为

  • 16、化简(2025)2=
  • 17、 已知点A(mt+1)B(m12)都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t1)<0 , 则m>1 B、m>1 , 则k(t1)<0 C、k(t1)>0 , 则m<1 D、m<1 , 则k(t1)>0
  • 18、 如图,在ABC中,BAC=90°AB=AC=4 , 点DAC上一点,连结BD , 点FBD的中点,连结AF , 作AEBC于点E , 连结EF , 若AF=52 , 则EF的长为(  )

    A、12 B、22 C、32 D、1
  • 19、 《九章算术》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如果我们假设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x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x2+42=102 B、(10x)2+42=102 C、(10x)2+42=x2 D、x2+42=(10x)2
  • 20、 如图,过反比例函数y=kx上一点Ay轴的垂线,交y轴于点B , 点CDx轴上,满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若ABCD的面积为4,则k的值是(  )

    A、8 B、8 C、4 D、4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下一页 跳转